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冯文开 《农业考古》2004,(2):231-234
北宋时期茶文化相当繁荣,不仅士人茶文化和宫廷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市民茶文化也逐渐兴起。他们对茶的使用价值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形成了五彩绚丽的茶文化,而其中文人阶层的茶诗和饮茶最能体现宋代的茶文化精神。他们以茶入诗打破了唐代诗人以自然意象为题材的圈囿,在此基础上咏茶诗大量  相似文献   

2.
:晚唐时期,在宣州和池州出现了众多文人,人们称呼其中的张乔、许棠、张蠙和周繇为“九华四俊”,他们又与其他士人一起被称为“咸通十哲”,在唐代皖籍作家中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但这个称呼并不见于唐人的记载,其得名的原因和时间经过初步分析可知,主要是因为他们同一年参加京兆府试并且同时获得举荐,又都来自宣、歙、池地区而闻名当时。  相似文献   

3.
士人服石之风曾是汉末魏晋南北朝人们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一种象征。然士人服石与中古社会的容止观,其中特别是人物审美日益趋向病态化或女性化有关。由于这种容止观影响到了当时的选官择仕标准,使得许多士族人物通过“服石”这一极端方式来“改容姿”,从而造成了士人服石之风。  相似文献   

4.
刘军丽 《农业考古》2012,(5):170-174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饮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茶作为历代文人寄托精神、涵咏性灵的载体,表现其风骨人格和文心雅趣,品茗与文人精神紧密联系,成为代表中国古典文人文化精神的符号。自古以来,诗书画为中国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茶与文人书画则有了一种天然的默契,正如苏轼对茶与书画的精辟之论,"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  相似文献   

5.
黄建华 《农业考古》2008,(6):167-170
茶因其习性品格和"天人合一"、"君子人格"等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思想内涵相谐相通,与文人的精神活动密切沟通起来.唐宋文人以荼修身怡情,明道励志,体悟人生,表现清高脱俗等品格.品茶成为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6.
修禊作为一种古老的祭祀风俗,在历史的流变中逐渐转化为一种文人雅集的重要形式。从闻名古今的兰亭修禊开始,修禊不断地被后世文人所模仿,留下了众多的千古佳话。文章以清朝王士禛、孔尚任、卢见曾所举行的几次著名的红桥修禊为例,通过这几次文人禊集中流传下来的诗文词赋,揭示出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及在不同时期士人心态的流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人在儒家思想教育下,以天下为己任,希望施展自己的伟大抱负。但是,在封建体制下由于受到君主权力的压制,精神备受折磨。茶道与佛家参禅悟道而结缘,文人希望在宗教思想中寻找精神寄托时,在茶中找到性灵的舒放。然而,儒家议政的批判精神,使传统文人永远不可能在世俗的权势面前丧失精神价值。文人爱茶体现了一种不能解脱的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8.
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或为江南底层文人,或为名士仕宦之后,但均因生活窘迫、社会动荡不得不佣事西人。他们是中国传统文人向近代知识分子嬗替的重要环节。本文借鉴新文化史研究范式,从茶文化视角探究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物质生活、人际交往情况、价值观念及精神诉求,揭示了晚清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世界的进退失据。  相似文献   

9.
<正>绘画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并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汉代的美术创作都是在统治者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史料记载的文人画家有张衡、刘褒等。这些中国文人画家的先驱,尽管人数少、作品少,但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由于文人进入绘画领域,丰富了绘画题材和表现技法,使绘画风貌有所变化。汉末魏晋时期,政治比较黑暗,社会  相似文献   

10.
梅文化在宋代昌盛是雅文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梅象征着高人雅士的内在品质与外在风韵,得到宋代士人的青睐,并融合于士人的日常生活情趣之中,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审美追求上的嗜"雅"风尚。  相似文献   

11.
与前代相比,宋代饮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士人食素现象增多。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宋代士人将素食作为追求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认为素食可以养生。宋代食素士人的平均寿命要高出普通士人9.5岁左右,这应当得益于他们良好的素食习惯。二、素食在宋代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追求素食就是追求清高淡泊的品行,对于生命品质的渴望已经超越了生活品质的低级需求,成为宋代士人食素的深层原因。各地士人追求生命品质的层次是不同的,这种差异还体现在地域分布上,南方地区士人食素现象要多于北方,且主要集中在闽、赣、皖一带。  相似文献   

12.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周代即有《华阳国志》等文字记载,魏晋始兴,唐朝登堂入室大规模流行。《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颇具盛名的笔记小说,对于反映时人生活状况、心理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纰漏篇》第三十四记任瞻问“为茶为茗”事言及茶茗之分;而《太平御览》引《世说新语》王濛“水厄”事则展现了士人对于饮茶避之不及的态度。这两...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人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作者均为士大夫文人,他们有共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情趣。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之谓文人园,在其设计和建造中多借用文人画的理论。文人画与文人园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中强调“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之天然情趣;借物咏志,借景抒情,传达文人情怀。在立意和布局上遵循“以少胜多”“意到笔不到”的原则,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关系。在意境的创造中,追求诗情画意,以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境。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的精神内核,这种人文精神不仅透射在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亭一榭,也必将在中国现代园林发展中重放光芒。泰6  相似文献   

14.
正1战国楚漆画与魏晋绘画的艺术特征比较说到战国楚漆画与魏晋绘画的艺术特征比较,我们首先要看看庄骚艺术对魏晋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要影响,从而影响着魏晋绘画的发展。在哲学思想上,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老庄精神对魏晋风度的影响;以老庄为宗的玄学。"任达、纵情肆志、使气不拘、放浪无尽、傲俗独得、洒脱自适,是魏晋名士普遍的处世方式和行事作风,后人乃称为‘魏晋风度’。"1这种依托老庄、以老庄精神为基奠的魏晋风度,是从汉末至魏晋这段特别  相似文献   

15.
李昱 《农业考古》2006,(6):198-202
躬身茶事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赏心乐事,他们精于此道,不厌其烦,在茶事活动中折射出了他们的艺术化人生.本文认为中国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艺术化人生其内涵可概括为:清幽静雅、淳朴高洁、适度和谐、自由闲适.他们渴望脱尽世俗尘嚣,静心思索,体味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智慧;追求忠贞高洁,肯定质朴自然带来的亲切塌实,践行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处世原则;追求适度和谐,心胸坦荡,和顺而不苟同;忘俗思归,闲适恬淡,实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自适的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继往开来、迅猛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时的文人雅士继承了唐宋以来文人重视饮茶的传统,普遍具有浓郁而深沉的嗜茶情结,茶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得以凸显.自明代中叶起,由于散茶瀹饮法的确立和简约茶风的盛行,吸引大批高人闻士介入茶饮活动,嗜好茗饮、品鉴名茶、研讨茶艺成为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种时代风尚,尤其是在江浙地区,一批志趣相近、彼此投缘的茶人茶客自发地组成了若干文人饮茶集团,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了文人茶事活动的蓬勃发展.晚明以后,随着大批隐逸茶人的出现,饮茶更是成为表现超尘脱俗、清新高洁情怀的雅事.明代文人茶事活动的特点是,人们已不再注重饮茶的程序和形式,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饮茶活动当作一种艺术审美过程和人格修养方式,使普普通通的茶饮包涵了深邃的精神内容,展现出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3,(2):114-118
文人与紫砂壶在门类众多的茶具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莫过于宜兴紫砂茗壶。它不仅具有泡茶的特殊功能 ,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饮茶工具。紫砂茗壶在其制作和发展过程中 ,不断受到同时代文人茶客的干预 ,吐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并以它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茶人、文人艺术家、收藏家的殊爱和青睐。紫砂茗壶不轻浮、不媚俗、不眩耀 ,它的气质与文人追求“天然去雕饰”极为相近 ,体现出紫砂壶的冰肌玉骨与文人的默契。反过来 ,文人茶客古雅精致的品味也影响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审美导向促使制造者不断创…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本大源”是湖湘文化的传统,“原道”是湖湘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原道、卫道乃至殉道成为湖湘文化规约下湖南士人人生基本的行为主导方式。毛泽东、蔡和森等灿若星河的一大批“五四”时期湖南有志青年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与他们在湖南的文化氛围里形成的“原道”精神密切相关。在“五四”时期短短的6年时间里,湖南社会经历了反袁、驱汤、驱傅、驱张,湖南自治运动,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反日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这些运动形成了湖南人一个探讨“大本大源”的“原道”过程,形成了一个历史的链条。而“五四”时期的湖南报刊,则成为这一历史转换、文化转型的不可或缺的“媒介”,成为这一代人才渡河之舟桥,冶炼之熔炉,砺剑之硎石。  相似文献   

19.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0,(2):46-56,60
“文人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特殊范畴,也是最具文化品味与文化含量的一个范畴;说它特殊就特殊在它比其他领域的茶文化有着与“儒释道合一”的更为深刻的内在关联,而要说它的文化品味就更是自不待言的事了。 然而,最重要的是“文人茶”范畴的意义何在──尤其对整个中国文化而言它有何种程度的作用与意义,这也正是笔者深掘文人茶道的用心所在;而笔者反复运用文人茶道一词,并提出应写一部茶文学史,实乃事出有因。 作为中国的茶文化,它曾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这使它比之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化都毫不逊色。可以说,…  相似文献   

20.
茶之始为饮,就结下了茶人与文人的不解之缘。文人以茶雅志、以茶立德的节操,无疑给茶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意义。从此,饮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饮茶,“茶中诗意,诗中茶味”,茶从其实用功能不断走向艺术层面,最终成为中国人烙刻在精神深处的文化符号,也给世人留下了文人与茶人因那一片小小的叶子而交往情深的佳话。本文透过清初文人冒襄与茶人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