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为了认识大鳍鳠的染色体组特征,为大鳍鳗的遗传多样性积累数据,同时为其驯化繁殖提供技术资料,采用PHA、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大鳍鳗染色体的核型.结果表明:大鳍鳗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56,核型公式为2n=16m+14 sm+12 st+14t,其染色体总臂数NF=86.  相似文献   

2.
大鳍鳠作为常见经济鱼类,目前主要从江河捕捞获得,随着水电站建设、捕捞过度等人为因素,大鳍鳠的资源量在嘉陵江中逐年减少,且大鳍鳠繁育技术、养殖技术不成熟,产区内大鳍鳠的人工养殖尚未兴起。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探索,总结了一套大鳍鳠池塘网箱养殖技术,具有技术操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大鳍鳠存活率达到90%以上,产值约1.6万元/667 m~2,纯利润1万元/667 m~2,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天然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鳍细胞系染色体组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代20次的天然二倍体和天然四倍体泥鳅鳍细胞系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并对其染色体核型、Ag-NORs及CMA3/DA/DAPI三重荧光染色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二倍体泥鳅鳍组织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核型公式为:2n=10m+4sm+36t,NF=64;四倍体泥鳅鳍组织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100,核型公式为:4n=20m+8sm+72t,NF=128。2天然二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中期染色体分裂相有2个Ag-NORs,天然四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中期染色体分裂相有4个Ag-NORs,均位于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末端。3天然二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CMA3阳性位点为2个,天然四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CMA3阳性位点为4个;均位于核仁组织区,即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末端。结果表明,天然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鳍培养细胞制备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和带型与体细胞一致。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到大鳍鳠的GHR基因,获得了其完整的CDS区序列;通过同源序列比对构建了大鳍鳠的系统进化树,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大鳍鳠GHR蛋白的特性。结果表明:大鳍鳠GHR基因CDS区长度为1 731 bp,编码576个氨基酸;大鳍鳠与黄颡鱼、斑点叉尾鮰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之间GHR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0.3%、88.7%,但是与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大鳍鳠GHR蛋白分子式为C2900H4483N765O888S28,属于跨膜蛋白,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20.66%)、延伸链(24.13%)和无规则卷曲(55.21%)组成,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该蛋白能与GH1、GH2、CISH、JAK2和STAT5A等分子形成互作网络。  相似文献   

5.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为鲿科(Bagridae)鳠属(Mystus)鱼类,因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导致被过度捕捞,其自然资源量逐渐减少。为大鳍鳠规模化养殖及人工繁殖提供技术支撑,从驯养池准备、苗种准备、鱼种驯食、日常管理4个方面介绍温泉水驯养大鳍鳠技术。  相似文献   

6.
大鳍蠖是我国特有经济鱼类,深受产区消费者喜爱,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探索,不断优化催产药物的配比,改善孵化条件,解决了大鳍鳠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人工孵化及苗种培育等相关技术难题,2019年试验条件下孵化出大鳍鳠苗种约3000尾.本文总结了一套大鳍鳠的人工繁育关键技术,以期为其在川东北地区初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长江水域四川-重庆段大鰭鳠Mystus macropterus线粒控制区的克隆测序,并与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圆尾拟鲿Pseudobagrus tenuis和光泽黄颡Pelteobagrus nitidus 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序列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含量高,鸟嘌呤(G)含量低的特点.同时,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包括3个主要识别区域:扩展终止相关序列、中央保守序列和保守序列.对哺乳动物,鸟类及其他脊椎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分析,大鳍鳠中央保守序列区CSB-D,CSB-E,CSB-F与哺乳动物和其他鱼类的中央保守区相一致;大鰭鳠保守序列区的CSB-3比CSB-2的变异大些,与一些鱼类相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别.大鳍鳠在不同的种属间存在大致相同的保守区段,其中CSB-D和GTGGG-box结构较保守.该研究可以为将来进行大鰭鳠的种群分化研究和资源保护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鲁棉研15号杂交2代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n=26。核型公式为:k(2n)=26=10m+12sm+4st,属于"2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8M1+10M2+4L+4S。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进化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百合属野生种和园艺品种的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东方百合品种"Berlin"和"Parasol"、亚州百合品种"Saniciro"、LA系列百合品种"Royal sunset"、百合野生种"大花卷丹"、湖北百合为材料,获得它们的染色体自然核型图,并参照国内外通用的核型分析标准,确定百合染色体的核型公式和类型.结果表明,供试百合染色体数均为二倍体,2n=2x=24.Berlin的核型公式为:2n=24=4m+18st+2sm;Parasol的核型公式为:2n=24=4m+10sm+8st+2t;Saniciro的核型公式为:2n=24=2m+2sm+10st+10t;Royal sunset的核型公式为:2n=2x=24=8sm+10st+6t;大花卷丹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sm(SAT)+10st(SAT)+12t(2SAT);湖北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sm+10st+12t.研究认为,2个东方百合品种为3B型,1个亚州百合品种为3A型,1个LA系列百合品种为4A型,2个野生百合种为4A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该鱼的细胞遗传特性,变异规律、发育机制、系统演化及进化地位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鱼类资源积累资料.本文以肾细胞培养,空气干燥制片,吉姆萨染色法进行红鳍鲐的核型研究,结果显示:红鳍鲌的染色体2n=48.可分为A、B、C3组,A组: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B组:1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C组:3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臂数NF=90,核型公式为2n =48=16m +26sm +6st.  相似文献   

11.
李益锋  皮俊  朱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139-1141
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方法对龙牙百合根尖细胞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龙牙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 =2x =24 =4m (SAT) +2sm+ 10st (2SAT) +8t,核型分类属于3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76.80%,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6L+4M2+10M1+4S.  相似文献   

12.
 对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母本)和光稃野燕麦(父本)远缘杂交亲本与后代的核型及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本的染色体长度比为1626,核型公式为2n=4x=28=18m(2SAT)+10sm(2SAT),核型为1A。父本的染色体长度比为2526,核型公式为2n=6x=42=20m(2SAT)+22sm(4SAT),核型类型为2B。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和光稃野燕麦杂交后代0878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长度比为1.802,核型公式为2n=6x=42=22m(2SAT)+20sm(2SAT),核型为2A。 0878-1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长度比为2.057,核型公式为2n=6x=42=38m+4sm(4SAT),核型为2B。由于光稃野燕麦遗传物质渗入到该杂交后代,获得了进化程度高于其母本的普通小麦型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13.
首次报道红花木 (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长红木 (Loropetalumchinensevar.semperrubrum)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两者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 2n =2 4。按Levan和我国植物染色体的分类标准 ,红花木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2 4=14m + 8Sm + 2St;长红木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2 4=12m+ 10Sm + 2St。根据Stebbins划分的核型对称性的标准 ,两者都属“2A”型  相似文献   

14.
百子莲4个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百子莲属(Agapanthus)中的4个品种A.praecox ssp.orientalis‘ Big Blue’、A.comptonii ssp.longitubus、A.praecor ssp.orientalis、A.praecox ssp.minimus ‘Storms River’进行了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用低温处理大花秋葵根尖,对其进行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大花秋葵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2。核型公式为K(2n)=2x=32=18m+10sm+4st,核型分类属于2B型。部分细胞具有B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紫背三七幼嫩根尖进行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20,染色体基数为x=10,属于二倍体植物,核型公式是K(2n)=2x=20=20m,未观察到次缢痕或随体;没有臂比>2的染色体,染色体长度比为1.638 4,核型为1A型,属于原始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05%,核型一般比较对称;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是2n=20=10M2+8M1+2S。该研究为进一步鉴定其种质资源、栽培和良种选育奠定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产的4种贝母进行了核型研究,米贝母FritillariadavidiiFranc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10st+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2L十2M2十7M1+2s核型为2B型,瓦布贝母Fritillariawabuensis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SAT)+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6M2+12M1+2S,核型为2B型;浓度贝母Fritillariamellea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8M2+10M1+2S,核型为3A型;槽鳞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siavar.sulcisquamosa(S.Y.TangetS.C.Yueh)HsiaoetS.C.Yu,核型公式为2n=2X=24=2X(SAT)+2sm+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4M2+14M1+2S,核型为3B型。该4种贝母核型较一致,但各种之间在次缢痕、随体、B染色体的数目?  相似文献   

18.
黄俊  赵应学  刘喜华  王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38-15539
[目的]对药用植物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et C.F.Liang)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压片方法,并结合显微摄影对广西莪术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广西莪术细胞染色体数为2n=84,核型公式K(2n)=84=70m+6M+4sm+4T,核型为"1B"型。[结论]广西莪术染色体的核型属于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海南卷萼兜兰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海南野生兰卷萼兜兰[Paphiopedilum appletonianum(Cower)Rolfe]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卷萼兜兰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6.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6L+4M2+18M1+8S,核型公式为2n=32m+4sm,染色体类型主要由中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未见随体结构.卷萼兜兰的核型属1B型,核不对称系数为57.01%,从染色体水平证明卷萼兜兰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原始的进化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