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忆  林乾良 《茶叶》1994,20(1):44-46
高血脂或称高脂血症,系指血中脂类物质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脂类,是甘油三胎和类脂(包括因诸,磷脂等)的总称。高血脂与动脉硬化、脂肪肝、肥胖病关系密切,而茶叶一味可以有防格效应。所以不但是老年人,即使是青、中年人亦应运量饮茶。一、临床资料荣的降脂作用,古今皆有口碑。古代文献记载“解浊浪”(《老老恒言》)、“去减”(《东坡杂记1)、“去人聪”((本草拾遗》)等,显然与降脂有关,古人以直观的经验总结了总的降脂功效。现代临床上,以茶降脂更是屡见不鲜.据报道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优质乌龙茶配多种中药制成品…  相似文献   

2.
像茶一样,中医中药也是我国古代的宝贵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药的古代文献,称为"本草".从第一本中药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发展至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继以清朝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可以视作本草的主流. 为什么古代中药书籍定名为本草呢?据《蜀本草》(五代韩保昇著):"诸药中草类最众也."意思就是中药的种类与来源虽多,但究以"草"(泛指植物类)为根本.民间论中药材有"草药"之称,也是这个思路.即以《神农本草经》而论,植物药在全书中所占的比重大约在70%;而在现代的一些中药著作中,所占的比重甚至高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3.
茶在本草中     
中医、中药之名,显然是因为近代西医、西药传入我国之后,为了区分才有。古代的中药著作,名之为"本草"。五代韩保升《蜀本草》称:"诸药中,草类最众也"。一般也认为中药总是以"草根树皮"为主,而且古代以草泛称植物类,而以虫泛称动物类。中医有"医食同源"之说。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觅食,故俗称"民以食为天"。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难免误食一些有毒或有剧烈生理效应的动、植物和矿物。通过无数次的试验(此即神农尝百草之意),古人遂有"食"(食了可饱)与"毒"(食了会痛、吐、泻、痉等)的概念。后来又发现,有些"毒"可以减轻某些病症。例如:可以致泻之毒正好用治便秘不通,可致昏迷之药正好用治狂躁、抽痉者。于是,才又有了"药"与"治(疗)"的概念。从上所述可知:先有食,后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茶叶常常被当作药物使用。汉代《神农本草》记载了365种药物,其中也提到茶,曰:“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在《食论》中说:“苦茶久食,益意思。”  相似文献   

5.
减肥速溶茶     
“减肥速溶茶”是长沙茶厂与湖南医学院附一医院药剂科共同研制的一种保健饮料。它是肥胖病人的福音。肥胖不但影响人们身体的健美,而且易使人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胆石症等。因此人体减肥也日益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治疗肥胖病,国外大多采用口服压食剂。据报道,英国医院每年开出减肥处方达250万张,但长  相似文献   

6.
<正>"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作为一种饮料,历史悠久,流传广远,从古到今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由于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和药理成分,用茶水煮饭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更能发挥独特的保健作用,而成为爱茶人士的新选择。其实,用茶水煮饭并非是现代社会的新发明,在我国古代医学典籍和民俗传统中早有记载。明代顾元庄所著《茶谱》中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不可一日无茶"。《本草拾遗》即有用茶水煮  相似文献   

7.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1,(11):37-37
今年4月21日,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举办“中国宁波‘茶与健康’研讨会”。在收到的40多篇来稿中,有多位专家、学者在文章中引用“茶为万病之药”,说该语出自唐代宁波籍大医家的《本草拾遗》。  相似文献   

8.
正四川广元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地方,中国第一个以茶叶命名的地方(葭萌)就在广元境内。《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荼(茶)、蜜……皆纳贡之"。《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明代杨慎《郡国外夷考》:《汉志》"葭萌",蜀郡名。《方言》:"蜀人眉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用茶的方言名称"葭萌"来封名封邑,由此可见广元茶叶在战国时期就已  相似文献   

9.
四、吃茶去(赵州茶)“吃茶去”,为禅林法语,出自唐代高僧从谂禅师之口.从谂(公元778~897年),本姓郝,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一说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人,自幼出家,为池阳南泉山普愿禅师法嗣,属清源系,居赵州(今河北赵县)观音院,人称“赵州古佛”,又称“赵州禅师”.卒谥“真际禅师”.从谂崇茶、爱茶,主张“任运随缘,不涉言路”.有学人问:“如何是赵州一句”,其曰:“老僧半句也无”,惟认为吃茶能悟性,能消除学人的妄想.未普济《五灯会元》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赵州禅师的三云“吃茶去”,其意就在消除人的妄想,打消人的杂念.为此,清湛愚老人《心灯录》载:“赵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清杨焯《游弁山资福寺呈霞胤师》诗曰:“赵州茶熟人人醉,卧听空林木叶飞.”  相似文献   

10.
茶似茶非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荼苦近称茶.其实,有关"茶"、"荼"二字,自古众说纷纭,混淆时有.今夏,拜读了西泠林老乾良先生《先荼后茶》妙篇(《中国茶叶》第5期),茅塞顿开.茶喜憬然之余,遂不揣学浅,续貂二三,芹献于方家,以佐茗兴. 先荼后茶.查索清《订正六书通》,在"总目·上平声第一·五模"中,"荼"字释义如下:"《说文》苦荼也,同都切,臣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  相似文献   

11.
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化学成分是茶的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根本要素,也是茶作为人类主要饮料的基础。公元前2737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发现了茶叶的解毒作用,《神农本草》中有过记载。东汉(公元200年)已发现茶叶兴奋 神经中枢的作用,华佗所著《食论》中有“苦茶久食,益思意” 的叙述,明代(公元1368—1628)顾元庆所著《茶谱》中阐述更  相似文献   

12.
正唐陆羽《茶经·八之出》:"浙东以越州上(余姚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小者与襄州同)。明州,婺州次(明州贸县生榆荚村;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这里陆羽提到了宁波地区两地名茶。现在余姚生瀑布泉岭曰仙茗者已经找到,确切地点为余姚梁弄镇白水冲瀑布之巅。2009年5月20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在道士山立《瀑布泉岭古茶树碑记》。甬上著名艺术家曹厚德先生为此作《宁波茶赋》并书其文。另一处"明州贸县生榆荚村者"至今  相似文献   

13.
《茶经》引本草“苦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经》分别引述了本草木部和菜部的苦茶条文,但本草这两部类中的。“苦茶”关系究竟如何,陆羽未作说明,试考证如下。一、《茶经》引文的出处经查证,《茶经》所引本草条文,分别节录自《新修本草》第13、18两卷,但陆氏引文颇有讹误,以《新修本草》残卷校正如下:(有·者为《茶经》脱误)  相似文献   

14.
浅谈普洱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普洱茶的历史悠久 普洱茶作为专有名词最早出现在明万历末年,约公元1620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西藩是指居住在康藏地区的兄弟民族,普茶就是普洱茶,可见早在唐朝就有普洱茶贸易了.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自云南普府……产攸乐,革登,倚邦……产茶山".普洱府即现在的普洱县,是当时的滇南的重镇,周围各地区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剧烈的腹泻、里急后重、腹痛、发热等为特征。霍乱、肠炎、泄泻的证治与痢疾比较接近。中医认为痢疾的病机主要在于湿热内滞。近年来,细菌对抗菌素逐渐产生抗药性,因此效果远不如前。在此情况下,茶叶治痢更引起医药界的重视。[1]茶叶用于治疗痢疾病,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至今在民间仍有广泛的流传。早在唐朝就有饮茶治痢的记载。如唐孟说《食疗本草》:“治热毒下痢:好茶一斤炙,揭末,浓煎”宋朝文献对茶叶治痢有较多的记载,有论、有方、并有验例可查。如杨澄父《仁斋直指方》:‘“…  相似文献   

16.
王禹称与茶     
王禹称(954~1001), 北宋文学家,字元之,巨 野(今属山东)人。太宗 时进士,任右拾遗,累迁 翰林学士,知制诰。以刚 直敢言著称,曾上《御戎 十策》,陈说防御契丹之 计。京师旱灾,上疏请减 百官奉禄,节约开支,减 轻刑罚。后屡以事贬官。 又以修《太祖实录》直出 史事,为宰相不满,出知 黄州,后迁荆州病死。他  相似文献   

17.
茶与健康专题(一) 茶与健康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最早以具有解毒功效而被发现.之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以茶治病的经验,并对茶的保健功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就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荼为万病之药"的记载.17世纪后期,中国饮茶习俗和茶的保健知识一同传入欧洲,当时茶是在药房里销售的,而且价格昂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叶从药用到饮用,直至今天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时尚之所以能在全球风行,茶叶具有保健功效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茶叶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横跨五大洲的生命力,除了脍炙人口的风味外,就是以其祛病健身的功效折服人类的。茶叶不但在古代被誉为“万病之药”(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而且据陈宗懋教授介绍,美国医学基金会主席J.H.Weisburger指出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将是21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茶叶的神奇功效在现代自由基医学的理论研究中得到了科学的答案。因此,茶在未来世纪中,可以:一、开发成特色天然药物和功能性食品《自由基医学》研究新发现的致病因子是某些外因(环境污染、射线、毒物等)和内因(遗传、精神…  相似文献   

19.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料,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是把茶叶作为药物而利用的。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本草拾遗》上就载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明顾元庆《茶谱》上记述:“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饮茶的好处及茶叶的药用价值。1982年在浙江省商业厅的倡议和协助下,对若干茶叶进行了分析,现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普洱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1 普洱茶药理作用的历史记载普洱茶能够名扬中外,主要是因为它的神奇功效。古代就有许多著作记述了普洱茶的药理作用。在云南普洱茶区就有孔明用普洱茶给士兵治疗眼睛疾病的传说。清·方以智稿,其子中通、中履等编《物理小识》云:“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清·张泓《滇南新语》云:“滇茶,味近苦,性又极寒,可怯热疾。”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在其卷六《木部》中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