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技术研究获得创新性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了攻克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的技术难关,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合作研究,并组成以葛凤晨研究员为首的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试验组,经过13年的研究试验,终于完成了"探索引诱剂驯化蜜蜂为田间和网室杂交大豆授粉技术的研究",获得了创新性成果。该成果首次实现了杂交大豆结荚率平均达到84.2%,最高达到95.29%,制种产量2010年达到21.86千克/亩;2011年达到43.66千克/亩;2012年达到78.00千克/亩;2013年专家组现场测定达到113.77千克/亩。同时应用蜜蜂为网室杂交大豆授粉技术,繁育大豆不育系250个,配制杂交组合1179个;实现了网室杂交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正常的大豆品种不用昆虫授粉就能够正常结实,但在利用"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生产大豆杂交种的过程中,不育系繁育和杂交种制种必须借助人工授粉或昆虫传粉才能结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在"三系"和杂交种选育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已育成杂交豆1号~5号5个杂交大豆品种,比常规大豆增产12%~25%,目前,该项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由于大豆系低花蜜、低花粉、低花香植物,对传粉昆虫的吸引力小,蜂类特别是蜜蜂不爱采访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蜜蜂适宜充当授粉者的生物学特点,虫媒花蔬菜植物的特性及蜜蜂在蔬菜良种繁育及杂交制种中的应用,并较详细说明了影响蜜蜂授粉的主要因素,简要阐述了蜜蜂在蔬菜良种繁育及杂交制种中的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杂交桑桂桑优12的成果转化,研究了桑树杂交组合高效繁育制种技术,组织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建设桂桑优12种子因,从嫁接培育亲本苗木到大量生产出种子只用13个月时间,平均667m~2产种子27.5kg;树龄2年(从嫁接桑苗算起)平均667m~2产种子43.7kg;树龄3年667m~2产种子56kg。至2004年底共销售种子14.5t,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82万hm~2。  相似文献   

5.
<正>警犬繁育体系是有效地开展警犬育种和杂交利用的一种组织体系,是由一系列育种和一、二级警犬繁育单位组成的。在这个体系中,包括纯种扩繁和杂交制种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警犬育种规划必须通过警犬繁育体系中的实体来实施,把育种目标变为现实。现阶段,警犬繁育体系建立日趋完备。但当前,结合公安实战及警用装备对警犬警用品质及繁育数量的需求角度来讲,警犬繁育体系建立还有待进一步完备,其体系建  相似文献   

6.
1.1养好原蚕。生产优质种茧是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基础。蚕种场、站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原蚕饲育,按照蓖麻蚕的饲育技术要求养好原蚕。目前我区采用南一、白黄杂交一代原种蚕混区自交制种和蚕种场、站在农村建立原蚕区,养原蚕、收种茧回站制种的繁育形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与改革使得玉米杂交制种技术在农业中得到了不断地推广与普及,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玉米制种质量及玉米产量仍然不尽人意。本文就影响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一些能有效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数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冬杰 《广西蚕业》1994,31(1):63-64
蓖麻蚕幼虫喜爬,成虫善飞,容易逃逸,所以给制种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操作不当.制种工作往往就会失败。我们在多年繁育蓖麻蚕的工作中.总结了一套比较经济而实用的制种方法,抓住了制种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措施,繁育工作进行得一直比较顺利.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现有的果桑园进行人工授粉制种技术,包括果桑园周边清理、采集雄花、花粉收集、花粉贮存、授粉、桑椹的采摘和种子淘洗等6个步骤。当年即可生产大量的桑子,从而加快杂交桑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并且父本、母本桑异地栽植,还能提高桑园和制种园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0.
原种繁育过程中的种茧保护和制种是蚕变为蛹,蛹化成蛾,进而通过蛾交配生产原种的极为重要的变态阶段.这段时期,蛹体或蛾体不再依靠外界供应营养,外界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死蛹率、产卵量及蚕卵的质量.因此,种茧保护期和制种期实施有效的管理技术,将对提高蚕种质量产生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了桑蚕新品种夏 6夏 7与薪杭白云原种的繁育制种比较试验 ,并讨论了其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羽  凌建标 《蚕桑通报》1992,23(1):63-64
薪杭、科明自推广以来,普遍反映科明繁育比较困难,主要是科明的产量低、卵质差。我场于1990年早秋、中秋连续两期秋繁薪杭、科明取得较高产量,平均克蚁制种量达18盒以上,公斤茧制种量达5盒以上。尤其是科明的繁育系数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有了显著提高,与薪杭比较,克蚁制种量差距明显缩小,早秋只差2.4盒,中秋只差3.5  相似文献   

13.
1性质和规模 总规模为500头母猪,以向养殖场户批量提供50kg种猪和100kg杂交商品瘦肉猪为生产方向,并向周边猪场提供部分杂交和配套系父母代种猪。若引进杜长大三个品种,繁育体系制种模式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杂交棉制种是一种劳动相对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尤其在授粉季节,时间紧、用工多、工时长、劳动强度大.加之这几年的气候不利影响,劳动力缺乏,棉花制种产量一直较低,制种用户、生产企业效益下降.怎样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棉化杂交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根据近几年的制种技术研究探索杂交棉制种高产、省工、节本的制种方式,即在开放条件下用传媒昆虫--蜜蜂进行授粉,对大面积制杂交棉种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利用蜜蜂为棉花授粉制种效果的试验研究,结合棉花的栽培管理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蜜蜂为杂交棉制种的配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5.
蒲雷春 《四川蚕业》2010,38(1):47-49
871×872品种在四川已大面积推广,对四川蚕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繁育此对品种时在出库、饲养、雌雄分离和削茧鉴蛹制种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大限度地提高蚕种的产量和质量,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陈诗  王红芬 《蚕桑通报》2007,38(3):18-20
专养雄蚕技术作为一项蚕桑的技术革命,目前已进入实用推广阶段。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雄蚕杂交种的制种特点,决定产生同样鲜茧量的蚕种繁育成本显著高于常规杂交种。如何降低雄蚕杂交繁育成本。成为推广雄蚕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化与一化杂交并与我省现行品种三三及三三×一○一相比较 ,筛选出吉林选大一号×三三、吉林选大×一○一这二组杂交组合 ,制种效益比对照提高 5 0 %以上 ,养蚕效果比对照增产 2 0 %以上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填补了我省制种、养蚕效益双高杂交组合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周卫阳 《北方蚕业》2006,27(2):25-26
过去我省蚕种秋季繁育生产一直不稳定,繁育系数不高,不能完成预定的生产任务,且成本高,效益低下;kg茧制种量、g蚁制种量与春季相差较大,提高秋季蚕种繁育系数一直为蚕种界同仁探讨的难题。近些年,我们对秋繁蚕种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多年来秋蚕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基本掌握了秋季蚕种繁育的特点,因而提高了秋繁系数。下表是我省2000-2004年春、秋繁育蚕种kg茧制种量与g蚁制种量平均成绩。  相似文献   

19.
高档牛肉生产所需的制种体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20年来中国引入28个肉用牛品种,但地方品种如秦川、鲁西、南阳、晋南牛等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杂交中的母系。国家“跨越”计划的实验显示,24月龄公牛可以达到590~640kg体重,屠宰率达59%~62%,平均胴体重330kg,为未来商品性杂交所需。作者提出母系持续供种,包括地方良种和杂交母牛群在内,还讨论了对引入杂交母牛的纯化问题。ET技术已达到54.1%的妊娠率,对制种十分有利。作者强调要繁育的母系和父系在杂交配套系中的有关经济性状,供同行商讨。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制种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制种量是指克蚁制种数量或千克茧制种数量.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是种茧育生产十分重要的两大指标.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是蚕种场赖以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质优量足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和发展,现根据我场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的具体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