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乳牛业饲料基地的不断改善与巩固,又在日粮中加入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剂,所以在近10~15年来很少发生犊牛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症。在专门化乳牛场或综合体的高产乳牛,不仅应经常注意日粮中基本成分(糖、蛋白质比)的平衡,也要根据机体的生理状态高度重视维生素和矿物质平衡。应当特别注意怀孕乳牛在干乳期的饲养,因为在这个时期一般不注意日粮中各营养物质的平衡,不仅往往导致乳牛的物质代谢紊乱,而且还经常波及新生犊牛。保持日粮中矿物质平衡,首要的是常量  相似文献   

2.
乳牛的利用期对基础牛群的补充和建立的用料、平均每年的管理费用和乳的生产及其成本均产生重大影响。乳牛从出生到第一次分娩培育的时间大约2.5年,培育一头乳牛要花费600~800卢布,这个时期农场不能从乳牛身上获取任何利润。乳牛的利用期短,需要的后备犊牛就越多,反之乳牛的利用期长,需要的后备犊牛就越少,这样可以节约建立基础牛群的费用。例如,利用期只有4个泌乳期的1000头乳牛的基础牛群要培育250头后备犊牛予以补充,培育费用为10~12万卢布;而利用期为8个泌乳期的相同数量的基础牛群,其补充的后备犊牛的培育费用则要减少一半。对基础牛群的青年乳牛管理费用的进一步补偿,同样依赖于乳牛的经济利用期,经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又名红眼病 (pinkeye) ,是主要危害牛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其主要特征为 :眼角膜结膜发生严重的炎症变化 ,伴有大量流泪 ,其后发生角膜混浊或角膜呈乳白色。1 发病情况京郊某牛场 ,奶牛存栏 2 90头 ,其中成乳牛1 70头 ,青年牛 30头 ,育成牛 5 0头 ,犊牛 40头。2 0 0 1年 7月 2 0日上午 ,发现 4头成乳牛羞明流泪。翌日 ,全群发病率达 5 0 %以上 ,至 2 0 0 1年 7月 2 4日 ,发病率达 95 %以上。2 病因2 1 该场奶牛发病之前 ,距场不远有一个体户 ,从外地购入一批肉牛患有此病 ,同时畜主又到该场与技术员进行业务交…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某国营乳牛场从1990年春夏开始流行一种眼病,仅发生在犊牛。根据我们的调查与诊治,定为犊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牛结核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干菌引起的人畜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在机体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酷样坏死为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十条规定,本病属于二类动物疫病。我省家畜结核病多见于乳牛,据资料记载:1953年福州乳牛结核病普查的感染率为5%~18%;1975年厦门市乳牛感染率为60%;南平市乳牛感染率为50%。1976~1978年福州市北门乳牛场连续三年普查,乳牛感染率分别为47%、60%、75%,1980年再普查,感染率高达92%,于1988年5月全场乳牛淘汰、清场消毒后,于1989年10月重新从上海引进无结核病乳牛190头,组建成无结核病乳牛场…  相似文献   

6.
我队现有奶牛三百四十头,自69年以来,乳牛和犊牛不断发生白肌病,我们曾采用犊牛生后注射亚硒酸钠,乳牛怀孕后期肌肉注射亚硒酸钠和在饲料中补充亚硒酸钠等方法来防治此病。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费事,费时间,特别是给乳牛多次肌注亚硒酸钠,造成乳牛骚动不安,影响管理,降低牛产奶量。而给犊牛肌肉注射,尚须饲养人员参加保定,增加了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为寻化简单有效的方法,我们试用在饮水中投放亚硒酸钠防治此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80年第一季度所生的18头母犊全部死于白肌病(因没有及时治疗而死亡);而81年采用饮水  相似文献   

7.
2003年4月山东省临沂市某奶牛场饲养的29头乳牛中有17头发生了以高烧不退、流产、死胎、拉稀、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等为主的疾病。共死亡3头,其中成年乳牛1头,犊牛2头,发病率为58.6%,死亡率为17.6%,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综合诊断分析,确诊为乳牛弓形虫病,经采取中西医结合等综合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乳牛、黄牛发生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水牛较少发生[1]。因大部分患牛经2~3d就能恢复正常,呈良性经过,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笔者近十年来采取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1996年10月笔者所在的厦门市某新建国有乳牛场发生一次流行热大流行,全场358头乳牛有156头不同程度发病、死亡5头,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43.58%和3.21%。近几年,笔者所在区的各镇(街)、场  相似文献   

9.
1998年6月,市郊某个体养牛户的乳牛由于大量饲喂野苋菜,发生野苋菜中毒事件,经过数日有7头发病,其中2头犊牛死亡,其余5头经治疗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试验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同一栋牛舍内对20头干乳牛和20头泌乳牛分别进行了四季的甲烷排放量测定,在每个季节的季初、季中、季末测定三次,每次测定24h.结果表明:干乳牛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CH4排放量分别为228.73g/(头·d)、234.09g/(头·d)、218.35g/(头·d)、178.22g/(头·d).泌乳牛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CH4排放量分别为304.49g/(头·d)、314.43g/(头·d)、292.11g/(头·d)、238.07g/(头·d).干乳牛与泌乳牛在夏季CH4排放量最多,在冬季CH4排放量最少.泌乳牛比干乳牛CH4排放量高,平均高出1.3~1.4倍.  相似文献   

11.
<正> 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也包括一定的社会环境。它是作用于人类这个客体的一切外界影响和力量的总和。环境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光、热和噪音是7大环境污染之一。国外的报导仅限于某一单项的研究。尚未见到乳牛受光、热和噪音综合性污染的报导。现将污染造成的影响报告如下:环境与污染 南京长芦乳牛场于1981年从南方购买乳牛百余头组建成立。1985年整顿牛群后,乳牛单产保持在4000公斤左右,属于低产牛群。现有乳牛202头。其中泌乳牛120头,青年牛55头,犊牛27头,分别饲养在3幢牛舍内。牛舍向南,3幢牛舍由南向北排列,运动场设在牛舍西侧。整个乳牛场建在丘陵山坡上,分生产区和办公区2部分,环境清静幽雅。乡间噪音背景值为37dB(A)。两病检疫均为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近几年在规模化乳牛场的生产管理实践,就乳牛产房、围产期乳牛的饲养及母牛护理、初生犊牛的保健等方面须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铜缺乏对乳牛心、肝、肾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组化特征(分布特点及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选择铜缺乏症高发区自然发病的乳犊牛6头,剖杀后采集心、肝、肾作冰冻切片及酶组织化染色,以6头同年生健康乳犊牛为对照。结果表明,铜缺乏病牛组织中CCO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乳牛组织中CCO酶颗粒的分布也发生特征性的变化,表明铜酶活性的改变是导致乳牛铜缺乏症病理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病是乳牛采食幼嫩青草或谷草后,所发生的一种以神态不安、全身震颤、牙关紧闭、瞬膜突出、尾肌和后肢强直性痉挛、酷似破伤风症为特征的急性代谢性疾病。笔者于2000年6月应生茂家庭奶牛场之请治疗本病。该场共养奶牛11头,产奶乳牛8头,犊牛3头,其中3头产奶母牛发病,皆为产后1个月左右。其它5头均怀胎,时间不等。1临床症状病牛精神狂躁不安,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颈、背、四肢震颤,牙齿磨动、牙关紧闭、无采食行为,头部向一侧后方伸张,眼球震颤、瞬膜外露、遮盖整个眼珠。耳直立,尾部和后肢呈现强直性痉挛,甚至发展到全身性痉挛,对刺痛反应增…  相似文献   

15.
刘五俊 《北方牧业》2004,(16):17-17
2004年1月11日肃宁第一奶牛场发生一种表现全身败血病程短,病势凶猛的疾病,前后历时3天共发病21头,其中犊牛5头,青年牛4头,成年乳牛12头共死亡13头。现将疾病的流行情况和诊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正确贯彻执行我场“繁殖改良,培育种畜”的方针。培育改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地饲养条件,生产性能高的体质健壮的牛群,我们根据苏联先进经验和当地群众及我场几年来的养犊经验,加强妊娠干乳牛饲养管理,增强胎儿发育,改进犊牛喂养,护理、培育方法,实行冷圈培  相似文献   

17.
1999年7月循化县积石镇韩某家的1头乳牛和1头哺乳犊牛发生以流涎、流泪、呼吸困难、腹泻为特征的疾病。急宰后送检肺、肝、肾及淋巴结,经调查和化验,确诊为曲霉病。1病因调查本户共养4头牛,本病发生在1头乳牛和哺乳犊牛,另2头育肥公牛未见发病。本户牛舍狭窄采光不良,恰逢3d阴雨,空气湿度相对大,平均气温30℃左右。牛舍及运动地泥泞不堪,空气流通不畅,卫生状况不佳。牛的饲养标准过高,每头每天饲喂精料 10kg,配方:玉米30%,麸皮42%,豆饼25%,盐和其它矿物质3%。上述贮存饲料均有不同程度霉变,…  相似文献   

18.
未经产牛乳房炎,是与妊娠无关的育成牛或干乳牛发生的乳房炎,2月龄的犊牛也有发生。在英国叫作“夏季乳房炎”,因发病在7~8月份而得名。而在日本则无明显季节性(我国也如此,译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因此称之为未经产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成都市石羊奶牛场的初生犊牛腹泻发病死亡率很高。在1983~1985年三年间,该场共产母犊309头,死亡69头(22.33%)。发病死亡率最高的季节是炎热潮湿的三季度。经统计,该场三年内的三季度共产母犊97头,死亡达33头(34.12%),其中绝大多数是因腹泻死亡。1985年三季度产母犊31头,发生腹泻的竟达28头(90.32%),因腹泻死亡17头(54.84%),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难办的是,这类初生犊牛的腹泻,经用抗生索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了减少该场初生犊牛的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特在1986年7~9月三个月的时间内,利用该场这段时间所产的28头母犊,作了饲喂发酵初乳预防犊牛的腹泻死亡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  相似文献   

20.
新生犊牛窒息亦称假死,为胎儿娩出后的短时间内(约30~90秒),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者是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属急症,在乳牛场的分娩母牛中并不经常发生,一旦出现死亡率很高,为新生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从事兽医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抢救新生犊轻度窒息11例,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