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黑木耳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阐述了黑木耳液体发酵产多糖培养基组分的优化、黑木耳液体发酵环境、外源添加物等因素对黑木耳液体深层发酵产多糖的影响,为进一步对黑木耳液体发酵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木醋液肥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醋液是目前国内外都有广泛应用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田间种植试验,选择利用不同种类的木醋液肥对黑木耳进行喷施,并以清水作为对照,研究喷施木醋液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木醋液能够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其中喷施木醋液A肥与B肥效果最好,分别可提高黑木耳产量8.97%和7.01%,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黑木耳品种“延农科1号”为试验材料,马铃薯、黄豆粉、麦麸、木屑、废弃黑木耳菌袋等浸出液为原料,研究对黑木耳菌种培养的影响,筛选黑木耳菌种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种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配方3和配方5。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为黑木耳的主要产区,每年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大量的黑木耳产品,黑木耳的栽培生产已成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农村脱贫致富的热门项目,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在有的产区存在着制种过程中菌丝接种不复活或复活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抵制外界不良条件能力差,在出耳过程中易导致细菌、侵染造成大面积烂耳;生长的木耳耳片的厚薄、大小及颜色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黑木耳的营养保健价值开发系列产品前景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黑木耳的营养保健价值我国人民对黑木耳的营养价值及医疗保健价值,早有认识,利用历史悠久。在西汉《礼记》中记载,木耳是皇帝不可缺少的菜肴。我国第一部药典《神家本草经》中记载:“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汁,血病症(疒段)积聚”。并将桑、楮、榆、柳、槐树上生长的木耳,统称为五木耳,指五木有“益气补饥轻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菌类食品,已经由原来的山野珍品转而成为一种大众化食品。,随着森林林木资源锐减和“天保工程”的实施,生产黑木耳的木耳段不断减少,代料栽培黑木耳势在必行。 1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含义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就是把按特定的培养基配方、含水量和 pH值标准拌好的培养料,依据一定的装袋标准,装入特制的塑料袋内,套上无棉体颈圈,加热灭菌后,通过封闭式接种,把专门用于地栽的黑木耳菌种接入培养基内,经养菌,待菌丝长至袋底,割一定数量和规格的“ V”形口,摆在大地上,上盖草帘遮荫保湿,保证一定的温度、温…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食用菌的主导产业,将保护地栽培模式科学引入寒地黑木耳产区,不仅可节省土地资源,规避“靠天”种植的风险,提高栽培质量、产量及效益,而且对提升黑龙江省寒地黑木耳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优质、高效、稳产、高产的产业升级目标,由黑木耳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Auricula auricula(L.ex Hook)Un-derw栽培丰产的决定因素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菌种的优良。近两年来多方面反映段木栽培黑木耳产量连年下降,究其原因菌种退化是主要因素;其次是栽培摆放场地多年不消毒灭杂菌。 据对黑木耳生物学特性和转管扩接次数对黑木耳产量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引起黑木耳菌种退化的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9.
较详细地介绍了黑龙江省亚布力林区应用比较广泛的黑木耳栽培技术——代料栽培新技术。指出木耳代料栽培中有吊袋、坐袋、串袋、菌砖等几种方式,其中以吊袋和坐袋两种方法较普遍使用,并对其工艺流程、季节选择、菌袋制作、栽培管理等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块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黑木耳块是以散装黑木耳为原料,经筛选去杂、配方、压缩、固形、干燥、包装等物理工艺加工制成的产品。该产品保持了黑木耳原有的营养成分、组织结构和复水性能,具有体积小,运输、贮存、使用方便,无假、无添加剂,复水快等特点。彻底地改变了黑木耳传统的包装方式、提高了黑木耳产品的质量和商品档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室外挂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剑斌  郝宏 《防护林科技》1994,(1):36-38,40
<正>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菌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欢迎。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黑木耳是供不应求,且价格比较高。所以黑木耳的栽培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果胶中半乳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测黑木耳的碳水化合物中半乳糖醛酸是果胶的主要组成成份。而黑木耳中果胶含量的多少与黑木耳的医疗、保健和食用价值关系很大,可作为衡量木耳品质好坏的重要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是东北山区常见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该文以桓仁县二户来林场原生野生黑木耳为菌株来源开展仿野生栽培试验,通过调查木耳产量,探讨菌株来源、培养基配方、光照和水分等条件对野生黑木耳林下集约栽培的影响.初步得出了适用于桓仁地区的林下野生黑木耳栽培方法,即选用桓仁原生野生黑木耳菌株,按照柞木屑:核桃楸木屑...  相似文献   

14.
即食黑木耳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即食黑木耳是以黑木耳干品为原料,经筛选去杂,复水泡松,摘洗去杂,脱水分片,定量装袋,添加汤汁,真空包装,杀菌冷却等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美味软罐头,具有肉质细腻,脆嫩鲜美,食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黑木耳栽培方法在资金投入方面和占用农田面积都比较大,难以达到高效的生产模式。为提高黑木耳产量与品质,经过几年的生产试验,通过对黑木耳菌种筛选、菌种基质选择、二次开孔技术及林下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有效解决黑木耳对氧气的需求和为子实体发育提供空间;环境调控技术为黑木耳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降低了栽培风险。利用筛选的优良菌种,建立了黑木耳林下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使黑木耳的单菌包产量达到80~120 g。本栽培技术为辽东地区黑木耳林下大规模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秋时节,在黑龙江省东南边陲小镇东宁县,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除了黑木耳,又增添了一个“新宠”——大榛子.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是大兴安岭地区食用菌产业的主栽品种,由于气温低,生长期短,各生产单位栽培方式和管理技术不同,使大兴安岭地区黑木耳的产量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通过寒温带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模式的研究,采用密摆、覆盖、搭设遮阳网等措施,使黑木耳的产量由原来的35g·袋-1提高到56g·袋-1。  相似文献   

18.
地栽和棚室挂袋栽培的黑木耳在外观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外观形态上:地栽黑木耳的湿干比大、硬度大、耐受拉力大,而棚室挂袋黑木耳更厚;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地栽黑木耳的粗蛋白、粗纤维、灰分含量更高,而棚室挂袋黑木耳的粗脂肪、多糖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黑木耳菌株分离,进行了柞树叶对黑木耳菌丝的影响及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试验,筛选出了适宜柞树叶栽培的黑木耳优良菌株及高产配方。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多年来一直是山区群众发展种植业的一个拳头项目。其丰产技术是: 1.选场 黑木耳栽培应选在避风向阳,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小,湿度较大,空气纯净,环境卫生好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