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省皖南地区种植大豆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创造出形形色色适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和耕作栽培制度的品种.这些大豆品种,由于受到当地特定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形成了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品种群,这些共同的遗传性状叫做生态性状;品种的生态性状是这群品种某些遗传性状和当地自然条件的综合反映.探讨皖南大豆生态性状的表现规律,对合理使用品种、制定育种目标及栽培措施都有一定的意义. 已搜集到的皖南大豆地方品种计139份,经初步归并同种异名品种,尚有110份.1974—1976年于合肥连续进行了观察、整理和研究,编写了品种目录,并对其生态性状获得一些认识,现简述如后. 一、几个生态性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一) 生育期特性  相似文献   

2.
<正> 大豆新品种的生产鉴定是良种选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研究经过连续10年172个点次试验,引进并鉴定了省内外20多个育种单位培育的38个大豆新品种(系),其中有16个新品种表现突出,先后得到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和认定。推广这些品种对改变我省大豆低产状况已经起到和将要起到显著的作用。一、鉴定概况大豆品种的生产鉴定是从1981年开始的,10年间共进行了四轮。每个参试品种一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春大豆新品种丰产性与稳产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我省大豆育种单位针对大豆生产对品种的要求,陆续育成一些优质高产春大豆新品种(品系),有的品种已在生产上示范种植。为鉴定这些品种在我省各大豆主产区的产量表现及适应能力,2002年春季,福建省种子总站组织了多点联合鉴定试验。本就其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以期为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是全国大豆主要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居全国第四位,但产量却为第九位。产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大豆病毒的为害。根据近几年调查,我省大豆病毒病的发病率一般都在20%左右,重病年可达50%以上,亩产仅百斤左右,而且种子传毒率较高(5%左右),种传接种体再健率(当年种传率与上年种传率之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选育抗病丰产的大豆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当务之急。在选育抗病品种时,有必要了解本地区大豆病毒病的种类,特别是优势种,才能更好地选育具有水平抗性或垂直抗性的优良品种。通过几年调查,我们发现我省危害大豆最重的是花叶和皱缩症状类型,使植株矮化,分枝、结荚少,青秕率高,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病毒就是我省大豆病毒病的主要优势种。自1980年以来,我们重点进行了安徽种传大豆病毒优势种类的鉴定和抗病性试验工作,现将几年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5,(4):51-53
在网室内采用人工磨擦接种鉴定方法,对2009~2013年吉林省选育出的54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针对东北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1号株系和3号株系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对1号株系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系)29份,占参鉴总数的53.71%,表现感病的品种(系)2份,占参鉴总数的3.70%;对3号株系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系)25份,占参鉴总数的46.29%,表现感病的品种(系)14份,占参鉴总数的25.93%;对1号和3号株系均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系)25份,占参鉴总数的46.29%。鉴定出的抗性品种(系)既可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材料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的重要手段,它既是品种选育工作的高级阶段,又是品种推广工作的初级阶段;也是开展品种审定、推广和品种布局区域化的重要依据,是新品种从选育(引进)到生产应用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我省从1981~1998年,先后组织14种作物、23个组别、2325点(次)和500多个参试品种(系)参加的区域性鉴定试验,对生产上品种更新换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鉴定筛选大豆病虫抗源是大豆抗病虫育种的基础。1980—1986年,鉴定了814份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对我省大豆主要病虫—大豆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霜霉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及大豆蚜虫的抗性。其中地方品种685份(包括78份半栽培的秣食豆),育成推广品种90份,品系39份。对孢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灰斑病的  相似文献   

8.
菜用大豆是中国南方的主要豆类蔬菜之一,春播菜用大豆是其主要栽培类型.苏奎1号是通过自主创新等项目最新选育的夏播菜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多抗等优点,适合我省作春播菜用大豆(早毛豆)栽培.介绍了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选育经过 1971年,大丰县农科所从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小麦品种研究室引入(南大2419×江东门)×欧柔的杂种后代,进行连续三年的选择和鉴定,1975年获得基本定型的1087品系。1976、1977年,1087品系参加品种比较试验,产量均居首位。1977年秋播开  相似文献   

10.
为加速大豆品种的引进和选育,推动全区早熟鲜食大豆种植和发展,现将引进的7个早熟大豆品种与一个对照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鉴定各品种(系)在我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等表现.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大豆种质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研究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大豆种质资源的抗病性和耐病性,旨在为有效的病害防治奠定基础。对来源于黑龙江省5个县(市)和1个国营农场的18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别出5个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其中两个小种的毒力公式分别为7和6,7,与国际上已报道的1号和13号小种相同,另外3个小种为未报道的新小种,1号小种为佳木斯优势生理小种。在145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中,有10个选育品种、6个地方品种和19个育成品系抗1号小种,占鉴定资源的24.14%,其中地方品种中抗病材料仅为10.00%,这表明黑龙江省大豆抗性资源相对较少。在鉴定的选育品种和地方品种中未发现高耐品种。  相似文献   

12.
1970年利用当地优良推广品种黑农16(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日本高产高蛋白品种十胜长叶杂交,经多代选育鉴定育成黑农35,199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2年已累计推广近700万亩,并已大量出口。选育高蛋白高产大豆品种,在选择亲本时要选择高产性状突出、综合性状好的亲本,同时亲本之一蛋白质含量应较高,这样易于成功。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必须选育秆强不倒的品种,可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之间进行杂交;用钴60等射线处理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利用农家品种中的矮秆材料。对大豆后代材料可用不同肥水条件进行鉴定,同时用北育南繁、温室加代等措施来缩短育种年限。在大豆育种中要利用和保存好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委员会,于一九七七年四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沈阳召开工作会议。省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委员会的委员、有关种子站站长、农业科研单位代表共四十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全省的新品种试验作了统一安排,研究划定了适应区域,制定了主要农作物的良种推广规划,并对各地上报的玉米、高梁、水稻、谷子、小麦、棉花、大豆、花生、蔬菜、烤烟等作物,共四十三份新品种审定申请书(或选育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批准了其中十八个新品种,并做了统一命名。现将我省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划表;我省棉花、油菜、向日葵、花生品种区划表以及1977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推广表刊载于后,供各地利用时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4.
丰豆一号是采用杂交和辐射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增产效果比较明显,农艺性状较好,经1988年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推广. 一、选育经过辽宁东部地区大豆播种面积虽然不大,但亩产高于省内平均水平.选育适宜这一地区的高产品种,对于提高我省大豆总产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15.
菜用大豆(Glycine max)是中国南方的主要豆类蔬菜之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豆类蔬菜的喜爱,其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南方地区普遍缺少高产、大粒菜用大豆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新大粒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夏播菜用大豆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江苏省鉴定,现就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609系采用系统选育、定向改良育成的甘蓝型半冬性早中熟类型的优质低芥酸油菜新品系.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鉴定,目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5万余亩.609品质优良,芥酸含量低,油脂中对人体有益的油酸、亚油酸含量是常规品种的2.68倍,丰产性较好,熟期较早,适宜我省江南、皖南地区双(双季稻)、三熟制地区种植.是我省南部油菜生产区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低芥酸油菜,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摩擦接种鉴定方法,对2004—2008年吉林省选育的30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针对东北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1号株系和3号株系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1号株系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18份,占参鉴总数的60.00%,表现感病的品种4份,占参鉴总数的13.33%;对3号株系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7份,占参鉴总数的23.33%,表现感病及以上的品种15份,占参鉴总数的50.00%;对1号和3号株系均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7份,占参鉴总数的23.33%。  相似文献   

18.
通豆 3号 (原系号为“NT0 2”)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 ,2 0 0 2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苏审豆 2 0 0 2 0 6)。 1 993年以通豆 1号为亲本选择变异株 ,1 994- 1 995年采用综合选育法选择优良单株 ,1 996年进入株行圃 ,并定名为NT0 2 ,1 997年进入鉴定圃 ,1 999年进行多点鉴定 ,2 0 0 0 - 2 0 0 1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 ,同时于 2 0 0 1年提前进入江苏省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1 产量表现 该品种 1 996年株行圃产量 30 90 0kg·hm- 2 ,较对照通矮 40 5增产 1 4 4% ;1 99…  相似文献   

19.
新大豆20号是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室经过连续多年选育与鉴定,于2012年9月通过新疆自治区的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命名新大豆20号,品种表现高产、抗病、适应性广。本文主要介绍其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晋谷21号的选育及推广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1 选育经过晋谷21号原名晋汾7号,经过14年的选育历程。1972年由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利用钴60咖玛(Y)射线处理晋汾52干种子,M-1代三码取样混脱留种,F-3经南繁北育单株选择,1975年升鉴定圃,1976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1979年开始在交口回龙乡大面积种植。群众认为,咖玛谷(指晋汾7号)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