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灵芝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运用反馈抑制理论构建了耐灵芝胞外多糖 (EPS)反馈抑制的筛选模型。添加在筛选培养基中的其指示因子同源胞外多糖浓度为 2 .34g/L。将实验室保藏的 37株灵芝菌株输入该模型 ,即可检出耐灵芝胞外多糖反馈抑制作用最强、产胞外多糖能力最强的菌株GL0 2 9。然后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GL0 2 9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 ,组合碳源和组合氮源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胞外多糖。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蔗糖 10 g/L ,玉米粉15 g/L ,蛋白胨 2 g/L ,酵母膏 1g/L ,KCl 0 .5g/L ,KH2 PO4 ·7H2 O 0 .5 g/L ,pH自然。于 30℃、12 0r/min摇瓶培养 9d ,该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高达 3.0 7g/L。 相似文献
2.
以L135、香66、808、日大4株香菇菌株为试材,采用苯酚-硫酸法、滤纸片扩散法及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香菇胞外多糖含量、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期为香菇药食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L135、808、香66、日大4株香菇的胞外多糖含量分别为(2.82±0.02)(1.61±0.04)(1.85±0.03)(2.22±0.06)mg·mL-1.当多糖质量浓度达到1.0mg·mL-1时,菌株香66的还原能力最强,菌株日大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其清除率为39.97%;菌株L135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其EC50 值为3.53 mg·mL-1;菌株808的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株的筛选和香菇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真菌类药物研制中,为了选用多糖产率高的香菇菌株和提高香菇菌丝体多糖收率。作者从8种香菇菌中筛选出LD_1优良菌株。按正交表Lg(3~4)设计实验,初步确定了香菇多糖提取工艺。一、香菇菌株的筛选 1.材料与方法:奉香、广香、香三、T_3、K_2、7402、7405、LD_1 8种香菇菌株(均由大茅山制药厂提供)。筛选方法采用测量菌丝在马铃薯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和甘蔗渣麸皮瓶栽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称量在液体培养中菌丝的湿重和干重,测定干菌丝中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4.
5.
6.
7.
8.
香菇发酵工艺及香菇多糖的提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香菇(Lentinus edodes)由于含有抗肿瘤活性多糖——香菇多糖(Lentinan),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1969年日本学者千原率先证实了香菇的热水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羽田(1972年),佐佐木(1976年)则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成份是香菇多糖。1980年恂二等确认,香菇多糖是一种免疫激剂(Lmmuno potentiators)。香菇多糖是目前用于临床,作为协助性 T 细胞的有效促进剂。香菇多糖还对血清 GPT(转氨酶)有明显的仰制作用,陆永智等(1985年)从动力学特性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验证。单春文等(1986年)还证实含有香菇多糖的提取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对羊肚菌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的菌丝体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汁20g/L,麸皮3g/L,K2HPO41g/L,KH2PO40.5g/L,MgSO40.50g/L;最适pH为7,温度25℃,溶氧为250mL三角瓶装液150mL,接种量为15%。当培养基中加入表面活性剂Tween80时对羊肚菌产胞外多糖有促进作用,加入量0.2%,羊肚菌的胞外多糖产量为1.677g/L,比未加时提高了33%。维生素VB6和VC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及产胞外多糖有促进作用,当加入维生素VB6,胞外多糖产量达到最大为2.189g/L,比对照提高了40.4%。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杉木屑栽培香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香菇栽培对阔叶树资源的消耗和研究杉木屑代替杂木屑栽培香菇的可行性,通过对杉木屑与杂木屑的化学成分的分析检测、杉木屑栽培配方与品种筛选、香菇营养与毒性检测等试验.结果表明,杉木屑除半纤维素含量明显较低外,其它化学组成及含量与杂木屑基本相近,可部分替代杂木屑栽培香菇,添加比例需严格控制在50%以内,才能保持杂木屑常规配方的香菇产量水平,若杉木屑的添加比例控制在30%以内,香菇产量显著高于杂木屑常规配方,同时发现添加10%的棉籽壳有促进发菌和提高香菇产量的效果。杉木屑栽培的香菇营养成分与杂木屑香菇相当或更优,食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香菇是当前世界上栽培量最大的木腐型食用菌.也是最早人工栽培的菇类之一。最原始的香菇人工栽培方法是原木砍花法.由浙江庆元(当时归属于龙泉县)的先民发明。古代菇民在原始森林中利用空气中不可见的香菇孢子播种、经历5年秋去冬回的候鸟式农耕作业、用极其神秘的专业言语交流.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栽培技术.是世界农业栽培技术宝典上值得浓沫重彩的一页。如今这种栽培工艺已不再采用.只留下可以解读的史料和难以考证的迷团。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