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对3个油菜品种(中油杂1号、中双4号和中油821)进行超高产栽培,结果早薹率较高的品种中双4号(早薹率60.0%)和中油821(早薹率26.7%)的产量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3750kg/hm~2)。在分析江汉平原油菜早薹后受冻概率和补救措施的基础上,认为江汉平原油菜超高产栽培应大胆采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途径,不应过分担心早薹所致的减产风险,以提高超高产栽培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运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对3个油菜品种(中油杂1号、中双4号和中油821)进行超高产栽培,结果早薹率较高的品种中双4号(早薹率60.0%)和中油821(早薹率26.7%)的产量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3750kg/hm^2)。在分析江汉平原油菜早薹后受冻概率和补救措施的基础上,认为江汉平原油菜超高产栽培应大胆采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途径,不应过分担心早薹所致的减产风险,以提高超高产栽培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陕南双低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调研及试验研究,集成双低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引进良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方面内容,以提高油菜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湘杂油1号超高产栽培技术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油菜杂交组合湘杂油1号的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源于实践。超高产栽培实践表明,双低优质油菜完全可以实现每667m^2产200kg的超高产目标。其栽培的关键技术是在培育壮苗,适期移栽,适当增大密度,重施硼肥,利用肥促化调技术进行科学调控;其主攻目标是增库扩容,争取获得较多的分枝数有效角果数。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2,(6):55
随着油菜采收时节到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湖北蕲春的示范基地传来好消息。该所选育的新型超高产常规油菜品种亩产最高达299千克。  相似文献   

6.
以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在超高产区云南临沧和对照地重庆北碚(长江流域)产量形成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收获期云南临沧油菜株高低于重庆北碚,茎粗、光合效率、单株干质量、产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重庆北碚;经统计分析得出超高产油菜经济产量高主要是通过增加单株有效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来实现的.该研究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栽培及代谢调控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油菜采收时节到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传来好消息。该所选育的新型超高产常规油菜品种667米2产最高达299千克。据负责该课题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轮回选择课题组介绍,研究人员将传统育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油菜种植水平,给类似地区提供借鉴参考,总结介绍了江北地区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重点包括适期早播、间苗定苗、苗期管理、合理密植、肥料运筹、病虫草防治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安琴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5):123-123,126
作物超高产栽培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之一[1,2],是解决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措施.油菜是遵义县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以上,油菜种植已成为遵义县稻田冬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油菜冬季长势较旺的情况下,在抽薹达到一定高度时摘薹,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减少一次分枝、增加二次分枝,防止春发群体过大,对构建超高产群体有利。但超高产栽培密度很低,为防止群体过小影响产量,不适宜过早摘薹。  相似文献   

11.
移栽油菜超高产栽培及其配套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我市及周边油菜种植区亩产200k以上的高产、超高产典型不断涌现,其生产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利用高产品种如“秦油7号”、“史力丰”、“苏油3号”等所具有的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势强的特点,通过生产措施的配套与加强,获得亩产200k以上的超高产水平。目前这种超高产栽培已经在我市油菜种植水平较高的地区发展成较为系统的生产技术,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大有后来居上之趋,为近年来我市油菜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是多元多熟制旱作地区,油菜是本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德核杂油8号"在我市种植多年,产量表现较好,一般667平方米产在230~240kg左右,高产农户在280kg以上,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出德核杂油8号油菜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为:在建立合理群体起点基础上,主攻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亩总角果数,提高千粒重。通过抓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苗,争秋发冬壮,科学运筹肥料,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药肥混喷等技术措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提高油菜群体质量,达到油菜超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13.
贵油7号是由贵州大学油料所杂交育成的中早熟超高产油菜新品种,已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我市及周边油菜种植区单产200千克,667平方米以上的高产、超高产典型不断涌现,其生产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利用高产品种所具有的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势强的特点,通过生产措施的配套与加强获得单产200千克以上的超高产水平。目前这种超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是多元多熟制旱作地区,油菜是本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德核杂油8号"在我市种植多年,产量表现较好,一般667平方米产在230~240kg左右,高产农户在280kg以上,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出德核杂油8号油菜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为:在建立合理群体起点基础上,主攻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亩总角果数,提高千粒重。通过抓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苗,争秋发冬壮,科学运筹肥料,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药肥混喷等技术措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提高油菜群体质量,达到油菜超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油菜高光效育种的研究进展,在剖析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研究缺陷及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油菜超高产育种目标和生产实际需求,提出以下解决思路与方法:通过多途径创制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拓宽高光效种质的筛选范围;建立综合鉴定指标体系,对高光效种质进行鉴定和定向改良,增加高光效种质的实用效率;构建油菜高光效结构指标体系,提高群体光合效能;多途径利用杂种优势,建立快速、高效的油菜高光效杂交育种方法体系;开展油菜高光效分子设计育种,提高育种效率;研究和实施油菜高光效栽培技术,促使光合效能的持续、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践,提出通过适期播种、稀播足肥、科学调控育壮苗;通过适期移栽、合理稀植、科学施肥、狠抓病虫害防治和防灾减灾等进行大田培管来实行油菜超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科技》2006,(1):36-36
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王汉中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双低超高产高含油量多抗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的选育与应用”,前不久荣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双9号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选育成功的优质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理特性,应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油菜栽培理论,探讨高产经济栽培规律,提出了新的概念的技术经济指标,研制了油菜优化群体质量进行超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适当增加物质投入”为基本原理,确定“秋发、冬壮、春稳、活熟”的战略思想,在现行的栽培技术基础上,采取“适期早播早栽,适当降低密度,适量增加肥料”的配套关键措施,提高油菜的群体质量。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产量可上升到375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沪油杂4号"是上海市农科院培育的双低油菜国审新品种,具有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含油量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无锡惠山区于2007年开始引种示范,同时进行了相关的超高产集成栽培技术研究,通过苗床稀播培育壮苗、大田稀植促进冬发等措施,在攻关田连续两年产量都超过270kg/667m2。笔者将系统介绍"沪油杂4号"的超高产集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