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危害杨树的天牛主要有云斑天牛、桑天牛、光户星天牛3种。按照3种天牛的成虫盛期、产卵盛期、产卵部位。幼虫取食方法等特性,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可收到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栗山天牛卵期、幼虫期、蛹期的观测详述了栗山天牛在东辽县的发生规律,从生物防治、检疫控制等方面探讨了粟山天牛的防治对策,对防治栗山天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威雷微胶囊水悬剂喷干法防治栗山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栗山天牛幼虫在干材里危害、隐藏性强、一般药物很难触及、防治非常困难等特点,在栗山天牛成虫羽化期,用触杀式威雷微胶囊水悬剂喷干灭虫,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ng)2~6龄幼虫期的自然死亡率46.8%,其中:2~3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8.4%;4~5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3.8%;6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1.7%。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天敌昆虫造成幼虫死亡的占62.1%,其中寄生性天敌致死率为42.1%,捕食性天敌致死率为20.0%;二是致病微生物感染造成幼虫死亡的占37.9%,其中感染真菌死亡的为15.9%,感染细菌死亡的为12.3%,感染病毒死亡的为9.7%。  相似文献   

5.
《江苏林业科技》2020,(1):I0001-I0001
生物习性: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属鞘翅目寄甲科昆虫,成虫是其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态,寿命可达3 a;幼虫期极短,为一周左右;蛹期为20-30 d。花绒寄甲幼虫可外寄生于如光肩星天牛、松墨天牛、栗山天牛、锈色粒肩天牛、云斑白条天牛、桑天牛等多种林木蛀干害虫的幼虫和蛹,寄生率达70%-98%。  相似文献   

6.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殖及在防治栗山天牛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森林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文中论述了管氏肿腿蜂的繁殖技术以及在防治栗山天牛中的试验效果,研究表明,管氏肿腿蜂对栗山天牛幼虫有较高的寄生率,平均寄生率达36.6%。管氏肿腿蜂对不同径级柞树中的栗山天牛均有寄生,径级26cm以上者寄生率较高,达38.1%。  相似文献   

7.
栗山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栗山天牛是柞树的重要蛀干害虫,近年在辽宁省发生面积已达6~7万hm^2。受害后的柞树材积生长及材质下降,甚至造成树木枯死。为有效控制栗山天牛危害,1995~1999年,进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查清了栗山天牛的生活史,掌握了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防治试验证明,采用卫生伐、人工捕捉、利用天敌及熏蒸剂,都能经济有效地防治栗山天牛。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首次发现捕食栗山天牛的天敌--花绒坚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花绒坚甲高峻崇1,山广茂1,赵海彬2,吴学贵2,高立军1,侯 彬3,曹玉坤1(1 吉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吉林长春 130021;2 梅河口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吉林通化,135000;3 通化市森防检疫站,吉林通化 134001)  2002年5月27日,在梅河口市吉乐乡卧龙村51林班采集栗山天牛(MallambyxraddeiBlessig)生活史标本时,偶然发现一种取食栗山天牛老熟幼虫和蛹的天敌昆虫。该天敌昆虫为老熟幼虫阶段,形态与蝇类幼虫相似,已将栗山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体组织全部食净,只留体壁。每头被取食的栗山天牛体内有这样的幼虫10~21…  相似文献   

9.
栗山天牛是危害我国东北柞树天然林的重要蛀干害虫,长期营隐蔽性生活,3 a发生1代,自然条件下栗山天牛世代发生非常整齐而且高度同步,幼虫共6龄,经历3次越冬。该文通过对栗山天牛幼虫期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方法研究,利用聚集指标I、C、CA指标和Iwao的方法,测定空间分布型,确定最佳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旨在进一步明确了栗山天牛幼虫期的生物学特性,为生产上更有效地防治害虫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栗山天牛专项调查技术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栗山天牛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是我省目前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失最大的林业有害生物。通过专项调查,全面掌握了栗山天牛在吉林省的分布面积、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并将栗山天牛的分布、发生与成灾面积落实到了具体林班和小班。为进一步监测栗山天牛的发生、发展趋势与危害情况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制定栗山天牛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