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浙江杭州发现,无患子和大叶黄杨上成群聚集的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ll)和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jgonieus Grenn),经保湿,在虫体上能长出大量绒状菌体,镜检属镰刀菌。而有关红蜡蚧和日本龟蜡蚧上存在虫生真菌,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为了明确红蜡蚧和日本龟蜡蚧上镰刀菌种类,及其与蜡蚧的依存关系,为生防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作者于1986~1987年对两种蜡蚧上镰刀菌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米尔顿姬小蜂(Anselmella miltoni Girault)幼虫是植食性的,为害蒲桃属类的种子。本文对该虫的分类地位、寄主、危害、分布及形态特征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以对口岸一线检疫提供资料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银杏上日本龟蜡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银杏上日本龟蜡蚧的分布与为害、生活史及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对若蚧期的药剂防治进行了探索,为减少日本龟蜡蚧的发生,减轻为害以提高银杏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1985年4月16日,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从日本引进一批松树苗木盆景,经我所检疫,发现锦松苗木带有少量介壳虫。初步鉴定疑是日本松干蚧,后请林业部南方森林植物检疫所樊尚仁工程师协助鉴定,认为  相似文献   

5.
杰克贝尔氏粉蚧(Pseudococcus jackbeardsleyi Gimpel et Miller)在东南亚地区分布较广,寄主植物多达200余种,对寄主植物的为害十分严重。2009年4月,深圳检验检疫局从进口泰国莲雾中首次截获该虫。本文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及国内外截获情况。  相似文献   

6.
枣树上日本龟蜡蚧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为害枣树防治难度较大,选用9种农药对若虫防治试验,其中40%水胺硫磷乳油防效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7.
广州扶桑上发现扶桑绵粉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最近在扶桑上发现的一种害虫,其寄主植物除扶桑外,还取食包括棉花、番木瓜、西红柿等重要农业经济作物在内的14个科的植物.扶桑绵粉蚧起源于美国,后逐步扩散到中、南美洲和非洲,目前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已有报道.本文报道了该虫的生物学和形态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8.
1985年7月4日,我们在进口啄木的检查中,在樟子松皮下发现了大量的松干蚧皮壳,活卵42粒,雌虫5头。由于松干蚧在国内只有5种,它们对松树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而且由于虫体小,隐蔽式生活,因而虫口密度小时很难发现,它们又是吸取树木的汁液,表面上没有什么危害症状化学防治也很难收到效果。(最为典型的是日本松干蚧 Matsucoccu matsumurae)为了达到  相似文献   

9.
峄城(峄县)石榴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栽培面积达2.5万亩,品种多,味道好,以名特优果品而闻名于全国。万亩榴园更是以面积大景色美而著称于世,年产石榴达250万公斤。但由于管理不善,防治虫害不力,受日本龟蜡蚧等介壳虫的危害逐年加重,被害石榴虫口密布满树,虫枝上像降霜。受害石榴,轻则树势衰退,花芽明显减少,产量低,果小质次;重则因生长期介壳虫排泄大量密露,诱发“煤烟病”,直接削弱了树势,以至个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检疫性有害生物无花果蜡蚧Ceroplastes rusci (Linnaeus)入侵我国的风险,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无花果蜡蚧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我国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存在其适生可能性。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无花果蜡蚧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呈扩大趋势,高度适生区主要在我国西南和沿海。无花果蜡蚧的偏好寄主无花果和柑橘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种植区域与无花果蜡蚧潜在分布区又高度重合,因此要加强对无花果蜡蚧入侵的监测工作,防止其进一步传播扩散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蛀虫蜡蚧菌Lecanicillium cauligalbarum是蜡蚧菌属中最近报道的新种,目前对其研究尚属空白。为寻求易于生长的培养基成分,本文通过单因素筛选最佳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筛选的产孢条件(m/v)为:可溶性淀粉1%,酵母粉3%,蚕蛹粉1.5%,基础培养基(氯化钾0.05%,磷酸氢二钾0.1%,七水硫酸镁0.05%,七水硫酸亚铁0.001%),琼脂1.5%,蒸馏水1000 mL,25℃。优化培养基产孢量是PDA的4.5倍,是沙氏培养基的15.6倍。结果还显示该菌的产孢量受氮源影响较大,并对无机氮利用较低。这些结果将为蛀虫蜡蚧菌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 Huang对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寄生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干扰作用, 于室内观察了寄主不同成虫阶段(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量(3?10?20头和30头)?两种蜂接蜂间隔时间(2?4?6 d和8 d)等因素对两种寄生蜂寄生率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寄主发育阶段对蓝色长盾金小蜂产卵量和寄生率均无显著影响?随着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增加, 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产卵量有所增加, 但增加不显著?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为3~30头时, 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率均高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 接入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再接蓝色长盾金小蜂时, 两种寄生蜂接蜂间隔时间对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寄生率及产卵量影响明显, 间隔2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产卵量最高, 为21.3粒; 间隔4 d时, 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率最高, 为58.89%; 但间隔8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产卵量和寄生率下降至最低?研究结果表明, 接入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再接蓝色长盾金小蜂时, 间隔时间在4 d内对蓝色长盾金小蜂没有影响, 间隔时间超过4 d时对蓝色长盾金小蜂有明显干扰, 试验结果可以为合理避免这两种寄生蜂种间竞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古巴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蜡蚧菌CHLB5,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该菌株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营养及有机氮和无机氮等营养均能利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菌丝生长以麦芽糖和蛋白胨的较快(速率分别为6.38和7.44 mm/d),以甘油和硫酸铵的较慢(分别为3.92和3.79 mm/d);分生孢子产生量以麦芽糖和蛋白胨较多(产孢量分别为6.98×1010和3.96×1010孢子/皿),以甘油和脲较少(产孢量分别为0.39×1010和1.76×1010孢子/皿)。菌株CHLB5在19~29℃能正常生长,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最适温度为27℃。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第8 d的致死率为86.9%,该菌株在害虫生防上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紫外线对蜡蚧轮枝菌原生质体及分生孢子的诱变,获得了3个产孢量比对照提高10倍以上的菌株,其对桃蚜及绣线菊蚜的致死率比对照菌株提高30~50%。连续三代培养、保藏半年的突变菌株,其产孢量及对蚜虫的致死率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两种防治日本龟蜡蚧成虫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种防治日本龟蜡蚧成虫的方法薛怀清,杨云龙,周霁(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030801)(山西襄汾县林业局)日本龟蜡蚧对枣树、柿树为害严重,并有蔓延发展的趋势。在若虫孵出期选用内吸杀虫剂或强触杀性杀虫剂喷雾防治,效果较好。但也必须抓紧5月份成虫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蜡蚧轮枝菌对害虫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蜡蚧轮枝菌V-816菌株致病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该菌对菜青虫、小菜蛾、甘蓝蚜、棉红蜘蛛有较强的致病力。随浓度增加 ,杀虫效果明显提高 ,对幼龄幼虫致病力比老龄幼虫强。温度对该菌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影响 ,其适温为25~30℃。试验表明该菌不侵染七星瓢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17.
红蜡蚧是宜都市柑橘生产上的次要害虫,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全市发生面积超过130hm2,红蜡蚧已威胁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柑橘红蜡蚧的危害程度和发生特点,提出了虫害防治对策,为柑橘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黑网珠蜡蚧在海南岛为害多种作物,其中较为重要和普遍的有巴西橡胶、木薯、木豆、苦瓜等。黑网珠蜡蚧的天敌寄生蜂种类,据Chua(1972)总结有关文献后有47种;他还于1976年对马来西亚此蚧的本地天敌寄生蜂作了调查,发现有18种之多。为了摸清我  相似文献   

19.
茶树角蜡蚧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工程的坝首,属著名的三峡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全县现有11个乡镇种植茶叶2133hm2年报干茶116.7万?,社会产量在250万?以上。从1999年以来,集中成片的大力发展以无性系福云六号、福鼎大毫品种为主的茶苗5000万株,新植面积在467hm2以上。栽培面积的扩大,规模效益的显现,茶树的病虫也在滋生新的种类,2006年6月我们在茶叶主产区茅坪镇中坝子村发现一种新的蚧壳虫角蜡蚧,发生范围有2个组50户5.33hm2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80~250m之间的新建茶园内,土质为花岗岩发育的古眼沙土。为此我们对其发生、为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探索。1为害特…  相似文献   

20.
紫外线对蜡蚧轮枝菌原生质体的诱变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