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枣庄市常年种植玉米10万公顷(1公顷=15亩),其中夏直播玉米8.6万公顷,无水浇条件地块占70%以上。近几年来,枣庄市夏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成为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病株率为10%~18%,严重的地块达20%~50%,个别地块高达60%以上,甚至绝产。对玉米生产造成威胁,直接影响玉米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
海安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江北平原段,作为全国禽蛋生产大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0.7万公顷左右,最高年份达1万公顷。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较大威胁。从2002年开始,玉米粗缩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田块发病株效率5%——30%。较重田块发病株率为7n%——9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通过近几年对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农业防治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的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河南农业》2009,(10):18-18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危害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国北方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孟州市1995年以前,玉米粗缩病只在个别地区零星发生,2005年发生面积0.2万hm^2,严重地块病株率60%以上。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耕作制度的变革,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也呈逐年加重趋势.据2000年调查,全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面积达2.3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1%,一般田间病株率为8.4%,严重发生田块病株率达20%~30%,局部田块高达50%以上,现已成为我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业》2012,(7):16
(续2012年第6期16页) 二、玉米病虫 玉米螟中等发生.湘南、湘北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3万公顷次。蚜虫中等发生,永州、衡阳、娄底和常德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6.7万公顷次。纹枯病中等发生,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9.3万公顷次。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中等发生,湘西自治州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8.7万公顷次、7.3万公顷次。桃蛀螟、地下害虫、玉米锈病、玉米病毒病、茎腐病等在局部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6.
在玉米矮花叶病重病区抚宁县,自播种至玉米10叶1心期,每天定点定株调查有翅蚜蚜量和玉米矮花叶病病株率。田间调查结果表明,5月22日,玉米2叶期始见蚜虫,蚜株率6.6%,牙量7头。5月31日,玉米3叶期蚜量达到高峰,蚜株率89.6%,总蚜量366头。高峰期过后8d,6月8日始见病株,病株率1%;高峰期过后28d,6月28日,玉米9叶期,病株率达到高峰22%,并维持此高峰。生产上制定防治措施应遵循此规  相似文献   

7.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我国和世界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石家庄市常年玉米种植400万亩左右,近几年每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50%060%,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1发病症状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的中后期病害,一般从喇叭口末期开始发病,抽穗至乳熟期为发病高峰: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鞘和叶片,也可危害茎节和苞叶,  相似文献   

8.
2008年玉米粗缩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玉米粗缩病在山东省淄博市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个别地片重发生,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约12.2万hm^2,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达到5.2万hm^2,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43%,其中发病株率10%~30%的面积有2920hm2,30%~60%的面积有833.3hm。,60%以上的面积有379.3hm^2,给本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发生程度、绝产面积为历年罕见,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强烈,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笔者作为植保技术人员,工作在防治玉米粗缩病的一线。在向农民宣传培训指导的同时,对2008年玉米粗缩病局部重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今后防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长葛市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在长葛市大发生,病株率一般在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50%以上,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玉米纹枯病是我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省玉米产区零星发生上升为吹要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厂、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玉米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2005年我市邵原镇花园村134公顷玉米制种田严重发生玉米纹枯病危害。病株率72%~100%,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所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经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毒。曲阜市常年种植面积2.5万公顷,粗缩病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在成县进行的玉米地膜覆盖种植与露地种植对比试验表明,地膜覆盖种植可明显减少玉米矮化叶病传毒介体育翅蚜的迁入数量,降低种子带毒苗率77.8%,田间病株率降低98.5%。  相似文献   

13.
<正>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腐病,在我国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病害,目前在10多个省(市)发生,一股病株率10~20%,重病田达50~60%。我省1981年青枯病曾大发生,据当时新乡地区的不完全统计,发病面积达20万亩。以后全省各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1990年焦作市仅掖单系列杂交种玉米,发病面积就达40万亩左右。据调查,有些田块或某些杂交种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对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发生和危害损失情况,2008-2011年先后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危害损失测定.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田块查见率达70%左右,平均田间病株率约10%;4月15日之前和6月10日之后播种的田块病害发生明显减轻;感病后的玉米植株主要表现株高下降、节间和叶长缩短、叶宽减小,后期表现果穗短小、穗粒数减少、籽粒产量下降.病株株高为健株的2/3、1/2、1/3时,其籽粒产量损失率依次为65.2%、89.8%、100%.粗缩病已成为该地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和调整玉米播种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是我省玉米上的重要害虫,2004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为l。706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其中玉米螟发生面积达54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1.65%。一些地方大面积平均被害株率为10%~20%,个别田块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农户收入。2003年广元市植保站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引进了“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的生防新技术,通过在该市剑阁、苍溪等地试验表明,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正>1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情况近年来,丰宁县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通过两年考察和专项调查,玉米丝黑穗病病田率达70% ̄80%,病株率轻者10% ̄20%,严重年份达30%,个别严重地块达40%。2004年在丰宁县大阁镇韩村调查,千亩玉米平均病株率30% ̄40%,个别地块达50%,造成严重减产。玉米丝黑穗俗称黑乌米,传播途径很广,可通过土壤、气流、水流、农机具传播。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为河北西北春玉米区,蔚县为张市南部一个玉米面积较大的种植县,每年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左右。近几年来,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逐年偏重,2004年发病面积达0.67万hm^2,一般地块平均病株率为6%~10%,严重地块高达40%~50%,产量损失一般为5%~10%,严重者达到40%以上。因该病引发的农民与种子生产单位、种子经营单位三者之间的纠纷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玉米茎腐病有两种:一种是真菌染引起的茎腐;一种是细菌性茎腐病。发生茎腐病的田块千粒重减少,产量降低。另外细菌性茎腐病在有些地块发生,病株率已达7.3%。控制与减轻这两种病害的发生与蔓延,事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续第6期第27页)二、玉米病虫玉米螟中等发生,怀化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3万公顷次。玉米蚜虫中等发生,娄底、常德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6万公顷次。玉米纹枯病中等发生,长沙、衡阳、怀化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7万公顷。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偏轻发  相似文献   

20.
麦盖提县玉米红蜘蛛大发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红蜘蛛在麦盖提县从偶发性生物灾害逐渐演变为常发性生物灾害。2008年玉米红蜘蛛灾害在麦盖提县部分乡发生,当年全县有近667公顷玉米减产3-5成。此后,麦盖提县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玉米红蜘蛛发生,且重发频率明显加快,近3年更是连年重发。2011年,麦盖提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8000公顷,红蜘蛛发生面积达8000公顷,重发生面积达4000公顷。根据玉米田定点调查及到周边邻县调研,2011年麦盖提县玉米红蜘蛛危害重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