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群体的轮回选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控制籽粒产量的优良等位基因频率,对玉米群体进行轮回选择。对轮回选择群体进行评价,以估计对改良籽粒产量的选择反应,和比较不同方法对改良籽粒产量的相对效应。在4种田间环境里对10个群体及其改良品系以及原始群体和改良系的S_1代进行了评价。估计10个群体及其S_1代对不同选择方  相似文献   

2.
玉米群体的表型轮回选择С.И.Мустяца,С.И.Мистрец,Л.П.Нужн培育具有有益经济性状的玉米自交系的效果取决于对自花授粉的原始群体的筛选和改良程度。为增加有利的加性作用基因数量,丰富遗传基质,利用各种轮回育种的方法,其方法的本质是...  相似文献   

3.
利用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法对桂综3号和桂苏综两个热带复合群体进行两轮改良后, 选用黄早四、掖478、丹340、Mo17等4个测验种作母本,各轮改良群体作父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测交种,对各轮群体、群体间杂交组合和测交种进行选择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桂综3号、桂苏综及其杂交组合产量平均每轮增效分别为53、645、390 kg/hm2;群体组合超亲优势由5.7%提高到13.5%。C2群体与C0相比,桂综3号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从-5.32增加到-1.55,桂苏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从0.10增加到6.55。桂综3号、桂苏综与掖478、丹340的特殊配合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其他农艺性状随各轮对产量相互轮选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出籽率和千粒重是随轮次改良向增加方向发展,秃尖长也随着减少,其他性状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5.
多小穗小麦综合性状轮回选择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改良多小穗小麦的综合性状,利用太谷核不育材料(含显性Ms2基因),导入多小穗基因和中矮秆Rht10基因进行轮回选择育种.结果表明,轮回选择使多小穗基因与Ms2基因和Rht10基因相结合,使群体主茎小穗数达到24~27个,植株高度从100 cm降至65~70 cm,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选择出具有30个小穗的中矮秆多小穗基因型株系;获得了Ms2基因、Rht10基因、多小穗基因和早熟基因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多小穗小麦综合改良群体.  相似文献   

6.
玉米晚熟群体早开花性状的轮回选择М.В.Чумак,А.И.Супруно众所周知,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杂交亲本的遗传差异程度(Браун,1979;Спрэт,1979)。在缩短营养生长期的长期育种计划中利用晚熟材料,能够将晚熟材料中积累的部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辽热群体是北方春玉米区的优良热带种质基因库。以辽热群体4个改良世代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表型和SNP基因型分析群体改良效果及染色体区段遗传特征。结果表明,经过3轮S1家系密植鉴定轮回改良,辽热群体的产量由7 575.65 kg/hm2提高至8 247.50 kg/hm2,百粒重由31.22 g提高至36.03 g,株高由242.62 cm提高至271.83 cm,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改良效果。染色体结构分析发现,初始世代中超过96%的遗传背景在后续轮回改良群体中获得稳定遗传;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辽热群体染色体差异片段大小由13.14 Mb增加至70.29 Mb,且存在控制水分、穗行数和其他性状的分子标记和QTL,这可能是引起辽热群体产量和农艺性状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辽热群体经S1家系密植鉴定改良法进行多轮改良,有效提升了产量相关性状的同时还保持了优良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8.
运用群体改良提高四川玉米地方种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高蛋白大豆轮回选择群体的合成(简报)孟祥勋(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在大豆育种中,提高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已成为主要目标之一。据报道,利用多亲本互交进行轮回选择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一种有效途径,Miller和Fehr(1979)以12个高蛋白质和12个高产品...  相似文献   

10.
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与玉米育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泽斌  田志国 《玉米科学》2004,12(1):018-020
群体改良是现代玉米育种的基础环节,非常重要,在国外被称作前育种(Pre-breeding),是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核心技术.为了适应玉米杂交育种的需要,必须把群体改良技术转向相互轮回选择.CIMMYT已经全面转向相互轮回选择,而沿用了几十年的全同胞、半同胞、S1、S2及改良穗行法等已很少使用.美国、印度、津巴布韦、巴西等国也逐渐转向相互轮回选择.文章详细介绍了CIMMYT重点利用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技术,并提出了对方法的优化及与育种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甘薯高淀粉育种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爱梅 《杂粮作物》2009,29(1):18-20
对甘薯高淀粉育种的紧迫性、相关性及技术方面进行了综合剖析,旨在促进甘薯高淀粉育种的研究,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5个高淀粉亲本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对亲本的7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BB30-224属理想的高产高干亲本;8410-788属高产中干亲本;绵粉一号属高干中产亲本.BB30-224×川薯34、豫薯七号×川薯34、绵粉一号×BB30-224、绵粉一号×豫薯七号、8410-788×豫薯七号5个组合符合高淀粉育种的目的.广义遗传力以烘干率、绿叶数和蔓长较高,而鲜薯重、大中薯重和薯干重的广义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13.
高淀粉甘薯品种资源的鉴定筛选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83份新育成和征集的甘薯品种资源材料薯干粗淀粉含量的分析测定,初步鉴定筛选出23份高淀粉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可作工业原料用,部分材料亦作粮饲兼用。选育出一批种间杂交新材料,为甘薯育种提供了新基因。  相似文献   

14.
漯徐薯8号是由徐薯18与徐781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淀粉抗病甘薯新品种,2008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鲜基薯块烘干率36.5%,淀粉率25.4%,薯干洁白平整,丰产稳产,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蔓割病,中抗黑王证病,耐贮藏,萌芽性好,适宜淀粉加工、生产燃料乙醇等。  相似文献   

15.
EMS对新春11小麦抗性淀粉和农艺性状的诱变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甲基磺酸乙酯(EMS)在高抗性淀粉小麦诱变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春小麦新春11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EMS诱变小麦种子的M2代成熟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变化,同时结合株高等农艺性状时优异材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MS(0.3%、0.5%和0.7%)处理后,M2代籽粒平均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为2.76%、3.22%和4.31%,高于未处理的籽粒抗性淀粉含量(2.57%),并发现了抗性淀粉含量较高和较低的突变体.其中,0.3%浓度EMS最适宜新春11农艺性状的诱变,突变类型最多;0.7%的EMS处理获得的高抗性淀粉含量的突变体更为丰富.综合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的表现,筛选出7个抗性淀粉含量高且综合性状优良的M2突变家系.  相似文献   

16.
高胡萝卜素甘薯亲本材料的引进、筛选、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泛引进鉴定甘薯品种资源,筛选出胡萝卜素含量高、开花习性好的高胡萝卜素甘薯亲本徐22-5、96-58-2等.并对性状遗传特性进行了测定,明确了胡萝卜素的遗传为加性效应,F1代与亲本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941 6**,据此提出高胡萝卜素甘薯亲本筛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混合选择法对玉米群体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改良是玉米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运用适宜的改良方法可显著提高群体改良效率。从群体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角度,系统分析前人利用混合选择法实行群体改良获得的遗传增益、遗传变异及其对群体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选择法可以有效改良群体的产量、产量构成性状及一般配合力效应,保持群体遗传变异,是玉米种质改良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S1家系密植鉴定改良方法对中综6群、瑞德群、黄改群、先玉335群进行1~2轮改良,获得9份群体。以9份群体为父本,自交系丹598、郑58、吉853为测验种,配制27份杂交组合,进行产量配合力比较试验,从单株产量、穗部性状和配合力角度分析群体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群体单株平均产量均有增加,穗部性状向有利于高产的方向发展。中综6群经过两轮改良后,一般配合力效应从C0的-4.44增加到C2的3.84;瑞德群经过一轮改良后一般配合力效应从C0的-1.44增加到C1的2.9;黄改群从C0的-2.83增加到C1的1.93,一般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排前两位的杂交组合为郑58×黄改群、丹598×瑞德群。  相似文献   

19.
玉米龙早群的轮回选择效果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一个由本课题组创造的系统材料组成的基础群体进行了轮回选择,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选育优良自交系,对群体的自身产量及测交效果进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0与C1的群体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测交增益明显;C2与C0、C1比较产量有了显著提高。经轮回选择后,群体内方差没有出现减小的现象。分别从C0及C1中选出的两个自交系龙早1564和龙早1337配合力较高,进一步证明了轮回选择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S1家系密植鉴定选择方法对中综6群体、瑞德群体、黄改群体、335群体进行1~2轮改良, 获得改良群体5份, 2011年进行改良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中综6群体C1、C2与C0比较单株平均产量提高5.44%、9.62%;瑞德群体、黄改群体、335群体C1与C0比较, 单株平均产量分别提高4.42%、4.68%、0.04%。同时, 改良后的群体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变异, 有进一步改良提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