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对A5-5等4个水稻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等性状的关系研究,得出与结实率相关显著的是穗粒数,其次是一次技梗数、二次枝梗数和颖花现存数。而颖花分化数与结实率的关系受品种间差异的影响。影响水稻结实率的主要性状有一次枝梗数、单茎干重、分蘖成穗率及穗粒数,其中穗粒数是影响所有的品种结实率的最大直接正效应因素。在抽穗期影响结实率最大的因素是颖花现存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育系开花习性、柱头特性与异交结实率关系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母本柱头外露率、父母本花时相遇率及父本开花闭颖后花药内残留花粉对制种总异交结实率的贡献分别为48.76%,43.78%和7.46%.因此,在制种中应围绕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父母本花时相遇率采取调节措施.并改进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异交特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水稻产量主要由颖花数(总粒数)与结实率所决定,高产栽培要求有较多的颖花数与较高的结实率。但单位面积上的颖花数与结实率常呈显著负相关。在稻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一定时,过多地增加颖花数,必然会造成颖花间对碳水化合物的激烈竞争,结果使部分弱势颖花因灌浆物质不足而停止发育,成为空秕粒。因此,在高产稻作上存在  相似文献   

5.
2006年,我市大面积水稻生产在抽穗、扬花期间遭遇持续高温伏旱,其伏旱之早(提早了13天)、温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均达到本市有气象资料记载51年以来的最高值。几十年不遇的持续高温伏旱,使我市大面积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低于常年,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反思2006年高温和伏旱给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我们将一些田间调查资料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6.
莲藕膨大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莲藕作为水生植物的地下营养器官,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探明其膨大过程的生物学特性及有关生化指标(PPO及POD)对指导莲藕生长期的施肥管理,解决粉藕加工中的褐变问题[1],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及取样方法  莲藕品种为“美人红”。试验在涟水县牌坊乡试验田进行,常规管理。2000年7月21日、7月30日、8月4日、8月9日、8月14日、8月24日、9月3日和9月13日分别取莲藕膨大过程中长势一致的后栋叶后正常主藕第一节25支,其中20支用于生物学性状观察和测定;另外5支取其纵向1/4,立即放在冰瓶中带回室内清…  相似文献   

7.
关于杂交水稻结实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杂交水稻自试种和大面积推广以来,经过七年实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及大多数年份,均表现结实率较低.为了探明成因,寻求措施,扬长克短,我们对杂交水稻南优3号及其父本恢复系IR—661的结实特性进行了比较形态、比较生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择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结实率一般较常规品种为低,但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在不同栽培条件下都会有较大的差异。为了掌握杂交水稻结实率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变化情况,1977年我们以南优3号为主要供试品种,作了初步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杂交水稻空秕粒的成因及其控制途径,以期为提高结实率与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982~1985年,我县杂交稻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3%、84.19%、81.74%、78.33%,1986年提高到87.01%,主要原因是抓了下列四条措施。 (一)选用结实率高的高产新组合 1985年以前,我县杂交稻一直以汕优6号当家,1986年全县种植了高产、优质的新组合汕优63达8万亩,占杂交稻面积44.4%。据成熟时考查:汕优63平均结实率达89.14%,比汕优6号高3.63%;千粒重达29.84克,比汕优6号增加3克;亩产达687.6公斤,比汕优6号增加80.8公斤,增产13.3%。  相似文献   

11.
遗传工程水稻未传粉子房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遗传工程水稻再转化的可能性,对其离子体房进行了培养,从子房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观察结果表明,培养基合5比N6更适宜于遗传工程水稻子房的增减在合5和N6条件下各系诱导率和分化率大小依次为GER-4,GER-3,GER-1,湘早籼8号;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面积变化过程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黑龙江省目前生产上典型高产水稻品种或新近育成的超高产品系 11个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面积变化过程的差异及其对结实率影响。结果表明 ,寒地水稻成熟期叶面积变化过程可分为叶面积阶段 和 ,叶面积阶段 的叶面积稳定不变 ,阶段 叶面积直线下降。不同寒地水稻品种抽穗期叶面积、叶面积阶段 的持续时间、叶面积阶段 的叶面积降低速率等特征不同。抽穗期叶面积小、叶面积阶段 持续时间长和叶面积阶段 的叶面积降低速率低 ,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稻穗日开花概率和结实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稻田逐日始花穗的数量及其平均穗粒数和结实率等特征,提出了稻田逐日开花量和结实率的估算方法.并以华粳1号为试验材料,观察了其稻穗逐日开花量百分率及稻田逐日始花穗的数量、平均颖花数和结实率,估算了水稻花后逐日开花量及结实率.结果表明:华粳1号稻田日开花百分率呈左偏态分布,开花高峰期出现在始花后的4~9 d,日均开花量占总颖花的10%左右;而颖花结实率在开花后呈衰减变化.  相似文献   

14.
提高杂交水稻结实率的中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延长灌浆期与施用粒肥在大面积生产上的利用价值、适用范围与增产效果,1980年在全省五个点上按统一设计进行了中间试验.供试品种为南优3号或2号,设施肥(施粒肥与不施粒肥)与收获期(共5期,依次为出穗后35、40、45、50、55天)两个试验因素.施肥为正区,收割期为裂区,重复3次.部分点还增设 IR661父本作对照,处理同前.1.产量效应:将各协作点共150个小区的南优3号或2号的实收产量(Y)按下述线性数学模型:Y_(ijkl)=M+P_i+α_j+β_k+Y_I+(αβ)_(jk)(αγ)_(JI)+(βγ)_(kI)+(αβγ)_(jkI)+Σ_(ijki)作方差分析与F检验,结果表明:除肥料×收获期的互作以及地点×肥料×收割期的互作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对二化螟的滞育解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食料对二化螟的滞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不表现在化蛹率的提高,而在于缩短供试幼虫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可以通过主动吸收或直接饮水两种方式获得,水分对滞育解除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越冬幼虫化蛹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表现在有水条件下越冬幼虫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明显缩短,但水分不是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先决条件。在二化螟滞育解除过程中,有效积温法则是起作用的,初步求得滞育解除的起点温度为12±2.7℃、有效积温为409.5±95.8d℃。一化性和二化性的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方面的差异仅表现在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长短上,一化性CC品系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显著长于二化性PL品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究水稻不育系的柱头特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方法]以创5S、耘9S、培矮64S、P88S、Y58S等5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柱头外露率、柱头大小、柱头活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以 R608为父本,测定了其异交结实率。[结果]研究表明,5个水稻不育系在柱头外露率、柱头大小、柱头活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P88S的柱头特性总体较好,柱头外露率达到95.94%,柱头活力较强,活力系数为2.71,田间异交结实率达84.02%。培矮64S的柱头长度和柱头宽度最小,分别是2.41和1.10 mm,其柱头外露率93.04%,柱头活力最弱,其异交结实率仅65.47%。耘9S、Y58S、创5S 的柱头特性处于中等水平,耘9S的异交结实率比其他两个不育系高。相关分析表明,柱头外露率、柱头长度、柱头宽度、柱头面积、柱头体积与异交结实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934*、0.934*、0.939*、0.937*;柱头活力系数与异交结实率之间相关不显著。[结论]依据不育系的柱头特性,采取合理的辅助授粉方式,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研究了水稻干物质分配比例,子粒灌浆特性,剑叶光合能力等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认为:未来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谷草比较大,剑叶光合能力较强并在后期持续较长时间,强弱势粒粒重并较早达到高峰并在后期降幅较大,所达恒定值较小的穗重型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结实率水稻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二个抽穗期相近而结实率差别较大的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谷粒的灌浆速率,高结实率品种比低结实率品种快;谷粒的灌浆持续期,高结实率品种比低结实率品种短。(2)水稻的粒叶比和抽穗后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输出率,低结实率品种比高结实率品种高。(3)水稻结实期剑叶的光合速率和主要生育时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低结实率品种比高结实率品种高。  相似文献   

20.
高温对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省在1978年7—8月间,出现长期持续高温,使杂交中稻发生严重空壳减产。我们从1979年开始,采用两个杂交中稻组合——四优2号和汕优2号——通过花期逐穗挂牌和每天开花时用多色油漆标记每一颖花的方法,详细研究杂交水稻结实性与天然高温(日最高气温>35℃)和低湿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天然高温对杂交稻结实率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授粉受精作用,从而增加空壳率,降低结实率,并扰乱穗部枝梗上颖花的开花顺序及结实率的分布规律。2.在自然高温条件下杂交稻每一颖花受高温为害最敏感的时期是:(1)开花当日当时;(2)开花后1—3日。第二个敏感时期,显著不同于常规水稻品种。3.开花时致害的临界高温,四优2号约为34℃以上,汕优2号约为36℃以上。表明汕优2号较耐高温,具有较广的适应性。4.开花时穗层的空气相对湿度也明显影响着杂交稻的结实性。空壳率高是高温低湿同时作用的结果。如果空气湿度维持在60—80%,可减弱高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