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松毛虫是为害松林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难以防治。利用卵寄生蜂防治松毛虫是生物防治的一条好途径。 江苏省松毛虫生物防治协作组,组织了科研、教学、生产等十二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开展了以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的大面积示范。总计动用柞蚕茧近万公斤,培育松毛虫赤眼蜂约18亿头以上,防治示范面积七千余亩。大部分放蜂林区都起到了控制松毛虫为害的显著效果,所有放蜂区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林间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在放蜂林区,由于停用了飞机治虫,更新了部分成年纯松林为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逐年减轻。近十多年来未用药防治。在若干年后松干蚧虫与松材线虫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飞防区,至今林相清秀,长势喜人,充分体现了生物防治的长久的效应,生态条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生物防治的前景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榆树县玉米种植面积,近几年稳定在220万亩左右,约占全县粮豆面积的60%。由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杂交种抗螟能力低,因而,连年受玉米螟危害。据调查,一般轻发生年减产5—7%;中发生年减产10—15%;大发生年年减产18—25%。因此,控制玉米螟危害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杨小舟蛾效果的初步总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小舟蛾是危害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大发生时,常把树叶吃光,引起次生新梢的抽出,由于越不了冬,严重影响树势。用药物防治,林间作业难度大,不易完成任务。为此,我们在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川林场进行了赤眼蜂防治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寄生效果。为在大面积上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1984—1988年在果园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苹果小巷叶蛾的试验示范,放蜂面积7万余亩,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达92.41和87.29%,虫果率仅2—3%,效果好于化学防治。果园放蜂以每亩设8—12个点,放蜂4次,总蜂最12万头,效果较好。P~(32)标记证明,赤眼蜂的扩散距高,在6小时内有61.96%的蜂分布在5米范围内,而24小时后则比较均匀地分布到30米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从肉桂双瓣卷蛾的卵上,找到螟黄赤眼蜂,经人工大量繁殖,1989~1991年在西江林业局属下富石场等11个林场4125亩肉桂林,共释放螟黄赤眼蜂19305亩次,每亩1万头,效果良好。3年来,肉桂春、夏、秋梢期卵粒寄生率有所提高,放蜂区为45.7%~76.1%,对照区为4.4%~26.1%;枯梢率显著下降,放蜂区为2.5%~33.1%,对照区为7.3%~42.6%。每亩增收80多元。  相似文献   

6.
利用赤眼蜂防治肉桂双瓣卷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与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 Matsumura共寄生柞蚕Antheraea pernyi(Guérin-Méneville)卵后能否借助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羽化孔顺利出蜂,在不同温度(20、23、26、29、32℃)、相对湿度(50%、60%、70%、80%、90%)以及光照周期(L∶D=24∶0、19∶5、14∶10、10∶14、5∶19、0∶24)条件下对这2种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的各项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松毛虫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可以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羽化率,在温度为26℃时,2种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达90.0%,羽化率达96.8%,单卵玉米螟赤眼蜂出蜂数达到最高,为3.8头;相对湿度为80%时,2种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达83.3%,羽化率达92.0%,单卵玉米螟赤眼蜂出蜂数达到最高,为6.5头;光照条件为L 24 h:D 0 h时,2种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达93.3%,羽化率达96.4%,单卵玉米螟赤眼蜂出蜂数达到最高,为6.9头。表明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的方法可以实现柞蚕卵正常繁育玉米螟赤眼蜂。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柞树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柞树资源相当丰富,全国20余个省(市)均有分布,面积达一亿多亩,其中山东省柞林面积达120万亩。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柞林资源,不仅对发展蚕业生产,而且对开展生物防治,提供丰富的赤眼蜂中间寄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危害柞树的害虫,主要有食叶害虫、枝干害虫、橡食害虫和地下害虫四大类,尤  相似文献   

9.
美国白蛾在五龙背地区每年发生面积达6000余亩;受危害林木大小15万株,严重地威胁林业生产。每年用药防治需工5400多个,耗资4万2千余元。 美国白蛾在我地1年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的高峰期在5月末至6月上旬。成虫喜在山楂树、糖槭树、曲柳、海棠树等树叶的背面产卵。自1987年以来开始试验,试用松毛虫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赤眼蜂携带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湖南两个林场试验的结果显示,用携带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比未携带病毒寄生蜂的防治效果要高。两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1%~97.3%和74.6%~81.2%。赤眼蜂对寄主卵的发育程度有明显的选择性,寄主卵发育超过30小时的很少受赤眼蜂寄生。用携带病毒赤眼蜂传播病毒可以增加松毛虫的死亡率。用赤眼蜂传播病毒的方法比在林间喷洒病毒可节省大量的病毒剂。  相似文献   

11.
方惠兰  童普元 《昆虫天敌》1992,14(3):126-129
通过连续8年的研究证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松毛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松林中人为释放该蜂以后,对松毛虫卵的寄生率最高可达89.8%,大大超过未放蜂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逐渐减弱而没有持续效能,该蜂在提高森林对害虫自控能力方面有一定利用价值,但只能起生物农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榆树县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9年,经157万亩大面积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冶玉米螟的结果表明,当玉米田间螟卵发生初期和盛前期,以每亩1.1~1.5万头,分两次放蜂,卵粒寄生率为58.1~79.4%。放蜂区比未放蜂的对照区可降低被害株率41~64.4%,平均百株螟虫可减退66.6~85.9%,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每亩可挽回损失34.7公斤,经济效益显著。现已列为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防冶玉米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时期预测田正仁(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铁岭区域站112000)赵淑艳,胡忱孝(辽宁省铁岭市计算技术中心)应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防治一代玉米螟(Ostriniafur...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对间歇暴发性食叶害虫-水杉尺蛾的防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由此提出了并形成了一整套防治技术体系,其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具有可靠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米蛾卵被广泛用作繁育多种赤眼蜂的寄主,不同种赤眼蜂的发育过程存在差异,王雷英等以米蛾卵为寄主,考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后在米蛾卵内的产卵量以及发育过程(正文见481~486页)。封面图片分别为松毛虫赤眼蜂(上)和玉米螟赤眼蜂(下)发育0、12、24、36、48、60、72、96、120和144 h的状态。各图的标尺均为100μm。  相似文献   

17.
广西南宁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卵的赤眼蜂至少有3种: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前两种可用蓖麻蚕卵和柞蚕卵繁育。在此报导的是关于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和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 Schawerda)国内分布于新疆、陕西、甘肃,近年来在南北疆天然胡杨林危害严重。利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在4月中下旬弧目大蚕蛾的卵期进行防治,套袋放蜂校正寄生率为76.1%,与对照CK在95%水平上差异显著,直接放蜂校正寄生率仅为7.4%,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周氏啮小蜂对茶园茶尺蠖的防治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第一次挂卡后30d防效最高为88.51%;第二次挂卡后40d防效最高为93.10%,其次为挂卡后30d,达到89.66%。试验表明,该技术对茶园茶尺蠖防治效果较好,且对环境无残留和污染,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尹英华 《植物保护》1981,7(6):41-41
如何正确评价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问题,有的同志有怀疑,对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能够提高螟卵寄生率,压低虫口控制为害。 自1974年,我县一直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2代玉米螟,1980防治面积22.8万亩,放蜂区较对照区寄生率显著提高,历年稳定在80%左右(1978年为78.98%、1979年为81.91%,1980年为78.71%),但自然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