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 1996年底,我公司就首先在田各庄电管站进行了农村用电“四到户”管理的试点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98年8月14日,国电公司总经理高严同志来抚宁调研时,对田各庄电管站的“四到户”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四到户”的管理模式很快在全县推开。 根据几年来实行“四到户”管理的经验,农电体制改革后,我们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 农村用电“四到户”管理,需要进行技术改造 农电体制改革后,全县620个行政村农村电工人数由808人降到413人(包括营…  相似文献   

2.
1“四到户”的利与弊 “销售到户” 最大的优点就是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与客户的距离,增加了电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程度。 “抄表到户”是销售到户工作的延续,特别是电业职工亲自前往客户进行抄表,它不仅增强了用电工作的透明度,而巨密切了客户与供电部门的关系,有效地消除了“关系电”和“权力电”。 “收费到户”是抄表到户的必然结果,既然已由电业部门直接实施了销售到户,抄表到户,其结果就必然收费到户。实施这一做法,其好处有三:一是减轻了农民负担,避免了农村搭车收费的现象,使农民用上了“明白电”。二是方便了客…  相似文献   

3.
秦湘翔 《农村电工》2003,11(7):15-15
农村供电所“四到户”管理,既规范了供电所服务,又方便了农村用电客户。但在实施中也出现不少矛盾和困难。笔者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几点个人看法。1“四到户”管理存在的困难1.1农电工定员与“四到户”管理的矛盾。南方山区村与村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加之当地经济条件及农村用电水平的制约,农村供电所硬件设施(车辆、通讯)跟不上,有时因人员少,服务承诺不能兑现。目前山区农村供电所的农电工定员偏严偏少,“四到户”管理难以完全到位。1.2农电工素质和服务水平与上级要求存在差距。农电工虽经过人员精简和考试择优录用,但因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二期网改工程的深入开展,部分地区的农田排灌已率先实现了用电“四到户”管理。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性运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运用新的工作思路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1健康的农排电网是搞好“四到户”管理的基础在农排电网改造过程中,要把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农田地形布局和供电半径要求,合理设计杆位确定线路走径,避免出现迂回线路和“卡脖子”线路。由于农用机井分布在野外,具有点多、面广等特点,所以在线路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选择田内几…  相似文献   

5.
6.
1人们的认识问题 部分人认为:供电所刚成立,各种工作千头万绪,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正在进行,“四到户”难以推行。为强化“四到户”管理,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上来认识“四到户”工作内在的深刻涵义,在实施“四到户”管理中,我们要认真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制定一些新措施、新办法,对症下药,“四到户”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2 农网的现状问题 由于网改资金的严重不足,农村电网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特别是未改造的农村低压电网状况更让人担忧,严重制约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结束。网改后的“四到户”管理涉及到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供电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四到户”能否得到真正的体现。要做好“四到户”工作,供电企业就应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四个必须”。  相似文献   

8.
9.
1 实行微机开票,收回农村用电营业管理权 1998年10月份,我们集中全局24台微机,对全县22万个农村用电户,按市物价部门核定的农村低压电价标准,统一微机开据电费发票,并按标准电价要求各乡(镇)微机发票到户率、电费电量电价公布率。按票收费率、收费手册发放率、正规填写率均应达到100%,乡所人员才能领取全额工资,否则,扣减工资。从1998年10月开始,我局连续3个月组织380名职工分赴全县各个行政村,对“五率”执行情况进行复查。11月份,对查出的一个上报不实的供电所扣减了全体人员的工资和奖金。 微…  相似文献   

10.
1 供电营业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做好市场定位首先,供电所要清楚自己的性质、职责和任务.作为供电企业的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农村电力设施维修及管理到户、服务到户,并承担法律规定的安全责任.搞好农村供电,其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不要偏离“四到户”这一便民利民政策,并从中取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陈彦 《农村电工》2005,13(2):9-9
1.1 用电安全隐患十分明显。部分农业排灌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及配套设施产权都是用户个人所有,供电半径长,有的甚至超过千米,且使用一些破股的旧电线,线径细、接头多,沿地乱扯。由于没有足够的农业排灌改造资金对其进行改造,因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仙游县随着“两改”工作的逐步深入,率先在枫亭供电所进行了“四到户”管理试点。在职工人数不增加的情况下,大胆对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分班,其中所长负责全所工作,副所长分管农村“四到户”管理工作,技术员分管业务工作,下设高压班、低压班和内业班。经过5个月的试点实践,该运作程序符合农村“四到户”管理的要求,于是公司将“枫亭模式”逐步推广到其余的18个供电所。1 班组职责1.1 高压电工班 负责10kV配网的运行、检修和维护管理,负责10kV配网的抄表、收费和安全、线损管理。1.2 低压电工班 负责0.…  相似文献   

13.
杨远传 《农村电工》2001,(12):17-17
“四到户”管理最大的优点就是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为客户服务的距离,增强了用电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客户与供电部门的关系,有效地消除了“关系电” 和“权力电”,避免了农村搭车收费的现象,使农民用上了“明白电”,方便了客户,减轻了农民负担。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推行“四到户”的营销管理模式,其优点和好处远远不止以上所述的几点。但是随着新的经营模式的出台,难免存在不完善之处。对此,谈点设想与看法。1 关于电力资产产权界定及安全事故责任的划分 为防止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发生,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丁书升 《农村电工》2004,12(10):10-10
随着农电“四到户”管理的逐步深入,安全风险、产权划分、电费电价、承诺服务、有偿服务、关系协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给基层供电所带来了新的困惑。如何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把“四到户”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是广大农电工作者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16.
王晗  照芳  谭雷 《农村电工》2000,(11):10-11
农电体制改革后实行农村用电“四到户”管理,其效果并非“双赢”.对电业部门来说,无异于一个烫手山芋,安全风险、效益风险、还贷压力等接踵而来.不久前,记者到山东省临沂市的部分县局进行了调查走访,他们的一些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直抄到户是每个供电所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 ,也是减轻农民用电不合理负担的必要措施 ,在“四到户”管理中 ,降损节能 ,是供电企业主要受益的方法 ,无为县十里墩供电所经过全面直抄管理近五年的经验 ,把低压线损降到了合理水平 ,其具体做法是 :1 抓住网改机遇 ,扫清降损外因障碍农网建改工程为“四到户”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过去 ,380 V线损过高其技术损耗就要占一大半 :大马拉小车、供电半径过长、高耗能电表、供电线路线径过细等等。通过这次农网整改 :配变的利用率达到了 80 %以上 ,供电半径大大地缩短 ,淘汰了国家禁用的高耗能电…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湖州市有 3县 3区,目前农网改造已基本结束,随着农电资产的移交和农电体制的改革,农村用电管理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供电成本增加 农网改造前,电力部门供电只到农村配电变压器,线路和营业户数少。网改后,不但增加了大量电力设备,而且供电成本大大增加。从我市情况看,要从原 13万营业户增加到 80余万户,仅农村低压动力线路就要增加 2.5万 km,如果年折旧率按 8%计算,每千米需更新改造资金 12 000元,则年需改造资金 3 000万元;低压线损电量增加 1.5亿 kW· h,平均每个电力职工人均摊线损电量 6.8万 kW· h,再加上农户计量装置折旧费、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等,年增加供电成本超亿元。如此大的经济负担,我市供电企业承担极其困难。  相似文献   

19.
1采用远程抄表系统该系统以低压电网作为传输数据主要通道,安装、维修方便,成本低,可扩充。投运后不仅能够减轻抄收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还可方便地进行负荷预测、自动线损计算、相位平衡分析、异常用电分析、缺相检测、设备故障检测、停电发生及持续时间统计等,易于处理意外停电、电能质量和漏计电量等用电纠纷,提高了营销管理水平。2采用预付费式电能表这是电力部门改革用电收费方式,实现预付费用电管理必不可少的计量器具,预付费式电能表采用预付费智能卡作媒介,在电能表与售电管理系统之间传递数据,实现电能计量和预…  相似文献   

20.
陈铸 《农村电工》2004,12(10):14-14
1.1供电所管理模式不适应供电企业集约化、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当前供电所工作定位仍然停留在过去对乡、村的传统管理模式上,主要采取农村电工包村方式进行“四到户”管理,内部监控难以实现,在供电所执行财务制度不严格和收费难度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挪用电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