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为探究1年生紫珠幼苗对不同光照条件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研究了黑色遮阳网连续1年遮阴0%(CK)、30%(LS)、55%(MS)、75%(HS)和90%(SS)处理对其光合生理、色素含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对紫珠幼苗的光合生理及生长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相较于对照处理(CK),30%遮阴(LS)处理下紫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绿素b、总叶绿素、株高、比叶面积均显著增高,其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根生物量、根冠比显著降低;随遮阴强度的继续增大,紫珠的株高、地径、总生物量、比叶面积均逐渐降低,净光合速率有所降低,但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则持续升高;遮阴75%处理(HS)下植株生长势被严重削弱,而遮阴90%处理(SS)植株1年后死亡结果说明,遮阴30%处理下紫珠的生长及光合生理最好,遮阴75%以上会严重抑制植株生长,甚至导致紫珠死亡。 相似文献
2.
以七叶一枝花种子为试材,分别用浓度为0.025%、0.050%、0.100%、0.150%、0.200%的秋水仙素处理七叶一枝花种子12、24、48、60h,研究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及不同处理时间对七叶一枝花多倍体诱导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选育七叶一枝花优良多倍体品种提供材料,为探索秋水仙素诱导七叶一枝花多倍体育种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秋水仙处理的七叶一枝花根尖均有明显的膨大现象,其中浓度为0.050%秋水仙素处理12h的根尖膨大率最高,为51.69%;秋水仙素处理的七叶一枝花种子的胚根短且粗、胚轴伸长;经秋水仙素处理种子萌发的组培苗植株较对照植株的根茎明显加粗、节间变短。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秋水仙素处理样品的组培苗的幼根细胞DNA荧光强度约是对照细胞DNA荧光强度的1.88倍,表明经秋水仙素处理的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组培植株细胞染色体出现了部分加倍。 相似文献
3.
遮阴对日光温室柑橘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枳砧砂糖橘为试材,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温室柑橘树冠微环境、柑橘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遮阴的日光温室条件下,中午光合有效辐射强、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柑橘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遮阴可显著降低光合有效辐射,降低柑橘树冠温度,增加树冠相对湿度,柑橘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遮阴处理对新萌发夏梢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透光率的降低,柑橘枝长、枝粗、枝条数降低。遮阴处理使柑橘叶片单叶面积增大,叶片变薄。遮阴使叶绿素b含量增加,随着透光率的降低,叶绿素a/b值变小。一层遮阴柑橘幼果坐果率比对照提高了16.44%,二层遮阴处理坐果率为0。 相似文献
4.
5.
不同遮阴处理对老山芹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老山芹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阴条件(遮阴程度为30%、62%、92%)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遮阴条件下,老山芹幼苗会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况及生理特性;62%的遮阴条件会有效促进老山芹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影响植物细胞内活性氧与自由基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老山芹保护酶系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内质膜透性、MDA含量减少,使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62%的遮阴条件更有利于老山芹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老山芹幼苗在生产应用中应适当遮阴。 相似文献
6.
以小蓬竹为试材,以自然光为对照,研究了轻度遮阴(LS,74.32%自然光)、中度遮阴(MS,44.83%自然光)、重度遮阴(SS,18.57%自然光)3种遮阴处理对小蓬竹的光合作用和光响应特征的影响,以探讨濒危植物小蓬竹对光照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轻度遮阴下小蓬竹叶片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E)以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相对于对照(CK)有所提高,而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以及暗呼吸速率有所下降;中度及重度遮阴下小蓬竹叶片Pn等气体交换性指标,AQE、Pnmax、LSP、LCP以及暗呼吸速率(Rd)等光响应参数均随遮阴加重而逐渐下降,但LUE却极显著升高。说明小蓬竹对轻度遮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度遮阴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遮阴加重的情况下,小蓬竹直接地提高LUE、降低LCP和LSP,维持一定光合作用水平并减少能量消耗,使其在光照不足条件下迅速实现碳的净积累,从而加强对弱光逆境的抵御能力。由此推断,小蓬竹对中度及重度遮阴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8.
以丹参为试材,采用土培盆栽法,于第1茬花开前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丹参生理指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丹参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胁迫时间呈极显著多项式关系。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指标均与胁迫时间呈负相关。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指标均与胁迫时间呈负相关,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高温(40℃)对丹参生理指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且各功能指标共同作用,以减轻植株所受伤害。 相似文献
9.
10.
以2年生凹叶厚朴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在不同低温胁迫(-5、0、5、10、15℃,以25℃为对照)下凹叶厚朴生理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凹叶厚朴幼苗叶绿素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逐步降低,光合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合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总体呈现递减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质膜透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质膜在-5℃时受损最严重,大量离子外渗。低温使叶绿素显著降低,PSⅡ反应中心受损,对凹叶厚朴幼苗产生显著光抑制,导致光合作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1.
对牡丹品种洛阳红(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cv.Luoyanghong)进行不同强度的遮荫和枝叶去除处理,研究牡丹在遮荫条件下的补偿性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适度的遮光条件(如50%)和轻中度的枝叶去除强度(20%~50%)下,与对照及其它处理相比,牡丹的累积生物量增加,茎叶比减小,更新芽增多,剩余叶片叶绿素浓度提高,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性效应,趋向有利于牡丹生长的方向变化.在强度遮荫(80%)与强度枝叶去除(80%)条件下,除茎叶比外,牡丹其它各项指标均小于对照或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适宜作为牡丹的优先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酶活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番茄酶活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Glomus mosseae-2,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diuphauam,Glomus mosseae,Glomus etunicatum)侵染番茄后,与对照相比番茄叶片POD、SOD、PAL、PPO活性显著的增加,MDA含量显著下降,其中接种G.v的诱导作用最大;G v对番茄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最大,分别是52.7%和75%,其提高番茄光合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斑叶堇菜(Viola variegata)和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folia)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荫处理对2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提高,斑叶堇菜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Fv′/Fm′、φPSRII、qP、ETR值均依次上升;而qN值则呈逐渐下降,体现了斑叶堇菜对弱光环境的强适应性。而大叶铁线莲的Fv/Fm、Fv/Fo、Fv′/Fm′、φPSRII、qP、ETR值则随着遮荫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qN值则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明大叶铁线莲有一定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质组合对西葫芦幼苗光合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蔓型花叶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补光的方法,设置6种不同光质组合并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光照处理,研究不同光质组合对西葫芦幼苗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获得西葫芦育苗的最佳光质组合,提高幼苗质量.结果表明:在光质组合为红光140μmol·m-2·s-1、蓝光112μmol·m-2·s-1、黄光28μmol·m-2·s-1的光照条件下,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幼苗叶色浓绿、茎粗大、植株矮壮,育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在其果实膨大期(6月18日)、转色期前(7月2日)、转色期(7月12日)对叶片进行清水和不同pH(5.5、6.0、6.5、7.0)的ALA喷施处理,研究不同pH的ALA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的ALA处理均会不同程度地提高光合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荧光参数包括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降低最小荧光(Fo),其中以pH 5.5的ALA处理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