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镇安县是我省的老蚕区之一,群众历来就有栽桑养蚕的习惯。清乾隆年间的《镇安县志》曾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一些蚕桑学者在县推广蚕桑生产的功绩,解放以后的1960年,全县年产蚕茧也曾达到12万斤。以后,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镇安的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在总结山区生产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整农业生产内部的结构,把兴桑养蚕作为发展生产、改变山区面貌的重点项目之一,深受群众欢迎,短短两三年内自育自栽桑树约400万株,为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1980年县政府所作《关于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中要求全县实现栽桑五千亩,  相似文献   

2.
<正> 省蚕桑生产座谈会于1980年12月2日到5日在省蚕桑研究所召开。全省八个地市三十个县和省级有关业务部门的代表85人参加了会议。 80年我省蚕桑生产形势很好,新栽成片桑园六万四千多亩,零星栽桑二千余万株,嫁接出圃良桑苗八千余万株,育实生桑苗一万四千余亩;蚕茧获得了丰收,产茧580万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六,净增120万斤。  相似文献   

3.
<正> 1987年10月,我们赴四川省的井研县、南部县、阆中县等地学习考察蚕桑生产的经验。根据考察所得,他们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各级领导重视促进蚕桑发展据介绍四川省有156个县5000多个乡养蚕,共有四边桑15亿株,小桑园40多万亩,1987年养蚕400多万张,产茧10万多吨,比1986年增产近1万吨。为稳步发展蚕桑生产,省委、省政府从1987年起确定15个县为蚕桑基地县,每县每年支持经费5万元。对这些基地县的大、中、小的乡,要求年产茧分别达250  相似文献   

4.
<正> (一)我社位于子长县西北方向,与榆林地区的子洲、横山两县相邻,是一个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山沟公社。1977年我们开始发展蚕桑生产,经过二年多的艰苦奋斗。截止80年底累计栽桑8000亩(48万株)人均30株,予计81年底累计栽桑达1.6万亩(96万株)人均60株,养蚕80年发展到了303张,蚕茧产量1.4万  相似文献   

5.
<正> 略阳县是省、地蚕桑基地县之一。1990年有桑园1.47万亩,其中成片桑园6000多亩,全年养蚕8396张,产茧23.56万公斤。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步伐,根据省、地要求,全县规划到2000年,桑树要达到6000万株,面积6万亩,养蚕4万张,年产茧100万公斤;“八五”末,累计栽桑达到3万亩,养蚕2万张,产茧50万公斤。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县政府制定10条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蚕桑生产。一、允许农民个体户或联户在不破坏山林的原则下,利用荒山荒坡营造成片桑园,谁栽谁有,20年不变。  相似文献   

6.
曾一度辉煌的阆中蚕桑生产在经历了十年持续稳定发展之后,终因生产规模较小,千家万户经营,无力抵御茧价暴跌的市场风险,而今步人了低谷.1985年被列为省的蚕丝商品基地县,经过一番努力,阆中的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1995年底全市累计栽桑达1.2亿株,折合桑园6666.7公顷(10万亩),养蚕16.3万张,生产蚕茧4012吨.桑树、发种、产茧年均分别以10.5%、13%和10.6%的速度递增,1995年茧款收入5000万元,户平茧款300元.尽管1995年蚕桑生产是阆中栽桑养蚕收益最好的年份,然而,由于生产规模小,每个养蚕户1季只养蚕0.36张,产茧8.9公斤,茧款也仅100元.1995年  相似文献   

7.
<正> 安康县现有桑树6700万株,1972年蚕茧产量突破万担关,1980年突破了二万担,今年可以达到三万担.安康县蚕桑生产持续大发展,主要是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提高认识蚕桑生产发展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决心,安康县各级干部对蚕桑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浅到深的过程.过去,在单一经营思想支配下,总认为"粮食没上纲(即纲要),蚕桑顾不上";有的  相似文献   

8.
一、实行蚕桑“三包”的成绩和缺点庆丰社是1956年秋由一个高级社和四个半低级社组成的高级社,全社204户,有耕地2,286亩,其中水田1661亩,桑地531亩,白地94亩,生产内容以水稻为主,蚕桑占第二位。该社在1956年冬季就制订了蚕桑三包方案,实行蚕桑分别包工包本包产责任制,做法是:(1)桑叶:桑叶包产以1956年春小社时掌握的  相似文献   

9.
<正> 紫阳县大坝乡有三村25组,农业人口2729人。1979年列为蚕桑基地乡。从1980年起,县蚕桑站就重视抓该乡的蚕桑基本建设和技术示范推广。经过几年奋斗,蚕桑生产初具规模。1988年全乡有桑树70.76万株,年养蚕1136张,产茧37090公斤,蚕茧产值3007万元,实现户均千株桑,户养一张蚕,人均100元,蚕桑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我省蚕区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蚕桑生产。79年全省产茧4.6万担;8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多万亩,产茧5.8万担,比79年增长二成多,是建国来的最高水平。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高速度发展蚕桑生产的县社队,安康县80年蚕茧达到220万斤,石泉县80年比79  相似文献   

11.
<正> 7月16——20日,安康县召开了春蚕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这是安康县近三年来蚕桑生产上的一次盛会。会议总结了春蚕生产经验,表彰了249个先进集体和17个先世个人,讨论落实了秋蚕生产任务和主要措施,力争全年产茧达到300万斤。安康县79—81三年间,新栽桑树3100多万株,全县现有桑树6700万株,初步实现了人均百株桑,其中成片桑园33000亩。81年产茧230多万斤,总产值382万余元,户均29.30元。全县涌现出年产茧10万斤的公社两个,5万斤的公社8个,万斤大队20个,  相似文献   

12.
我是湖北省新洲县刘集乡高级社的社员。于1955年夏季在本县农林局的领导和帮助下我社成立了养蜂组,社中就委派我管理蜂群。两年来在县农林局负责养蜂的干部培养和领导之下,我社的养蜂生产獲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正> 面对省内局部地方挖桑毁桑较为严重的形势下,地处川北山区的旺苍县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强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使蚕桑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冬今春,全县新栽桑树680万株,育苗500亩。 旺苍县现有桑树8482万株,去年产茧2.1万担。为此,该县今年确立的发展目标是:育苗2000亩,栽桑2000万株,产茧3万担。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年初县委、县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切实加强对蚕桑生  相似文献   

14.
<正> 大竹县高穴区从实际出发,以“三高”为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蚕桑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到1993年底,全区已建成蚕桑基地社27个,密植桑园8360亩,四边桑27万株,产茧达3800担。蚕桑生产连续三年居全县领先地位。今年初,该区又根据发展蚕桑生产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今年的“一三六六”工程计划,即新栽密植桑5300亩,使密植桑面积达到1.3万亩;新栽大行桑6000亩,产茧达到6000担。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淳安蚕县是浙江省八大重点蚕桑产区之一 ,拥有桑园2667hm2,年产茧2500t,蚕茧产值4000万元 ,蚕桑生产是县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 ,是任何一项农产品不能代替的传统产业。为了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 ,综合利用蚕桑副产品 ,淳安县桑蚕学会在县科协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在茧丝绸总公司的领导下 ,从1996年起开始实施“金桥工程” ,到2000年止完成了7项“金桥工程”项目 ,创综合社会经济效益900万元 ,其中有3个项目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金桥工程”优秀项目 ,受到了表彰。淳安蚕学会年创社会经济效益9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正> 石泉县1985年产茧52.1万公斤,按期达到蚕桑基地县标准。于1986年3月6日召开了蚕桑工作表彰会。参加会议的有省蚕桑站、省蚕研所等业务部门领导,石泉县委、县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县级各有关部门及各区、乡的负责人,全体蚕桑工作人员,蚕桑专业村、重点村和蚕桑专业户、重点户代表等,共160余人。会上表彰奖励了47个蚕桑生产、蚕桑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王信维同志作了题为“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为把我县蚕桑生产推向新的水平而努力”的报告。报告中回顾了1979年以来发展蚕桑生  相似文献   

17.
陇南自唐代就开始栽桑养蚕,新中国成立后蚕桑生产有了一定的规模,到1994年全区有8个县、60多个乡(镇)、2万多农户从事蚕桑生产,桑园面积达0.358hm2,养蚕1.06万张,产茧241t,农民蚕茧收入409.7万元,栽桑养蚕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家庭副业及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2000年以后,在省、地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深刻总结蚕桑起落的历史经验,推行企业化、市场化、股份化、民营化的运行机制,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优质蚕茧示范基地,使蚕桑生产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紫阳县1989年蚕桑生产实现新突破,蚕桑基本建设,蚕茧产量,蚕桑总产值,均创历史最高成绩。(一)全县春季自育良桑苗2433亩,总产苗1917万株,出圃率89.33%。夏播实生苗256亩,为来年育良桑苗打好了基础。春季成片栽桑2393亩,零星植桑276万株,秋季开带、挖坑栽桑1100万株,全  相似文献   

19.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县之一,十年动乱前,桑园面积曾达到4900多亩,但1973年又下降到1737亩,亩产茧只有21斤,全县仅产茧3.6万多斤,只够县缫丝厂生产十多天的原科,由于原料严重不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入蚕茧,加大了生产成本。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1973年,县委决定大抓蚕桑生产,并成立了县蚕桑技术指导站,加强对蚕桑生产的具体领导,在资金扶持上,改变了过去向社队无偿投资的做法,从1976年开始,实行钱物结合,有偿借款周转的办法,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已在11个蚕桑基地公社、128个大队,恢复发展桑园6463亩,其中近两年内新  相似文献   

20.
<正> 邓家伦:系合川县兴隆乡青竹村二组人。全家七口,1984年春,他一户有桑万株,养蚕.1张,产茧477.6斤,产值733.99元,加上专业共育小蚕收入1933.50元,全年蚕桑总收入2667.49元,是全县蚕桑发展最快的重点户,出席了县蚕桑“两户”会议。在他的带动下,全组19户先后栽桑树6万余株.并进行技术指导,全组已有23人学会了桑树芽接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