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是饲用玉米的发展方向。利用2018年国家黄淮海玉米区域试验机收组品种试验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收获时籽粒破损率与产量、农艺性状(株高、穗位、倒折率、倒伏率、空秆率)、穗部性状(穗长、秃尖长、百粒质量)和机收性状(籽粒杂质率、籽粒含水量、籽粒脱落率、果穗脱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收籽粒玉米的籽粒破损率与收获时籽粒杂质率和籽粒含水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和0.791,达到极显著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位次分别位于第1、第2位;与穗位、穗长、空秆率和籽粒脱落率相关性中等,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30~0.40之间。因此,在机收品种选育时要优先关注籽粒脱水率,兼顾穗位、穗长和籽粒脱落率等其它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西南地区3个常用大豆品种为材料,比较净作和套作条件对大豆籽粒发育及后熟过程中异黄酮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成熟期按总异黄酮积累速率可分为初始积累期和快速积累期;受田间小气候影响,套作条件下大豆较晚进入快速积累期;田间采收时,贡选1号品种净作总异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套作,南豆16和贡秋豆3号净作与套作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籽粒后熟期套作条件下总异黄酮的积累量均极显著高于净作,总异黄酮含量套作均显著高于净作;后熟期不同品种异黄酮各组分及总异黄酮的积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发现净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的异黄酮积累动态及总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品种间籽粒异黄酮的积累对种植条件的反应不同。相对净作而言,后熟过程更利于套作大豆籽粒异黄酮的进一步积累。  相似文献   

3.
在晚熟移栽稻田和直播稻田进行克无踪不同剂量及不同用水量对水稻的催熟试验,结果表明,每hm2用克无踪900~3600 mL,籽粒含水量相较对照,移栽田减少11.01个百分点,直播田减少4.83个百分点,且籽粒含水量较清水对照,随施用后时间的推迟而明显降低;千粒重较清水对照,移栽田减少1.7个百分点,直播田减少2.4个百分点;发芽率较清水对照,移栽田减少1.13个百分点,直播田减少1.89个百分点。籽粒含水量、千粒重及籽粒发芽率,均不随剂量的大小、用水量的多少而变化。在贪青迟熟,又需早腾茬的稻田适时施用克无踪,有利于稻谷收获、运输、晾晒以及储藏,并能缓解收种时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5个不同铁效率品种生育期间新叶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收获后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百粒重、籽粒铁含量,以总结石灰性土壤上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叶片的黄化规律,确定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的鉴定指标。结果表明:根据叶片黄化规律,可将品种分为1级、2级、3级、4级。V2~V4期不同品种新叶平均叶绿素含量1级2级3级4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至R1期时,2级品种新叶已经复绿,而4级品种的植株已全部死亡;R1~R6期,1级与2级品种新叶平均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2级3级4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铁效率类型品种平均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1级、2级品种平均百粒重、籽粒Fe含量差异不显著;2级、3级、4级品种以上各性状平均值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苗期为大豆叶片缺铁黄化的敏感时期,可将苗期和生殖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共同作为大豆铁效率鉴定指标,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单株生物量可作辅助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无人机喷施不同脱叶催熟剂对棉花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为集成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采用无人机喷施脱吐隆、瑞脱龙,搭配乙烯利,以清水为对照,用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方法分析脱吐隆与乙烯利混剂喷施2次、瑞脱龙与乙烯利混剂喷施2次、脱吐隆与乙烯利单剂各喷施1次、瑞脱龙与乙烯利单剂各喷施1次4个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并用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表明, 4个处理间脱叶率、吐絮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各处理对产量构成因子及除短纤维指数外的其余品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TOPSIS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无人机喷施条件下,各处理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脱吐隆与乙烯利混剂喷施2次>脱吐隆与乙烯利单剂各喷施1次>瑞脱龙与乙烯利单剂各喷施1次>瑞脱龙与乙烯利混剂喷施2次>清水对照。可知,无人机喷施脱吐隆与乙烯利混剂2次条件下,棉花11个性状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6.
棉花脱叶催熟剂综合性状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方差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对棉花脱叶催熟剂不同处理的脱叶率、吐絮率、铃重、衣分和子指进行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脱吐隆+乙烯利的脱叶率显著高于超脱+乙烯利、瑞脱龙+乙烯利和棉叶落清+乙烯利;4种脱叶剂加催熟剂处理吐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除脱吐隆+乙烯利处理对铃重影响较大外,其余各处理对衣分和子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灰色关联度评价,4种脱叶催熟剂处理综合效果优劣排序为瑞脱龙、棉叶落清、超脱、脱吐隆。  相似文献   

7.
钼酸铵拌种和喷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和籽粒钼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素梅  黄义德  杨安中  沈树周 《大豆科学》2007,26(2):181-184,189
田间试验研究了钼肥拌种和花期喷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及籽粒钼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蛋白质含量和籽粒钼含量都较不施钼肥的对照处理有明显的增加,且差异显著,只有籽粒脂肪含量增加不明显,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发现,拌种对大豆产量增加量大于花期喷施的增加量,但均没有拌种加花期喷施的增加量大,对蛋白质、脂肪和籽粒钼含量的影响也存在这种规律.  相似文献   

8.
乙烯利对夏玉米子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生理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玉米第9展叶期喷施200、400、800 mg/L乙烯利,喷施清水作对照,测定子粒发育过程中灌浆速率及可溶性糖、淀粉和激素含量,考种计产。结果表明,400 mg/L和800 mg/L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郑单958的单穗重和千粒重,同时降低灌浆后期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及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降低子粒中淀粉含量;200 mg/L乙烯利处理单穗重及灌浆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合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激素含量变化分析,喷施高浓度乙烯利导致子粒中激素含量变化是子粒灌浆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速率减慢和千粒重下降。建议生产中用200 mg/L乙烯利为主要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9.
棉花应用克无踪的催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 70年代后 ,乙烯利大量地应用于棉花催熟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是催熟速度慢 ,使用后半个月才能见效 ;二是受气温影响大 ,低于 2 0℃时 ,乙烯利不能释放乙烯 ,起不到催熟效果。针对乙烯利的这种缺点 ,借鉴克无踪的除草机理 ,使棉株着药部位迅速衰老、干枯、死亡 ,从而达到棉铃“成熟”提前吐絮的目的 ,于 1 996~1 997年在滨州市滨城区良种棉厂进行了 2 0 %克无踪棉花催枯试验 ,并于 1 998、 1 999年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 ,取得了翔实的资料和较为成熟的经验。1克无踪对棉花的影响1 .1 叶片。施用克无踪后 ,3…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外源壳聚糖对O3胁迫下农作物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机理,以大豆(Glycine max)为研究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了结荚期喷施CTS对O3胁迫下大豆叶片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大豆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处理下,大豆叶片O2-. 产生速率、H2O2含量升高, 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大,SOD、CAT、POD活性下降,ASA、GSH含量及大豆籽粒产量降低,对大豆表现为伤害效应.结荚期喷施外源CTS后,经O3胁迫的大豆叶片O29-.产生速率、H2O2含量降低,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减小,SOD、CAT、POD活性升高,ASA、GSH含量以及大豆籽粒产量增加,表明外源CTS一定程度上缓解了O3胁迫对大豆的伤害,但这种缓解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闷堆对黄茶滋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鹿苑黄茶加工中分别进行 15min ,6h ,9h ,12h闷堆与不闷堆处理的比较 ,分析其主要滋味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 ,闷堆过程中 ,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加剧 ;氨基酸总量在闷堆前期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闷堆 9h后茶多酚和氨基酸均有显著下降 ,并有少量茶黄素和茶红素产生 ;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表明相同条件下 ,闷堆时间是黄茶滋味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黄茶浓醇鲜爽滋味主要是闷堆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协调变化所致。黄茶闷堆时间以 6~ 8h为宜。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花生开花结荚习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本试验设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超过一定密度时密度越大,单株花量、果针数、荚果数和饱果数越少,开花天数缩短,但合理密植却有利于单位面积内的开花数、成针数、荚果数、饱果数及果重的增加,有利于有效花率、成针率、成果率、饱果率和出仁率的提高,这是合理密植增产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株行距19.8cm×16.5cm,即每亩种植2.4万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茶黄素类对环氧合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来考察茶黄素类(TFs)及茶黄素(TF)和茶黄素-3`-单没食子酸酯(TF-3`-G)单体对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的影响,结果发现TFs对COX的两种异构酶(COX-1、COX-2)的影响均不显著,但TF和TF-3`-G单体对COX-2的抑制明显,对COX-1没有影响,证明上述单体具有特异性抑制COX-2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辐照对绿茶卫生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卫生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拟应用辐照技术,探索一套快速降解茶叶中农药残留、杀灭有害微生物,从而获得提高茶叶卫生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夏季绿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对夏季绿茶进行酶解。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工艺:在1.0g茶叶中,以茶水比1︰20,加入1.0g固定化纤维素酶,55℃下恒温浸提50min。与传统高温水提法所得茶汤相比,以此工艺条件浸提所得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有所提高,酚氨比有所下降,连续提取7批次茶叶,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相对酶活力仍保持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集云南怒江流域海拔784~1 508 m中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小粒种咖啡品种Catimor CIFC 7963(F6)的咖啡豆进行千粒重、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咖啡因、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豆千粒重和总糖含量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咖啡因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质、粗纤维、水浸出物、灰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适当深耕、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坐水播种等农业措施,均能提高盐碱地甜菜的保苗率,秋耕深度以40cm为好;纸筒育苗移栽或“切块”移栽均能达到抗耐盐目的,以4叶期或6叶期移栽为好。地膜覆盖较非盐碱地露地栽培块根产量平均增产112%。盐碱地坐水播种可提高幼苗耐盐能力,一般应灌水两次。  相似文献   

18.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土地托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240个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玉米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土地托管对玉米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被调查地区的玉米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异质性特征明显,介于0.28~0.98,平均技术效率为0.91。参加土地托管玉米种植户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未参加土地托管户的平均技术效率提高6个百分点。玉米种植户户主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家庭从事农业人口数、家庭农业收入占比、是否获得政府支持对技术效率也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中EGCG对小鼠抗凝血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贤波  成浩  赵芸  黄海涛 《茶叶科学》2011,31(6):532-536
以ICR小鼠为模型,对小鼠抗凝血指标进行测定。实验表明,含EGCG 0.25、0.5、1.0g/(kg·d)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极显著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B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小鼠凝血酶原时间(PT)没有影响。含0.5、1.0g/(kg·d)EGCG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CT)。由试验结果推测EGCG能抑制内源性凝血途径,延长凝血时间,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