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鱼类行为学一般从鱼类的定向、信号系统、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高级神经作用以及复杂的行动方式等物种的特性出发,研究各种鱼类的适应性、鱼类及其特性间的生态关系以及鱼类行为各种适应性的机制.鱼类行为学不仅要研究个体鱼的行为,还要研究鱼群的行为.本文从鱼类的嗅觉、味觉、趋光性、趋音性、趋电性和洄游的行为等方面较为详细的阐述关于鱼类行为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两种岩礁鱼类的食物竞争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日本鼓虾(Alpheus jaonicu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3种饵料生物,设置了8种饵料组合方式,包括不同种类的饵料生物以及不同投喂量.在室内对混养的2种岩礁鱼类-许氏平鲉(&bastes schlegel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进行食物竞争实验.根据摄食量、胃含物中饵料的出现频率和质量分数比等参数,研究许氏平铀和大泷六线鱼对3种饵料的选择性、竞争能力以及对不同饵料组合方式的响应.结果显示,许氏平鲉最大日摄食量(以湿重计)为(142.5±26.4)g·kg-1·d-1,大泷六线鱼最大日摄食量为(104.8±1.7)g·kg-1·d-1,二者对3种饵料的选择性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玉筋鱼、日本鼓虾、细螯虾.许氏平鲉竞争能力强于大泷六线鱼,表现为对喜食饵料摄食量较大,喜食饵料在胃含物中的出现频率与质量分数比均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均显著影响这2种岩礁鱼类的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重新蓄水后鱼类组成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白洋淀地处京、津、保三市之间,是华北平原上的最大湖泊,现有面积366平方公里。历史上鱼、米、粮、航四业兴旺。但自1983年来,连续干淀三次,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渔业资源,使鱼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1988年8月,白洋淀重新蓄水,淀区的渔业资源开始恢复。为了摸清白洋淀重新蓄水后的鱼类组成和渔业资源现状,为白洋淀的渔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我们于1991年4~8月两次对白洋淀的鱼类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一些古籍中,记载了大量有关我国鱼类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现选其中主要者加以探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言我国早在商代(公元前1395~公元前1123)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即有“鱼”形文字出现,甲骨文刻辞说:“鱼单体之象形,尾叉形,有鳍。复体字渔,从水从鱼”。这样就明确了鱼是有鳍、尾叉形的水生动物。  相似文献   

6.
鱼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丽华  金媛  毛勇 《福建水产》2012,34(5):420-427
本文概括了鱼类的选择育种、驯化及杂交育种等传统鱼类育种方法,叙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多倍体育种、雌、雄核发育、核移植、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育种;并提出了当今鱼类育种出现的问题。同时,做出了鱼类育种必将走向基因组育种之路的展望,为鱼类育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学》2005,24(8):42-42
2005年7月11日,在甘井子区凌水养殖场距岸5 km海域,经渔业管理、科技有关工作人员验收后,近10万尾牙鲆、真鲷鱼苗被放入海,拉开了大连市首次鱼类资源人工放流增殖的序幕。大连市通过3年转产减船,将180余艘报废渔船改造成人工鱼礁材料,在甘井子区凌水街道、旅顺龙王塘街道龙王塘  相似文献   

8.
基于耳石微化学分析的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鱼类的种群生态学,破解其数量特征、生境利用、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种群属性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渔业资源的基础。耳石微化学分析是破解鱼类的种群生态学难题的新颖而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反演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条件,还可溯源资源群起源的产卵场等关键生境,在鱼类资源种群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研究及动态评估中具有优势。本文在分析耳石元素组成及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如反演鱼类生活史、评估种群结构、把握关联性和破解混合群体的构成与来源等)中的应用进展,也客观评述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与解决途径,并对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鱼类消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系统有四方面的机能:运输、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和吸收,消化系统最早是由内胚层细胞形成的原肠发展而来.在消化系统构成方面,鱼类与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皆是由胚胎期原肠及其突出分化形成.其消化管可分为口咽腔(鱼类口腔与咽腔无明显分界,故合称为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鱼类的消化腺包括胃腺、肠腺、肝脏、胰脏.肝脏有分泌、解毒、储存,甚至排泄等功能,是最大的消化腺体,胰则具有分泌和内分泌的功能.消化管在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除消化吸收营养外,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鱼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鱼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现状邓中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鱼类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鱼类个体、种群或群落,内容包括个体生物学和种群动态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个体生物学研究着重于鱼类的年龄、生长、繁殖、发育、摄食、洄游(迁...  相似文献   

11.
人工鱼礁是21世纪中国兴起的渔业生态修复工程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物品的特性及其经济特点决定了人工鱼礁产品、服务的多样性。本文以现代公共物品经济学分析了我国正在进行的人工鱼礁建设,初步分析认为人工鱼礁物品划分为公共性人工鱼礁、私人性人工鱼礁、俱乐部性人工鱼礁和拥挤性人工鱼礁等4类,其物品各自特性表征出的投资主体、决策程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渔业修复功能等不同。本文在讨论分类人工鱼礁经济学基础上,初步提出当前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5个建议:分类指导建设;区域规划先行;资源增殖为主;注意投入导向;规范建设程序。  相似文献   

12.
正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生性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单链成熟非编码RNA,长度约21~25个核苷酸,广泛存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中~[1-2],参与生物体的胚胎形成、个体生长发育、机体免疫、疾病防御以及繁殖和糖脂类代谢等生命过程~[3-8]。目前,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miRNAs约占整个基因组的2%~3%~[9]。自Lee等~[10]利用定位克隆法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克隆到  相似文献   

13.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鱼类种类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栖息的鱼类进行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有鱼类2纲13目55科91属135种,其中软骨鱼纲有1目3科3属6种,硬骨鱼纲有12目52科88属129种.在硬骨鱼纲中鲈形目种类最多,有26科45属73种,约占总渔获物种类数的54.1%.在渔获的鱼类中底层鱼类有69种,中下层鱼类有34种,中上层鱼类有32种,分别占鱼类总种数的51.1%、25.2%和23.7%.在春季渔获的鱼类种数最多,有74种,夏季、秋季和冬季渔获鱼类种数变化较小,分别有38种、46种和52种,而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的鱼类仅有8种.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9-2018年南沙群岛渚碧礁礁栖鱼类流刺网和手钓调查资料,分析了渚碧礁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及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结果显示,渚碧礁礁区共记录礁栖鱼类11目43科93属152种,其中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76%);渚碧礁鱼类的Δ^+为58.75,Λ^+为102.60。与国内外其他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组成的对比发现,渚碧礁鱼类的Δ^+高于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低于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而Λ^+则均低于其他群岛。研究表明渚碧礁鱼类群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更为接近,但比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远。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渚碧礁礁栖鱼类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该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应及时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15.
Follow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rge-scale public aquarium, we were presented with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how wild caught Caribbean reef fish respond to their first encounter with a novel environment.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this opportunity, we designed a behavioural study to determine the reef fishes' response to a new habitat in relation to their locomotory mode. Nine species of fish representing three locomotory modes: carangiform, sub-carangiform and labriform/sub-carangiform were observed over a four-week period following their first introduction to the aquarium. Fish activity level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were quantified in relation to time since their first encounter with the novel environment.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 was that, regardless of locomotory mode or ecology, all of the species extensively explored the novel environment rather than settle on the first habitat that they encountered. This is a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result for territorial species. More specifically, howe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pecies in activity through time. Carangiform activity level was lowest in the initial phases of an encounter with the novel environment subsequently rising to a stable level. The other species had variable activity throughout the study, but all of them exhibited a phase of low activity at some stage during the study. In terms of the fishes' use of the 2.5 million litres of water, six species utilised the whole of the aquarium based on a predefined zoning scheme. Although the initial activity level was low, carangiform swimmers used at least 90% of the zones in the early phases of an encounter with the novel environment and subsequently used all of the zones. Sub-carangiform species also used 100% of the zones by the end of the study. Three of the four labriform/sub-carangiform swimmers used a maximum of 90% of the zon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pecies in their use of the zones. However, each individual zone was subject to differential use by the fish. Owing to the extensive scale of the aquarium, we discus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behavioural results obtained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ecology of the species of fish studi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生态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并利用综合健康指数模型对北戴河人工鱼礁区和对照海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根据2013年7月本底调查和2014年6月与2015年5月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生态系统都处于健康状态,对照区在2013年7月和2014年6月的调查中健康指数均高于鱼礁区,2015年5月调查时,对照区生态健康指数出现下滑,但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呈现逐步提升的状态,综合健康指数为0.838,属很健康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北戴河人工鱼礁建设取得良好生态效果,生态系统处于逐步稳定健康发展的状态。本研究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科学评价人工鱼礁生态效应,对人工鱼礁工程建设、环境资源保护、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蛋氨酸在产毛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显虹 《畜禽业》2011,(8):30-31
该文阐述了蛋氨酸在促进动物毛发生长方面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蛋氨酸在绵羊和长毛兔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人工鱼礁区的增殖鱼类资源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春季采用地笼网分别对山东省西港小石岛、牟平养马岛、威海寻山和日照前三岛附近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的鱼类种类数比对照区增加了1.8倍,平均数量和平均质量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3.5倍和1.9倍.人工鱼礁区的主要优势种为岩礁性鱼类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人工鱼礁区鱼类资源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大于对照区相应生态指数数值.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增加鱼类资源的种类、数量及鱼类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海州湾人工鱼礁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海州湾人工鱼礁建设已经开展了4年,为了解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前后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的变动情况,对礁区大型底栖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94种,其中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是构成人工鱼礁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三者占总种类数的88.30%。投礁前人工鱼礁海域共调查发现大型底栖生物32种,投礁一年后增加到38种,投礁后第四年增加到44种。投礁前人工鱼礁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0.560 3 g/m2和0.207 5 ind/m2,投礁一年后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增加到1.127 g/m2和0.387 5 ind/m2,投礁后第二年和第四年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也均高于投礁前。投礁前人工鱼礁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投礁后底栖生物群落系统出现扰动,鱼礁区的底栖生物群落系统处于一个暂时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20.
渔用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防控病害、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而渔用疫苗的递送途径直接关系到免疫效果。注射免疫效果最佳,大部分渔用疫苗均以注射免疫为主要递送途径,但由于该途径具有费时费力、易伤鱼体、不适用于小规格鱼体等缺点,因而浸泡和口服免疫逐步成为目前渔用疫苗递送途径的研究热点。浸泡免疫操作简单,不伤鱼体,但所需抗原量较大,而超声波、活载体及穿刺等辅助方法或技术可有效提高浸泡免疫效果。口服疫苗解决了小规格鱼体免疫的问题,避免鱼类应激反应,利于大量鱼类同时免疫,也具有很好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渔用疫苗各种递送途径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