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实验是利用铝与铝试剂(玖红三羧酸铵)反应,生成稳定红色络合物的原理,用分光光度法来分析不同等级绿茶茶汤中的含铝量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茶汤中含铝量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随等级的下降,含铝量增多,而且同一等级的铝含量随品质及生态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阐明茶叶中铝含量与品质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铝对茶树的生理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叶等级常用品尝来评定。最近有人报道了茶叶品质与茶多酚和没食子酸的相关情况,以及铝与绿茶等级关系。本文探讨了我省安溪铁观音和色种茶叶等级与铜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乌龙茶香气的特征及其与品质等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引言 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风味畅销国内外,特别是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乌龙茶销量日益上升,一般的条形茶以及袋泡茶、罐装茶水都成为时髦的饮料。目前关于乌龙茶品质的化学本质、加工原理等的研究远比红、绿茶少。茶叶常规成份中,粗纤维与绿茶品质、茶黄素和茶红素与红茶品质已发现有较大关系,但这些成份及其他常规成份都还不能反映乌龙茶的品质。乌龙茶的特点是其内质,即香气和滋味比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综合了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全发酵的制茶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优良品质,具有红茶的鲜浓和绿茶的醇厚,花茶的香气及“绿叶镶金边”等特色。乌龙茶优良风格的形成,一是取决于鲜叶原料的物质基础,二是决定于制造工艺的方法特点及其科学性,两者缺一不可。就乌龙茶加工原料而言,鲜叶采摘标准与红茶、绿茶的要求不一样。乌龙茶除适制品种外,采摘标准较为讲究,采摘方法要求严格,也就是说鲜叶内含生化成分含量要适宜,才能加工出优良品质的茶叶。目前我省乌龙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但在采摘标准上掌握的不大好,尤其是新区问题较突出。到现在为止,具有广东特色的乌龙茶原料内含物含量影响成茶品质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为了  相似文献   

5.
茶叶非酶褐变(主要为 Maillard反应)在当今茶叶生产中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着茶叶品质的提高。尤其在炒青绿茶的生产中,非酶褐变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更引人注目。关于炒青绿茶非酶褐变程度与其中氨基酸含量递变关系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试验想通过炒青绿茶非酶褐变过程中氨基酸的含量的变化,探讨茶叶非酶褐变的机理,为寻找化学防褐变方法,提高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6.
茶叶灰分含量与茶叶品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国际红、绿茶灰含标准为4.5~6.5%。乌龙茶的灰含现也要求检测,规定其灰含≤6.5%。但从实行灰含检测以来,乌龙茶细茶(即20孔以下)的灰含一直是超标。影响细茶的质量和出口声誉。为解决细茶灰含超标,我们采取了一些技术处理,探讨了降低灰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影响茶叶香气的几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众所周知,茶叶的香气对茶叶的品质影响极大。为了生产高品质的茶叶,有必要认真分析、探讨影响茶叶香气的各种因素。本文就此做以下论述。一、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根据现有的报道,现代检测方法已测定出的茶叶香气成份有650多种[1],其中在各种茶叶中起重要作用的香气成份大约有几十种。而在香气中起主导作用的仅十几种。TakeoT.等(1987)综述了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香气成份的研究结果,指出绿茶的香气成份主要是顺-3-已烯醇及其酯类化合物、芳樟醇、橙花叔醇,以及吡咯和吡嗪类衍生物。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份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牧牛儿…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是利用铝与铝试剂(玖红三羧酸铵)反应,生成稳定红色络合物的原理,用分光光度法来分析不同等级绿茶茶汤中的含铝量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茶汤中含铝量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随等级的下降,含铝量增多,而且同一等级的铝含量随品质及生态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阐明茶叶中铝含量与品质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铝对茶树的生理作用提供依据。在酸性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活性铝。一般说来,铝对植物会产生毒害,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茶树却很例外,是一种喜铝性植物,茶园中增施铝肥,有显著促进茶树生长的效应。这说明铝对茶树具有特殊的营养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铝具有①作为茶树的营养元素,②协助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活动的间接作用包括调节茶树吸收磷素,促进光合物的运转,促进多酚类物质合成等等。因此铝是茶树必须元素,并在茶树生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然而科技工作者发现,铝在茶树体内的含量及其分布随茶树的年周期和总发育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有差异,春茶的含铝量常常较低,夏秋茶的含铝量往往较高,新梢的含铝量较低。根及老叶含铝量较高,芽叶越嫩,含铝量越低。并且含铝量过高,茶汤中的苦涩味显著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铝与茶树这对矛盾体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研究。目前,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算很多,而有关茶叶中铝含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更是屈指可数。竹尾忠一曾经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日本绿茶无机成份的含量,中国群技大学的尹方教授等也曾用原子吸收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茶叶中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含量,陈瑞锋用铝试剂光度法测定茶园土壤、茶树及茶汤中含铝量的研究已见报道。由此可见,测定茶叶中的含铝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具有开拓性意义。本实验是利用铝试剂光度法来测定安徽等级绿茶茶汤中的含铝量对品质的影响。阐明铝含量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为人们进一步探讨铝对茶树的生理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祖生  胡月龄 《茶叶》1993,19(2):5-7
(五)茶叶加工在茶学中茶叶加工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处于经验阶段。本世纪50年代后,茶叶加工研究有了较大发展。近10余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引入,从而使加工研究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罗龙新(1992)综述了日本和前苏联在绿茶加工技术的新进展,主要包括鲜叶保鲜技术、高频杀青技术、负压揉捻技术、远红外和微波干燥技术,以及缺氧干燥技术等。据英国专利(1986)介绍,在缺氧条件下炒制绿茶,可长时间保持茶叶鲜度。赵正惠等(1990)创制的绿茶品质调控剂,能显著提高绿茶色、香、味品质。张堂恒等(1990)应用超滤与反渗透新技术,发明以鲜叶为原料,直接加工速溶绿茶、红茶、乌龙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该项工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是茶叶中的主要化学物质,与茶叶品质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茶多酚含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针对我所选育的有性系和无性系品种的茶多酚、水浸出物的含量和制茶品质的审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目的是探索不同品种(品系)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与红绿茶品质的相关,尤其是相关变异和曲线关系,藉以增强种性认识和品质选育。一、不同品种(品系)茶多酚、水浸出物与红绿茶品质表现从表1、2中可以看出,(1)不同无性  相似文献   

11.
游离脂肪酸组成在绿茶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游离脂肪酸是构成茶叶香气的重要化学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检测技术等问题,对茶叶加工和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就绿茶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贮藏条件的影响作用,进行一些探讨。一、游离脂肪酸组成与绿茶品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铁观音茶叶等级与茶汤中锰,锌含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茶叶生化成分与品质、等级的关系目的在于企图用生化成分含量代替传统的品偿评定方法,以便克服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得茶叶品质、等级的评判更加客观、合理、准确。本文介绍安溪铁观音茶叶等级与茶汤中锰、锌的有机态(即呈结合状态)和无机态(即呈游离状态)以及总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钾、镁营养供应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阮建云  吴洵 《茶叶科学》2003,23(Z1):21-26
本文总结了茶园钾、镁肥使用效果及施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我国主要产茶省份红黄壤茶园土壤分析表明,茶园土壤有效钾、镁含量较低。施用钾、镁肥一方面显著增加茶叶产量,另一方面明显提高茶叶的品质,绿茶游离氨基酸含量、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和红茶的茶红素与茶黄素等品质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用钾肥还能提高茶树抗旱和抗病能力。适当施用氯化钾具有与硫酸钾类似的增产提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包含钾、镁肥的平衡施肥是提高我国茶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初步提出了根据茶园土壤有效钾、镁含量的推荐施肥标准。  相似文献   

14.
台湾乌龙茶“金萱”和“翠玉”的引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况 最近几年,人们对茶叶的消费,追求高档优质、高香型。乌龙茶以其特有的自然高花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乌龙茶在市场上占有率也越来越大。目前,我省乌龙茶的产量1.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35%以上,仅次于绿茶产量。我省茶叶市场正从红、绿茶向乌龙茶方向转变。国内外茶叶市场也开始向乌龙茶方向发展。 乌龙茶生产主要有闽、台、粤三大类型,其品质各异。台湾乌龙茶滋味醇和爽口,香气清香,花香明显,有别于我省单枞的滋味浓、香高和福建铁观音的滋味醇厚香纯的特点。台湾乌龙茶品种“金萱”和“翠玉”是台湾省茶叶改…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茶叶市场概貌日本既是一个茶叶生产国,又是一个茶叶进口国。日本每年都要从亚、非、欧、美洲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进口量逐年增加,1982年为11500多吨,1987年已增加到26300多吨,创近几年的最高纪录。日本进口的茶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其中乌龙茶的进口量年递增迅速,从1982年的2048吨猛增至1987年的14788吨;红茶进口量逐年有所增加(除个别年份),而绿茶则趋于平稳。在茶叶进口总量中,红茶和绿茶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乌龙茶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表1)。从茶叶的平均进口价看,绿茶要比红茶和乌龙茶低得多。从1983年开始,红茶的平均进口价一直超过  相似文献   

16.
色票在炒青绿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色泽 ,尤其是绿茶色泽一直作为茶叶品质的重要基准而受到重视。随着测色技术的进步 ,茶叶色泽的品质因子由以往只能定性描述向定量化过渡。因此就有可能依靠微机采用多变量解析法探讨茶叶色泽与品质的定量关系。 1999年赖国亮等曾以市场随机抽样的 14个炒青绿茶为对象进行测色评定品质的数学模型 ,得到较好的结果。本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孟塞尔色票与炒青绿茶品质的关系 ,为炒青绿茶的品质管理提供一种更为快捷、直观、简便的检测方法1 关于孟塞尔颜色系统用色度数据表示色的方法除Yxy和L a b 表示法外 ,还有一种由孟塞…  相似文献   

17.
日本茶产业     
和茗 《茶叶》2018,(1):48-50
日本茶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它对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不大,但茶作为健康的饮料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耕细作和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日本绿茶的生产取得了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日本的茶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茶叶产业的典范。日本绿茶生产大多采用蒸汽杀青,化学成分和品质特性不同于中国的绿茶(炒青茶)、乌龙茶和红茶。近年来茶叶化学成分功能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多样的注重茶叶健康功能的产品正在开发中。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茶树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茶树生长发育以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对环境条件与乌龙茶品质关系的详尽研究尚未见报道。乌龙茶是福建特种茶类,其特殊的品质风格决定了对环境条件的严格要求。茶园生态失调已经成为福建广大乌龙茶区的严重问题;研究影响乌龙茶品质的立地条件因子和作用,对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提高乌龙茶品质,从而提高福建茶叶生产的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青工序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过程,做青过程中的生化成分变化是乌龙茶独特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与乌龙茶的品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做青过程中水浸出物、儿茶素、多酚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做青强度越大,这些生化成分减少也较多。同时,在做青过程中,L-EGCG、L-ECG、L-EGC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不断形成,多酚类总量与水浸出物总量间的变化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茶多酚、茶黄素含量与乌龙茶品质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做青环境的温、湿度对做青的生化变化与乌龙茶的品质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可溶性糖是茶叶的主要滋味成分之一,目前对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做青强度与可溶性糖的变化关系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王晓萍  吴洵 《茶叶科学》1991,11(1):45-49
对炒青绿茶四套样的级別与其主要生化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茶的级别与氨基酸、镁和锌的含量均呈直线关系;与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呈抛物线关系,其逆转临界含量分另为24%和4.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茶中氨基酸(x_1)、镁(x_2)和锌(x_3)的含量是决定共级别(y)的主要因素,其回归方程 y=11.1228-1.4382x_1-0.0078x_2+0.1946x_3可以作为绿茶化学定级的预测模型。鉴于微量元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的多面性,而且在成茶中含量稳定,分析简便,因而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