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一个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这一地区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是确保整个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经济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出了使三峡库区走上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胡勇  张晟  郑坚  付永川  叶翠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47-1149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是长江下游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危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造成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以经济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出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发展生态农业将是治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转变的主要任务,使三峡库区区域经济走上一条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好转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玙 《甘肃农业》2005,3(8):43-44
传统发展观使人类在获得快速经济增长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当前人类在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上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变革。可持续发展观从传统的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把平等观念的内涵拓展到未来与全球,并对科学进行了理性的规范。其意义在于把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人的发展的合理性统一起来,使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受到人的发展的合理性的检验和制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键 《甘肃农业》2004,3(12):49-49
“文化兰州”建设是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 ,建设“文化兰州”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增强生态意识 ,在建设“文化兰州”的进程中 ,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化的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适度改造自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时,应遵循适度改造自然的原则。本文从转变人类发展观,改变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科技,控制人口增长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探讨了适度改造自然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运行的一种发展状态,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发展理念.它是人类文明进步中对自身发展历程反思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发展观,基本含义是走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生存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发展观决定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和政策选择,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及相应的行为后果。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就如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制约及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既是技术性问题,更是制度性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逐步消除,更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与完善加以解决.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利益观、传统的资源价值观、传统的人口生育观等非正式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进而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性根源.对这些非正式制度加以创新和完善,是目前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性举措.  相似文献   

9.
左铭 《新农村(黑龙江)》2011,(7):114-114,13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本文对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等内容,以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植物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总体趋势,但人口、经济和农业政策等仍然存在阻碍植物生态健康发展的因素.植物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能有效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建立人类社会与植物生态和谐共处的发展方式,要通过加强植物保护宣传、政府监管、环境教育等方式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高会  李智 《甘肃农业》2006,(7):151-152
中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二者的哲学基础、基本内涵、基本目标、指导思想扣技术支撑体系一致。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农业可持续发展观是生态农业深入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中国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人口的生产、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如何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以人口大省山东为例,在分析了山东省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后,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山东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指出健全、高效的资源环境制度与规则体系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山东省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要依赖于制度建设,以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源环境法律体系和强有力的实施环境机制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欠发达的大省,河南正处于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新阶段,但与之相伴而来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短缺型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河南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现实资源,找准自身定位、突出地域特色,构建新型农业生态文明,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河南省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实现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代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涵义当代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  相似文献   

15.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3)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相似文献   

16.
王一  张法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99-6901
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文章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内涵,探讨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农业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维护生态的平衡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就我国林业生态建建设与林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树立科学的林业产业发展观,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在我们中国这个拥有13亿总人口、农业人口将近9亿的农业大国,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意义显得十分深远重大。尤其在我们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如何贯彻实施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我镇实际,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推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文章在深入分析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含义、推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对实现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63-165
从农业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5个方面选取了3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新疆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9~2014年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增加平稳,人口子系统呈现下降趋势,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处于协调状态,依据各子系统的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采取有效的人口、环境政策与调控措施,增强整体的有序性,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