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ELISA技术检测马铃薯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应用DAS ELISA方法对甘肃省种植的6个马铃薯品种老龄薯和幼龄薯及2个品种的茎尖组培苗进行了针对PVX、PVY及PLRV的病毒检测。结果表明,老龄薯块携带以上3种病毒,并以PLRV为主体的复合侵染为主,幼龄薯块仅带其中一种病毒,且带毒量少;茎尖剥离组培法可使陇薯3号和167 45脱毒率达20%。以幼龄薯为脱毒基础材料可望进一步提高脱毒率。文中还对DAS ELISA技术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的优势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优良的马铃薯品种是取得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西藏马铃薯存在主栽品种少,退化严重的问题,阻碍着西藏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西藏马铃薯育种工作,筛选出适合西藏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国内引进9个马铃薯品种,以‘鄂薯10号’和‘艾玛土豆’为双对照,在拉萨市进行了一点两年品种比较试验,对9个马铃薯品种的植株形态特征、植株性状、块茎外观性状、产量表现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青薯9号’和‘冀张薯12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且稳定性好,‘青薯9号’产量最高,达3713 kg/667m~2,商品薯率47%,‘冀张薯12号’产量达3411 kg/667m~2排3位,商品薯率最高为56. 0%。因此,2个品种适宜在拉萨地区种植,可进一步试验有望成为西藏马铃薯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甘薯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毒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甘薯苗期病毒病预测预报方法和种薯质量早期预警技术,为甘薯无病毒种薯生产和病毒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随机采集的不同来源的甘薯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的病毒种类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病毒C(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病毒G(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和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以及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等我国甘薯上常见的8类主要病毒。然后对检测的种薯进行育苗,出苗后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分析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河南、宁夏和陕西等地设置试验点,种植背景相同的甘薯品种商薯19原原种苗和脱毒试管苗,在甘薯生长期,采用黄板诱虫法调查各试验点烟粉虱发生量并采集烟粉虱活体,检测烟粉虱SPCSV带毒率。种薯收获后,随机取样对种薯SPCSV带毒率进行检测,分析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对种薯带毒的影响。【结果】 在检测的665块甘薯种薯中,有463块种薯携带病毒,育苗后有333块种薯的薯苗表现出叶片黄化、明脉、皱缩和植株矮化等病毒病症状。当种薯携带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60.6%;1级占31.8%);当种薯携带甘薯双生病毒或甘薯双生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组合时, 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55.3%;1级占32.9%);当种薯携带SPCSV时,苗期病毒病症状显著加重,特别是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显症率为100.0%,症状主要为3—9级(其中,3级和5级占49.0%、7级和9级占51.0%)。连续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回归方程为Y=9.628X1+0.008X2+6.537,R2=0.914,其中,Y为种薯SPCSV的带毒率,X1为烟粉虱带毒率,X2为烟粉虱发生量。【结论】 种薯携带SPCSV是苗期病毒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显症率和严重度显著增加。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SPCSV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烟粉虱是影响种薯携带SPCSV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明确适用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方法,为脱毒马铃薯生产提供更为有效和准确的病毒检测技术指导。应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RT-PCR)、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3种方法,对脱毒马铃薯生产中的马铃薯X病毒(PVX)、S病毒(PVS)进行检测,在不同品种及不同繁育等级的种薯中分别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RT-PCR对马铃薯原原种中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种方法;3种方法对一级种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无显著差异。RTPCR非常适用于原原种病毒的检测;ELISA方法对原种及一级种大样本抽检更为适用,而GICA因成本高,更适宜一级种小样本的快速抽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马铃薯一般通过薯块繁殖,种植几年后,易感染多种病毒,明显表现薯块变小、畸形、种薯退化、产量下降等。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进行马铃薯脱毒,进而生产脱毒种薯用于生产,可有效地防止种薯退化,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使其从根本上不含有马铃薯常见病毒,对马铃薯脱毒苗的质量检测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8个品种的150份脱毒苗进行了6种病毒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共有88份材料不含有6种主要病毒,能够应用于马铃薯的脱毒种薯生产。检测结果还表明在脱毒苗中PLRV的含有率最高,应提高脱除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使其从根本上不含有马铃薯常见病毒,对马铃薯脱毒苗的质量检测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8个品种的150份脱毒苗进行了6种病毒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共有88份材料不含有6种主要病毒,能够应用于马铃薯的脱毒种薯生产;在脱毒苗中PLRV的含有率最高,应提高脱除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贵州3种马铃薯病毒的DAS-ELISA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AS-ELISA法对从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区采集带症状的202份马铃薯叶片分别进行了PVX、PVY、PLRV 3种马铃薯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马铃薯病毒在贵州马铃薯种植区表现出比较显著的田间症状,其病毒的发生与气候类型、种薯品种来源、种植方式存在相关性,并结合马铃薯实际生产对其病毒防治措施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使其从根本上不含有马铃薯常见病毒,对马铃薯脱毒苗的质量检测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应用马铃薯病毒田间快速检测试纸条技术,对9个品种的160份脱毒苗进行了6种病毒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共有32份材料不含有6种主要病毒,能够用于生产马铃薯脱毒种薯。该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准确率高,与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0.
应用脱毒苗进行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是当今世界马铃薯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 ,而微型薯生产是该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 ,笔者总结形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光温室马铃薯微型种薯生产技术 ,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设施选择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最好采用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以便于生产间隙期进行高温处理 ,预防病毒、病源。因为马铃薯的常见病毒在 58℃以上会自然死亡 ,从而有利于地面或起架再次种植。日光温室以室内无支柱型为好 ,便于生产布局和操作管理。二、脱毒种苗选择生产微型薯的脱毒种苗要求叶片 3叶以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