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南疆香梨园为对象,分析不同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园生草和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生草〉覆盖〉清耕〉免耕,生草和覆盖较清耕分别提高64.17%、31.76%。各处理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真菌最少。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cm土层。覆盖和生草0-40cm土层的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免耕和清耕,脲酶活性在各处理中差异不明显。细菌与蔗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与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真菌、放线菌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真菌是影响蔗糖酶和脲酶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对南疆梨园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覆盖和生草处理不同程度的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表土层中有机质增加较深层土壤更为显著。覆盖和生草对干旱区果园有一定保墒作用。土壤养分的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覆盖生草免耕清耕。0~40 cm土层覆盖和生草处理的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全P、全K含量较清耕处理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性状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生物量及树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种植三叶草和覆膜均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行间种植三叶草显著提高梨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微量元素含量,而覆膜处理使土壤全氮、速效磷、钾养分含量下降,微量元素含量上升。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三叶草显著提高各个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及氮、梨树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新梢长度和叶片光合特性;而覆膜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特性,但对树体生长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a生苜蓿翻耕后,与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和荞麦进行草田轮作,对各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10月,土壤微生物总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真菌则呈增加的变化规律;同一时期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P0.05),作物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作物连作方式。土壤脲酶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现增加的趋势,玉米、高粱参与轮作方式的土壤酶活性高于作物连作方式及谷子、马铃薯参与轮作的方式。脲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r=0.386);草田轮作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沟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而套作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土壤有机物质输入量少,土壤耕作是套作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泡桐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湖南省4年生泡桐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酶与土壤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施肥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其中专用肥对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更为显著,相比不施肥对照,分别提高了79.01%,72.40%和230.76%。3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其中专用肥处理对泡桐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提高最为显著,相比对照处理,微生物量碳提高了321.02%,微生物量氮提高了386.87%。泡桐在专用肥处理下,除pH外,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呈现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酶活性呈现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养分呈现正相关。专用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化学指标产生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液体肥料施用对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酶活性、养分的影响。选择南疆地区膜下滴灌高、低产棉田、休闲田,以棉花为材料,开展液体肥施用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肥配施棉田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可改善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3.2%、9.9%)。而对土壤全氮含量处理差异不显著,表明土壤全氮的增长比较缓慢;对土壤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的处理表现差异显著,表明液体肥能够较快增加速效氮磷钾元素供应。施用液体肥料能够提高棉花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促进肥料利用效率,营造良好的棉花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冀西北坝上地区生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生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10个处理,在生菜收获时取土样测定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多于CK,真菌数量则少于CK,以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1 2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处理M2Y2)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处理M1Y2),二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CK分别增加了58.81%、63.93%和117.55%、95.91%,二者真菌数量较CK分别减少了68.98%和65.56%;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处理M2Y2最高,M1Y2次之,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1 8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M3Y2)位居第三,且三者均显著高于CK,其他处理酶活性或高于CK,或低于CK,只有菌肥和菌剂配比适宜(浓度1∶200)时,对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明确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经0.1、1mg.g-1和10mg.g-13个浓度磷化铝熏蒸处理后,供试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磷化铝处理土壤后,各个浓度的磷化铝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一段时间后低浓度(0.1mg.g-1)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恢复至对照水平。磷化铝对土壤脲酶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低浓度处理对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抑制作用不明显,而高浓度(10mg.g-1)处理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各浓度处理初期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表现为抑制或激活作用,但到第30d,恢复至对照水平。这说明,施入常规剂量的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微生物是地球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状态对地球物质循环与化学能量转换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是全球学者十分关注的土壤系统因子。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基础呼吸、微生物商、CO2代谢商、营养物质矿化作用、土壤酶活性等都受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本文针对近年来该领域取得的一些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目的在于对寻找可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监测指标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氮配施对水稻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常规灌溉(flooding irrigation,FIR)、控制灌溉(controlled irrigation,CIR)和间歇灌溉(intermittent irrigation,IIR)等3种灌溉方式和不同比例有机氮和无机氮(F1:60%无机N+40%有机N;F2:80%无机N+20%有机N;F3:100%无机N)配施对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水稻土壤酶(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和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从孕穗期至抽穗期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MBC和MBN均不同程度提高,并达到峰值,而从抽穗期至乳熟期则逐步下降;CIR和IIR处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MBC和MBN一般高于FIR处理;有机氮和无机氮肥配施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MBC和MBN一般高于单施无机N肥,且高有机肥比例的F1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有机无机氮配施F1处理条件下,节水灌溉方式(CIR和IIR)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蔬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与露地旱田土壤相比,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07~2.28倍、50.47~68.79倍和4.33~9.32倍;真菌表现为腐霉数量增加,木霉数量降低;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随温室使用年限增加而降低;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与不覆膜的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表现为半膜膜侧种植和半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据此认为,而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双垄垄播则低于对照.半膜膜侧种植最有利于旱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设置秸秆覆盖和深埋2种秸秆还田方式, 研究了不同处理(秸秆覆盖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1、秸秆深埋于玉米长期连作土壤CT2、秸秆覆盖于米麦轮作土壤T1、秸秆深埋于米麦轮作土壤T2)对下茬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的秸秆还田方式下, T1和T2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微生物及生理类群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CT1和CT2处理。(2)在玉米长期连作土壤中, 秸秆深埋更能提高下茬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 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和降低土壤真菌数量, 提高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而在米麦轮作土壤中, 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和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在吉林省玉米长期连作种植区, 秸秆深埋比秸秆覆盖更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  相似文献   

15.
对6个菌草品种种植前后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进行检测,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菌草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菌草的对照组(P<0.05),桂闽引象草土壤速效氮(27.88 mg·kg-1)、全氮(1.12 g·kg-1)和有机质含量(33.51 g·kg-1)最高,象草的土壤速效磷(8.49 mg·kg-1)含量最高.种植6种菌草后,除了过氧化氢酶,土壤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象草土壤磷酸酶活性(883.46μmol·g-1)、桂闽引象草土壤脲酶活性(18.77μg·g-1)和蔗糖酶活性(16.43 mg·g-1)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与速效氮、全氮和有机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酸性磷酸酶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与速效氮、速效磷、全氮和...  相似文献   

16.
张红  王桂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01-16603,16723
[目的]探讨沼液和化肥配施改良土壤的机制。[方法]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沼液和氮肥以及沼液和氮肥配施处理对菜地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化肥、沼液、沼液和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同时,这3种施肥方式也增加了微生物量C和N,并显著降低了微生物C/N。化肥增加了土壤多酚氧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但对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沼液、沼液和化肥配施明显增加了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尤其以沼液和化肥配施效果最明显。[结论]沼液和化肥配施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碳氮源,不仅改善了养分状况,而且促进了微生物活性,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由于充分利用光能、保温、保湿 ,促进作物早熟 ,因此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多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设施栽培以迅猛的速度在广大城郊兴起 ,在某些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设施栽培是一种人为干扰下的栽培、灌溉、施肥方式 ,其土壤特性的演变不同于菜地的栽培土壤 ,形成了一种人为作用十分强烈的特殊土壤。人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水、热平衡 ,特别是每年的第四季至翌年的第二季的覆盖 ,土壤得不到充分淋洗 ,致使盐分表聚 ,影响作物生长。随着种植年限延长 ,盐害加重 ,不少温室因之而废弃[1 ,…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空间变化规律,在塔里木河中游以柽柳为建群种的群落中,选取3种不同大小冠幅的柽柳灌丛类型,按根部、灌丛下和冠幅边缘分别采集0~20 cm土样,测定土壤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6种酶活性和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柽柳灌丛冠幅大小,从根部、冠幅下到冠幅边缘,土壤中6种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均依次表现为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随着柽柳冠幅的增大,在相同取样部位,6种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均相应增加;土壤中6种酶的活性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甫  时永杰  田福平  杨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24-10126,10202
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展情况,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性能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土壤性能和土壤微生物是再生水灌溉对环境安全效应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模拟试验,以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再生水浇灌大豆为例,分析了收获期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类群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表现为有机质和有效磷显著增加;土壤重金属铅、镉含量相对清水和土壤本底无明显增加,但土壤溶液电导值(EC)增加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盐度累积。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使土壤细菌数量相对清水灌溉处理增加;二级再生水和三级再生水灌溉处理间的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且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再生水灌溉对真菌数量影响不大。再生水灌溉使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