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江豚的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丕烈 《水产科学》1992,11(6):10-14
本文根据中国各海区和长江产江豚的外形性状差异显著,对Pilleri and Gihr将中国沿海和长江的江豚命名为独立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以及江豚属包含三个种的论点提出异议,作者认为中国江豚应为三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主要分布于南海;扬子亚种N.p.asfaeorientalis主要分布于东海和长江,北方亚种N.p.sunameri主要分布于黄海和渤海。  相似文献   

2.
江豚的形态特征和亚种划分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丕烈 《水产科学》1992,11(11):4-8
本文通过对各海域江豚主要形态特征性状差异显著比较,讨论了江豚亚种划分问题。作者认为江豚包含3个亚种:南海种群与印度,巴基斯坦种群同属指名亚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东海一长江种群属杨子亚种N.p.asiaeorientalis,黄渤海种群与日本种群均属北方亚种N.p.sunameri。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江西省鄱阳湖长江江豚研究现状及保护进展,主要从长江江豚面临的主要威胁因子、保护工作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并对其中一些具体措施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针对性提出了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保护措施与建议,探讨了以后研究与保护应注意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江西鄱阳湖长江江豚的保护指明方向,为合理科学保护鄱阳湖长江江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守民 《海洋渔业》1988,10(1):16-19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12,(12):22-22
本刊讯 为了全面了解长江江豚最新的生存现状,11月10日,农业部、中科院水生所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启动了"2012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对宜昌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区进行考察,全面评估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威胁因素,确定长江江豚热点分布区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有保护区保护范围、功能区划调整以及可能新建保护区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单袁报道)10月24日,第十个国际淡水豚日庆祝活动暨第一届"长江江豚保护日"在江苏扬州马可波罗花世界举行。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管理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一致辞。活动指出,我国已建立15个长江江豚保护相关的保护区,覆盖了40%长江江豚分布水域,保护近80%的种群,初步构建了一群避难所;初步建  相似文献   

8.
回顾黄渤海对虾渔业的应用技术研究,主要成果是对虾渔获量预报和人工育苗。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大发展和苗种放流增殖资源计划的实施,并成功的将中国对虾移殖东海、南海,且在东海水域初步形成自然种群。但对资源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从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尚未起步。对于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9.
再议东黄渤海带鱼种群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早年收集的1971—1982年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捕捞统计资料,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方面分析我国近海带鱼种群的划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东黄渤海带鱼存在两个种群,即黄渤海种群和东海种群。通过带鱼鱼群移动影像发现,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在江苏北部近海(34?00?N,121?00?E)附近发生了混栖,这一海域的带鱼产量仅占当月总产量的1.16%;两种群带鱼在外海越冬场也发生混栖,这一海域带鱼产量仅占当月总产量的5.51%。本研究认为,之所以分为黄渤海带鱼和东海两个种群,主要证据有6个:其一,可能发生混栖海域带鱼群体的数量很少,均仅占当月带鱼产量的极少数;其二,在混栖海域,不同带鱼鱼群并未发生群体间个体完全混合,在产卵洄游过程中,各自群体将仍旧依照各自洄游路线回到越冬场,因而在产卵场发生遗传杂交的可能性很少;其三,带鱼在越冬场的混合不属于产卵场杂交,因此,不同种群带鱼因为产卵和杂交发生种群遗传性状融合的可能性较少;其四,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有着各自不同的数量变化规律,两者近年来产量差距悬殊,黄渤海种群带鱼资源在衰退的同时,没有得到东海带鱼群体的补充;其五,除了在江苏北部近海和外海发生群体混栖,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各自的分布空间完全隔离;其六,这两个不同带鱼种群在洄游中存在不同的水团背景。结合以往带鱼种群体征差异分析的结果,可以认为,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分属不同的带鱼种群。在东黄渤海,带鱼整体上可以划分为黄渤海带鱼种群和东海带鱼种群。  相似文献   

10.
环境DNA在长江江豚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水体环境中提取到高质量的eDNA环境DNA(environmentalDNA,eDNA),应用于长江中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aeorientalis)的分布调查,本研究比较了滤膜孔径和水样保存方式对eDNA获取的影响,同时对比了eDNA技术与传统调查法对长江江豚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水样抽滤时间与滤膜孔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且都可以检出目标生物;水样采集后需在6 h内完成抽滤处理,或在冷藏条件下短期保存48 h;长江流域江苏段中观测到长江江豚出现的8个检测点均检测出长江江豚eDNA,而在10个未观测到长江江豚的水域中有3个检测出其eDNA。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目视监测方法, eDNA技术在长江江豚监测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还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可作为长江江豚种群调查的有效辅助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长江江豚(Neophocaena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rtalis)种群的生存动态和管护对策,本研究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3.7.0)对长江江豚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回顾和现状分析.结果发现,以1999年作为回顾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的灭绝概率最可能为0.0754,且不高于0.56...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5月9日,农业农村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位于珠海市长隆海洋王国的农业农村部长江江豚人工繁育和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开展2021年长江江豚保护暨科普宣传主题活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出席活动。长江江豚是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种群极度濒危,仅约1000余头。为利用长江"十年禁渔"重要窗口期,有效降低长江江豚群体相对集中的风险,进一步完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网络,今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长江江豚两性免疫系统特征及免疫适应性机制,本研究以 3 头雌性和 3 头雄性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血液为实验样本, 经 BGISEQ-500 测序平台进行 mRNA 和 microRNA 测序。结果显示, 从 6 个样本中共获得了 15878 个 unigenes 和 985 个 microRNAs, KEGG 分析发现有 1534 个 unigenes 注释到免疫系统相关类别并显著富集于 20 个常见免疫通路(P<0.05)。将两性血液转录组进行比较, 鉴定了 539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 160 个差异表达 miRNAs (DEMs), 其中有 299 个是雌偏好表达基因, 240 个是雄偏好表达基因。GO 和 KEGG 富集分析显示, 雌性长江江豚中血液基因与免疫反应和能量代谢功能显著相关, 而雄性长江江豚中血液基因与免疫反应和细胞生长功能显著相关。此外, 通路富集分析还发现 FoxO 和 Hippo 两条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在雌性长江江豚血液中被激活。基于 DEGs 和 DEMs 的联合分析, 预测了 45 对 miRNA-mRNA 负调控关系, 包括 13 个 DEMs 和对应靶向关系的 37 个免疫相关 DEGs。研究表明, microRNAs 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长江江豚两性免疫系统, 且成年雌性长江江豚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力及维持机体内稳态的能力。本研究旨在利用 RNA-seq 测序技术从基因表达调控水平解析长江江豚两性免疫适应性机制, 并为阐释雌雄长江江豚对多样生境的适应能力从免疫角度提供新视角, 同时为长江江豚保护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刀鲚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刀鲚(Coilia ectenes),属鲱形目、鲲科、鲚属,俗称刀鱼、毛刀鱼、毛花鱼、胡子鱼、鲚鱼等.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均能见到[1].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以来,长江江豚是长江中仅存的淡水鲸类(TURVEY S T,2007)。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长江江豚数量持续下降,针对长江干流的调查显示,长江江豚从1991年的2 546头下降至2006年的1 225头;长江湖口以下的安庆段是长江干流中江豚密度最高的江段之一(Zhao X,2008;Huang J,2020)。目前,该江段已成立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对江豚野生种群进行全面保护。然而至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6.
移植增殖银鱼是湖库渔业扭亏为盈的捷径银鱼是小型经济鱼类,属鲑形目银鱼科,本科共有8属20种,我国有6属15种,主要分布于黄渤海、东海沿岸及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水体,目前形成鱼产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的主要是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水体中的太湖新银鱼和大...  相似文献   

17.
<正>饵料鱼资源是影响长江江豚个体营养状况、生长和繁育的关键因素。调查发现,贝氏鰲、鰲、短颌鲚等1 1种优势种是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的主要饵料鱼类;放流长江干流鱼类早期资源对保护区长江江豚饵料鱼增殖具有关键作用;丰富和稳定饵料鱼供给是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长江江膝(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仅分布于长江及附属通江湖泊的濒危保护动物;2017年考察结果显示,当前长江  相似文献   

18.
第5号 《关于修改<黄渤海、东海、南海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暂行办法>的决定》已于2001年12月8日经农业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 杜青林 二OO一年十二月十日 农业部常务会议决定对《黄渤海、东海、南海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暂行办法》作如下修 改: 删除第五条第二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渔船,按同类作业渔船征收标准加一倍征收。”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关于修改《黄渤海、东海、南海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暂行办法》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网围内长江江豚群体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先后三次将捕捉到的长江江豚群体,置于干流江豚经常栖息活动的水域内,对其野生行为习性进行了网围观察,累计观察42天。本文根据观察记录,对江豚的集群、抚幼、捕食、性行为、玩耍、利它、避害、歇息等行为作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本项研究不仅有利于江豚的保护和饲养,亦可为白鱀豚的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2012,(7):39-39
鄱阳湖是长江江豚最为重要的繁殖栖息地之一,近几年丰水期江豚种群数量维持在450头左右。近段时期以来,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等地不断出现长江江豚集中死亡事件。长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