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展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对降低制种农户生产风险、拓展南繁杂交水稻制种季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海南岛国家和区域气象站1971—2020年气象资料及2011—2017年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气象灾害和产量等信息,采用杂交水稻制种的气象灾害指标,构建灾害风险强度指数模型并对种植区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灾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三亚、陵水、乐东西部、东方西部等地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东部等地区。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低风险区宜安排在10月下旬始穗,南部可适当延后到10月底11月初始穗。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水稻由于具有优质高产的特性,近几年在全省各地发展较为迅速。六合区为江苏省丘陵地区杂交水稻优势区域,随着水稻优质产业提档升级,至2010年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占全区杂交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3.
前言     
前言我国自1964年袁隆平开创杂交水稻事业至今己走过了30年坎坷而又光辉的历程。30年来,杂交水稻成就辉煌,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今天,杂交水稻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已遍布中华大地,并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中,由于各级党、政领导...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在四川省水稻生产上开始应用时,是以温室(两段)育秧、培育多蘖秧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地膜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杂交水稻的育秧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省杂交水稻基本上采用地膜育秧技术,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推动了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本文根据1982年至1984年的试验研究,就地膜育秧对杂交水稻的生态效应作一简述。 一、地膜育秧对杂交水稻秧苗生长的效果 我省大部地区早春寒潮频繁、强度较大,对杂交水稻育秧影响极为严重。能否克服早春不利气候因素,起到同温室育秧提早播种、增温保温、提高成秧率及抗寒育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沙地区属中亚热带内陆季风湿润气候区,水稻生产以双季稻为主。近年来推广双季杂交水稻,迫切要求解决栽培期问题。本研究采用近年来我省推广面积极大的威优35、威优6号和汕优6号三个组合作材料,于1982年和1983年采用分期播种和生长分析法,试图从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的生态生理和光能利用的角度,研究长沙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光热条件与杂交水稻产量形成、产量结构和产量的关系,从而找出杂交水稻适宜栽培期特别是最优栽培期。  相似文献   

6.
全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同志,1985年10月16日在北京荣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金质奖章重175克,含金80%。这是崇高的荣誉,厚重的奖赏,也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由于以袁隆平同志为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使我国水稻单产和总产都产生了飞跃。出现了杂交水稻一季亩产,1920斤、双季亩产3013.4斤的高产纪录;双季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过吨粮也已成为现实。1985年全国种植杂交水稻1.23亿亩,平均单产863斤,比常规水稻平均单产699斤(含杂交水稻),每亩增加164斤,增产24.51%。全国1976—1985年累计种植杂交水稻7.…  相似文献   

7.
信息     
“七.五”后三年杂交水稻 在全国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最近我们从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了解到.由于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增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农牧渔业部计划在“七·五”的后三年,每年递增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000万亩,到1.990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2.088亿亩,接近占全国总稻田面积的一半。 具体的发展规划是:杂交早稻1988年种植2650万亩,1989年3370万亩,1990年4280万亩。杂交中稻1988年种植8378万亩,1989年9020万亩,1990年9522万亩。杂交晚稻1988年种植6400万亩.1989年6850万亩,1990年7200万亩。 (柯闻供稿) 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 组考…  相似文献   

8.
据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1985年12月常州会议统计,“六五”期间我国累计推广杂交稻5.2亿亩,约增产粮食600亿斤。1985年全国种植杂交稻1.26235亿亩,比1984年减少460万亩,单产863斤,比1984年亩平854斤,每亩增产9斤,总产1091亿斤,比1984减少26亿斤。 由于1985年全国粮食减产,而杂交水稻基本稳产,各省对杂交水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安徽、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先后召开了杂交水稻专业会议,并拔款加速杂交稻的发展,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增加粮食总产的战略措施,因此“七五”期间我国杂交水稻将有一个大的发展,预计1990年我国杂交水稻种…  相似文献   

9.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粳型杂交水稻发展稍迟一点,1975年实现“三系”配套,1977年在生产上开始推广。据1987年合肥全国杂交水稻会议初步统计,种植面积已达到16439万亩,其中南方(包括陕西)籼杂16235万亩,北方粳杂204万亩。 一、推广应用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6—1979年发展时期。从1976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到1979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7600万亩,平均每年扩大近两千万亩。1980—1981年是徘徊时期。杂交水稻由于当时组合单一,生育期较长,抗性不强等原因,有些地…  相似文献   

10.
监利县地处江汉平原南部的四湖中区,东经112°3′—113°19′,北纬29°26′-30°12′,农田高程在23—33米之间,80%耕地在海拔27米以下,是一个地势低洼的滨湖平原县。 我县从1976年开始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当年面积是665亩;1978年猛增到14.74万亩,由于天气影响及组合抗性等原因减产,1979年面积降到5160亩。1981年种植面积开始回升,1983年达5.9万亩,1984年监利县纳入江汉平原杂交水稻大样板后,种植面积猛增到22.95万亩,1986年达62.63万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33%。近三年全县共增产粮食3.92亿斤,其中杂交稻增产2.07亿斤,占粮食总增产量的52.8%。…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绥宁县地处湘西南边陲.被袁隆平院士题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全县辖25个乡镇.348个村,总人口35万,水田总面积2.1万hm^2.其中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的11个乡镇.122个村.总面积0.7万hm^2。杂交水稻制种是绥宁县的优势产业.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杂交水稻生长.并且年制种产量高.是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从事杂交水稻科研和生产的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杂交水稻从研究到大面积推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水稻生产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这喜人的形势下,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湖南省农科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组织筹备的1986年长沙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将于1986年9月下旬在长沙召开。国际水稻所也将参加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学术报告将在新落成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大楼学术报告厅里进行。会议已向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发出了邀请,国内将有近百…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经历了探索、挫折和再认识的过程。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与三系杂交水稻已形成了相互赶超的局面。然而,由于异常低温天气等不利因素的频繁出现,造成了种子生产质量的不稳定,阻碍了两系杂交水稻进一步的推广,也延缓了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进程。本文着重就异常低温天气对两系杂交水稻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以期为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及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2016,(2):1-8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15.
缅甸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的杂交水稻HybridriceinMyanmar毛昌祥郭名奇邓应德(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530005)(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缅甸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它的东北部与我国云南省接壤,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约为68万km2,人口为4...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五年,由中国农科院和湖南农科院负责,组成了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攻关小组,迄今已取得了重大成就。几年来,先后召开了九次杂交稻科研协作会议,这对于杂交稻的科研和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继续开展全国性杂交水稻科研活动,预定于1986年11月在湖南农科院召开第十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近几年杂交稻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讨论“七、五”期间研究重点。出席会议人员以科研人员为主,适当吸收少数成绩突出的种子、推广和农业行政部门人员参加。第十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即将在湖南召…  相似文献   

17.
根据杂交水稻组合博Ⅱ优235(博ⅡA/R235)亲本特性,结合海南南部气候特点,介绍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2016和2019年湖南省3种典型稻作区33个产粮县市的杂交水稻种植数据,分析了调查区域内杂交水稻生产面积、稻作类型、优质杂交水稻占比、栽培方式、主导品种及用种量等方面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与2016年对比,2019年调查区域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和杂交水稻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但杂交水稻的主导地位并未发生改变;采用机插、直播等轻简栽培的面积呈增加趋势,并随之带来了单位面积用种量的增加;杂交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且优质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在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呈现出逆势增加的态势,表明杂交水稻米质的优劣是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选种用种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缅甸的水稻生产与杂交稻试种简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既明 《杂交水稻》2001,16(5):55-56
缅甸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传统农业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之一。介绍了缅甸的水稻生产概况和杂交水稻的示范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是杂交稻科技领域里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专刊,对指导杂交稻科研、生产、推广均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以科研、推广和经营为一体的江苏省建湖县庆丰农技站近几年来每年均订《杂交水稻》3套,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1990年增订到15套。还订购了杂交水稻制种专辑110册,全乡42个村农技员及有关行政人员可人手一册。 庆丰乡每年杂交稻制种面积为4万亩左右,成为全国杂交稻制种面积最大的一个乡。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需要及时了解杂交水稻的讯息动态。由于订阅了《杂交水稻》专业杂志,很好地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