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家致富》2022,(13):8-9
<正>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通过大力发展村企融合、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等举措,从一个经济薄弱村,转型升级为“旅游+培训”特色村,走出了一条新型多元化产业增收致富之路。20世纪90年代,祁巷村与泰兴市学中猪鬃制刷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全村120户村民从事猪鬃加工,就地解决劳动力2000多人。祁巷村因此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随后,  相似文献   

2.
丁雪其,现任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泰兴市学中猪鬃制刷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身残志坚,多年来走出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创业路,带动本村群众致富。打造猪鬃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3.
<正>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增加城乡互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乡风文明。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依托黄桥古镇红色旅游资源,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调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抓手,探索出一条"唱乡村旅游歌,走绿色富民路"的发展路子,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1基本情况祁巷村位于历史文化名镇—黄桥镇南首,北接城黄线,南接  相似文献   

4.
丁雪其是江苏省泰兴市祁巷村党委书记,村民们亲切地称他“雪子书记”。丁雪其因患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却用短短几年时间,将由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集体负债200多万元、矛盾上访不断的落后村,打造成今日“江苏最美乡村”。  相似文献   

5.
邓婧 《当代农业》2014,(21):4-5
规模化:产业发展"必经路"走进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的香荷芋生产基地,芋田里农民影影绰绰、芋叶随风摇摆,展现出一幅鱼米之乡的别样美景。正值收获之际,只见基地上农机手驾驶着1辆收割机下田,不一会儿功夫就从地下刨出一大堆芋头。过去,祁巷村的芋头种植是每家三五亩地的零散种植,从移栽、壅土到收获全靠人力,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不说,由于管理跟不上,亩产仅有700~800公斤,而且产品品质一般.每公斤仅4~5元,亩收入不到4000元。2012年底,该村被确定为泰州市千亩香荷芋示范基地之后,迅速将土地流转到位,基地规模现已达1086亩。村干部牵头成立了雪其香荷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分片承包、示范种植。如今规模种植的香荷芋平均亩产量高达1250公斤,品质优良,每公斤价格近8元,亩收入达万元。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响水是个农业大县,响水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工程来抓。县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劳务输出协调小组,各乡、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先后出台了鼓励劳务输出的相关文件和意见,在培植好劳务品牌上下功夫。截至目前,响水县已输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5%,实现劳务收入5亿元,全县劳务人均收入4854元,占农民纯收入的58.3%。  相似文献   

7.
康县王坝乡左家庄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三年来,这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区位优势,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富民抓产业,增收抓劳务,走出了一条劳务富民的经济发展路子,全村农民从劳务输出中增收1400多元。  相似文献   

8.
在"十二五"期间南湾村确定为自治区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整体迁出村,随着该村群众迁出,迁出区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就成为政府部门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12,(20):53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读者吴某来电: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在本村范围内兴办生产和公益事业,应通过一事一议向农民筹集资金和劳务。请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额度是多少?答: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行上限控制。以村为单位全年筹资总额人均不  相似文献   

10.
<正>蒙阴县泉有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位于垛庄镇古泉村,成立于2020年10月,以现代农业产业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协调下,引入山东金葵农业、雅库特农业等社会资本1.6亿元,连片打造24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成员”的运营机制,村集体、农户土地按照每亩1000元作价入股合作社。企业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提供除草、套袋、施肥等务工岗位,合作社提供劳务服务。通过流转土地、社内打工,成员足不出村就实现“土地分红+务工收入+运营收益”3份收益。村集体为企业提供劳务服务,每年可实现稳定增收90万元。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大量转移是我国近40年以来所面临的三农现状,也是未来30年间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种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将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研究将通过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阐述,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量、农业产品结构以及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决策的影响分析,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冲击的大小,以及这种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利弊,为相关部门制定协调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君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13-6215
对一线城市辖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劳动力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和体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与目前全国从事农业劳动的老龄化和妇女化现象相比,一线城市辖区新农村农业劳动力资源得到了有效解决,为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提供了充分的人员保障,而从事农业劳力的体质水平不容乐观,如何改善农业劳力的体质状况应成为一线城市辖区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温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48-19151
在阐述国内外学者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依据19902007年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数据,利用VEC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均衡关系,采用Chow′s断点检验测算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量和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农村劳动力流动正以一种内生的力量影响着农业生产,从而影响着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力度呈由弱到强,又逐渐减弱的态势,峰值在1998年达到最高;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着农产品价格,而且这种影响具有阶段的特征。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的双重稳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二是制定积极的就业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6):1392-1401
Even today, academics continue to debate the effect of femi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on agricultural output. By considering the dimensions of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production, this study divides the variou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ls into three types:(i)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decisions made either jointly by men and women or by men alone while both genders participate in production,(ii) complete femi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decision-making and the production labor force, and(iii) femin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abor force onl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combining or separating decision-making and production in regard t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femin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Using follow-up data collected from 2004–2008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 we built a comprehensive panel data model to test our hypotheses.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in comparison to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households and fully feminized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 partially feminized production resulted in lower grain yield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The femi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agricultural output, especially since heavy manual labor is being increasingly replaced b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outsourcing of tasks. The degree of feminization of the decision-making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when evaluating the purporte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femi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相似文献   

15.
劳动生产率视角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劳动生产率视角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可行路径,在测算和分解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进行跨国比较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农业劳动生产率视角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包括单位农产品收益、土地生产率和人均土地规模,其中,扩大人均土地规模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所不可回避的有效路径,需要通过纵向的专业分工和横向的规模经营"迂回"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法]对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式进行剖析,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和河南省200个县市数据进行检验计算。[结果]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农地利用方式影响粮食生产,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粮食生产的变化;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复种指数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粮食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近期以正向影响为主。[结论]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正向影响的前提是平原农区机械化发展和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对劳动力减少替代作用的结果,应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防止劳动力就业过度非农化带来的农地利用主体缺失。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农业劳动力结构及流向进行了分析,从日本农业劳动力不断下降的状态中,看出女性劳动力和高龄者在农业生产的就业比率上升的变化,强调女性的非核心劳动力在农业家族经营中的继承权地位,并提出日本政府的有关鼓励措施,很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及就业培训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主要类型和内涵,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意义和特点,提出了我国应构建农业劳动力激励、培训就业服务中介激励、企事业单位激励等激励机制,并构建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投入与效益协调的监督机制,构建相应的信息和就业服务机制,以更好的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北京农业》2011,(6):231-232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种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将主要带来劳动力转移的"外部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磊  高瑛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5):105-108
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口规模下降,结构趋于老龄化、女性化、素质低级化的特点,基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从农业劳动力规模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角度分析农业劳动力现状,介绍新型职业农民的潜在培育对象,在对比发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指导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