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88年至1989年我们在延吉市珍贵动物饲养场和我院熊业研究所,用两种诊断法对疑似妊娠而拖延取胆汁手术的3例雌黑熊进行了妊娠诊断,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供试熊:黑熊8号5岁,体重130千克,3号4岁,体重125千克,7号4岁,体重135千克,均系铁笼饲养。  相似文献   

2.
龙井市河西街某熊场舍饲笼养黑、棕熊53只。其中,44号熊于1991年12月4日死亡,经剖检诊断,为胃内异物致死无疑。一、发病与临床症状d4号黑熊为公熊,体重约100公斤。10月初,突然发现胆汁量锐减,遂停止取胆,仍  相似文献   

3.
北方地区自从1987年先后正式开展人工养熊取胆手术以来,在杂志或学术会上,只是有季节、性别、饲料成分、管理条件、取胆方式、胆囊大小、体重大小、年龄大小等主客观因素对胆汁产量的影响报道,但还未正式报道室内温度对黑熊取胆产量的影响。北方不像南方,降雪期(积雪期)长达5个多月,气温低,并且由于各熊场取暖设备与节能条件等原因,直接影响到室温且直接影响到取胆汁的产量。为提高取胆汁产量,我们在和龙市养熊场,以1995~1997年3年间室温与产胆量的关系,汇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工养熊以来,在人工繁殖和取胆手术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发现熊偷吃异物现象。其症状较复杂,不易诊断,手术治疗也较难。笔者曾先后做胃内异物取出手术6例,其中死亡1例;成功5例,均恢复健康,效果良好。现将其手术过程报告如下。 1 病史 延边某养熊场,共有熊60只,在1993年至1994年两年间,先后有6只熊(其中公熊4只、母熊2只,体重为100kg以上的取胆熊)将胆袋和胶管吞食,而突然出现胆汁量减少,直至不排  相似文献   

5.
黑熊人工取胆术开展已有二十多年了,随着兽医临床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工取胆术在麻醉、手术、取胆方式等技术方面都更趋于完善、合理。但在实施人工取胆手术的过程中黑熊的腹壁疝的发生对黑熊的健康及其胆汁的生产利用有很大影响。对于腹壁疝必须进行手术修复,现将腹壁疝的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熊鼻镜干燥、食欲减退,行动迟缓,不敢趴卧,呈坐势,有用舌舔采胆部位行为,对于采胆及触摸表现为恐惧、闪避、发怒。缺乏健康熊的基本生理表现:直立行走、攀爬、摇头晃臀。2诊断视诊可见采胆区域有局限性扁平或半椭圆轮状肿胀同时伴有红…  相似文献   

6.
无管引流取胆手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比较先进、文明的取胆方式。它既可以减轻黑熊的异物不适感,又可以使胆汁的收取更加方便,质量更好,所以被广泛采用。但是黑熊在做完无管引流取胆手术后,会出现胆汁外漏和瘘道闭锁的现象。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成因的不同,分别采取了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效果明显,现将其治疗方法与体会报道如下。1材料1.1试验动物做完无管引流取胆汁手术若干天后,出现明显继发症———胆汁外漏和瘘道闭锁的黑熊共13只,其中胆汁外漏4只,瘘道闭锁9只。1.2药品及试剂眠乃宁注射液、安定注射液、速醒灵4号注射液、生理盐水;青…  相似文献   

7.
黑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一物种,提供充足的熊胆粉来源,必须积极地进行驯养繁殖,提高母熊的准胎率及幼熊的成活率。中国的养熊业始于1984年,从朝鲜引进活熊取胆汁技术,1985—1990年是发展最快时期,养熊场圈养的大部分熊是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生效(1989年)以前从野外和动物园引入的。与此同时,熊类圈养繁殖研究、胆汁引流技术、圈养设施、管理技术、疾病防治等也发展起来,为中国养熊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活熊取胆技术的日趋成熟,养熊企业的数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变杀熊取胆的状况,从70年代起,朝鲜、苏联、日本等国相继采取人工取胆的方法取胆汁,我们从1986年建立了熊场,完全实行笼养,并进行了活熊取胆汁生产。据我们的实践证明,用自然引流取胆汁的方法,一年可生产2.5公斤胆仁,一头熊的年产量等于捕杀230头野生熊的熊胆量,一头熊年纯利达5万元以上。一、饲养管理把野生的熊进行舍饲和笼养,对熊的生活环境是很大的变化,饲养管理技术对仔熊的正常发育,手术取胆熊的营养平衡等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三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摸索了一套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胆结石是在胆囊中形成的结石。胆石可阻塞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造成胆汁淤滞,并刺激胆囊和胆管发生炎症。黑熊患胆结石严重影响了熊的健康和熊胆汁的产量,给养熊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延边熊场患胆结石的黑熊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动物园健康黑熊2头,年龄分别为1.5岁及10岁;兽医大学药源动物中心胆汁引流黑熊2头,年龄分别为5岁及7岁,引流时间3~4年.按常规方法进行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及C_(3b)致敏酵母花环试验.结果表明,持续胆汁引流熊比对照熊(健康熊)的T、B淋巴细胞数值显著降低(P<0.01),见附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及活熊取胆技术的日益成熟,黑熊种群规模不断扩大,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成熟的麻醉技术是黑熊取胆造瘘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并且可以减小机体所受创伤。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38只黑熊的取胆手术,对活熊取胆手术的几个关键性问题——麻醉剂量和方法、最佳的手术通路以及引流器的使用等进行了比较众究,确立了比较合理的手术程序,并观察了术后取胆3个月时对机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846合剂与盐酸氯胺酮对黑熊混合麻醉的效果较好,其最佳剂量为816合剂0.06±0.010mL/kg、盐酸氯胺酮1.390±0.398mg/kg,取胆手术的最佳通路为腹下壁,胸骨突至切口前角的距离是4~7cm(100kg以下的熊4~6cm,100kg以上的熊6~7cm),偏腹白线右侧1~2cm,平行于白线向后切开8~12cm;分别缝两针将胆囊固定在切口两侧的腹膜边缘上效果最佳;取胆所用的引流器以头部开花常流式内固定者为好;活熊取胆汁3个月时,对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容量等无显著影响,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胆红素的含量减少,球蛋白含量、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加.  相似文献   

13.
成年黑熊人工引流取胆汁期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40头体重150~170kg 的成年健康黑熊,人工引流取胆汁,试验期12个月,配制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7.54%、19.56%、22.41%和24.17%的4种饲粮,以干胆粉量和氮代谢为指标,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对成年黑熊人工引流取胆汁期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人工引流取胆汁成年黑熊以采用24%粗蛋白和12.92MJ/kg 消化能水平为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活熊取胆技术的日益完善.国家对养熊企业要求越来越高.首要一点是必须进行黑熊的人工繁殖。目前.黑熊人工繁殖虽已取得成功。但幼熊的成活率平均在50%左右。为提高幼熊成活率,近几年.对从初生至1周岁以内的幼熊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发现幼熊的行为有许多以前所不了解的地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胆囊息肉是取胆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一般黑熊在取胆两年后胆囊开始出现息肉.取胆时间越长、黑熊年龄越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通常将胆囊息肉归类为胆囊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取胆黑熊的70%~80%,严重者胆囊内长满息肉,并从胆囊瘘口向外生长,最大的息肉有拳头大小,使胆囊外翻,导致黑熊不能取胆甚至报废.  相似文献   

16.
活熊取胆是经济效益高的一项新兴的实用性技术。在胆囊引流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产生一些继发症。有些病症,因其症状复杂,少有报道,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许多困难。 笔者在实践中遇到一例罕见的取胆熊胆囊脱出并继发胆囊外翻的病例,并对其进行根治性手术,其效果良好,现将其诊断与治疗过程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病史与症状 该熊为雄性、6岁、体重150千克,于1991年  相似文献   

17.
1995年3月,城口县某林场两只幼黑熊突然发生腹泻,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 病情及症状 该林场捕获的两只幼黑熊,系母熊惊走,不知去向,由林场收养的。饲养员采用乳瓶进行人工哺乳,主要饲喂牛奶、白糖等。两只幼熊属双胞胎,雌雄各一,体重3kg左右,出生后大约20天,突然发生腹泻。一只拉褐色带泡沫的稀便,另一只粪便如水样,并带有褐色颗粒粪珠(巧克力牛奶颜色),两只小熊粪便酸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  相似文献   

18.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胆熊常会影响熊的内分泌和繁殖机能,造成繁殖率降低,因此严重制约着养熊业的发展。提高黑熊繁殖率,对于养熊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黑熊繁殖率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89年5月,我场黑熊分场饲养的73只黑熊中,有5只2~3岁龄熊表现起立困难,运动强拘,强迫运动时,偶有叫声。起初认为是风湿症,后经进一步临床观察确诊为骨软症。现将发生情况介绍如下。1.熊患病前自然概况五只熊在发病前同其它67只熊一起饲养在铁笼中,舍内所用铁笼大小不一,最大笼内饲养7只,最小笼内饲养1只,饲养方法及饲料配方各熊相同。  相似文献   

20.
据和龙县畜牧兽医中心站(133500)宋君善、姜盛吉报道:1992年1月14日23时,和龙县龙城乡某养熊场的一只黑熊(公,5岁)发病,前来求治。主诉:8时给熊取胆汁时发现胆汁变稀薄,其量比前减少一半,其它未见异常表现;14时半出现呆立不动,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