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曾多礼 《油气储运》1996,15(10):12-14
格拉成品油管道设计顺序输送汽油、柴油、航油、灯煤四种油品,其中设计输送柴油是-35号和-20号两种。随着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10号柴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又因其价格便宜,使用-10号轻柴同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于是提出了用格拉管道输送-10号轻柴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连生 《油气储运》2000,19(5):14-15
在地温较低的情况下,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5号轻柴油时,容易出现管壁结蜡现象,使混油量增大,在分析了5号轻柴油质量数据和长输管道各段地温6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临界点”地温,给出了在“临界点”地温的条件下输送5号轻柴油时应采取的措施,为管道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有利于超临界CO2管道输送的参数范围,保证安全输送,基于超临界CO2流体作为管输介质与天然气和原油的不同之处,分析了超临界CO2管道输送技术的特殊性,进而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分别研究了不同入口温度、管输流量、总传热系数下管输压力、温度、密度、黏度与输送距离的关系,得到了特定条件下的有效输送距离,不同管输流量对压温及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条件范围内,输送距离超过100km后,CO2由超临界态变为密相,若要保持超临界态输送,需要在每100km范围内设置加热站;管输流量介于200-250t/h之间较理想;总传热系数介于0.84~1.3W/(m2 ℃)之间为宜。该研究属于超临界CO2管道输送基础研究,对于我国形成完整的超临界CO2管道输送系统具有参考价值。(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4.
唐善华 《油气储运》1998,17(10):11-14
由于大落差成品油管道存在的翻越点等原因,顺序输送时随着混油段位置的变化,管输量,各站进出口压力及节流量等情况均在变化。以格拉管道为例,对大落差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的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分析方法和水力计算程序以及水力计算所依据的数学模型构成,提出了计算步骤并分析了计算结果,提出应加强管道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能力,以满足运行参数的要求,保证管道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港枣成品油管道在实施计划停输期间,频繁出现管内压力大幅下降的问题。采用常温密闭输送工艺的长输成品油管道,管输油品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存在体积可压缩性和膨胀性,因此,在工艺计算中不应忽略温度对管输运行参数的影响。基于港枣成品油管道的相关数据,计算了温度对管内油品体积和管道压力的影响程度。分析认为:油品温度的降低是港枣成品油管道停输后管内压力出现平滑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相态控制角度,以东方1-1气田在海南岛陆上终端排放的CO2为例,开展了CO2长距离管输压力和管径的优化研究,并对管道入口压力、入口温度及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管输压力对CO2的输送相态具有重要影响,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管径和壁厚,进而影响管道经济性;管输压力应保持在CO2临界压力之上,在无保温措施的情况下,CO2始终呈高压密相状态(超临界状态或液态),能保持管道的正常运行;对于东方1-1气田伴生CO2长距离输送方案,推荐管输压力为9MPa或16MPa,管材采用X65钢,不必采取保温措施。(图4,参14)  相似文献   

7.
大落差成品油管道在顺序输送时,混油界面的粘度变化和翻越点处的高程落差,使得管道输量和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发生复杂的变化。针对石太成品油管道的高庄—阳泉管段和阳泉—晋中管段2个大落差控制难点,在顺序输送工况条件下,计算了水力特性,分析了进出站压力变化,提出了在各关键点的压力控制方案,以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并降低顺序输送的混油量。  相似文献   

8.
姚志祥 《油气储运》1996,15(2):45-47
格拉成品油管道西大滩泵站1号主油泵,在输送70号车用汽油过程中,泵吸入管道与闸阀法兰连接处的焊缝裂开了长80mm的裂缝,喷油不止。造成裂缝的原因为泵出口压力大,泵震动较大,泵吸入管道刚度小,使原有焊缝缺陷扩大等。针对泵吸入管道和集油管垂直焊接成一体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停泵卸压的泵房内焊接的抢修方案,在抢修过程中,通过停泵停输、泵房内通风换气、塞堆黄油确保集油管中油气不冒出等措施,保证了安全。在抢修施  相似文献   

9.
输油管道运行优化实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基于输油工艺的实际情况,以进站油温为变量,给出了一定输量及稳态条件下密闭输送原油管道泵管耦合运行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和逐站工艺计算,实施了全线运行方案的优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直接得到给定输量下管道各站泵炉的运行方式、加热温度、出站压力等运行控制参数以及包括经济指标等内在的最优运行方案,以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动能消耗,减少原油轻馏分损失,阿赛输油管道制定并实施了半管流输送方案。半管流输送方案是将位于高坡翻越点的管道分成两段,两管段的压力互无影响,上下站间的压力波动也互无影响,在满足旁接输油工艺流程要求的条件下,实现密闭输油。叙述了该工艺方案涉及的水力计算、方案制定、实施过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情况,对长输管道的设计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油管道低输量运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塘湖 《油气储运》1994,13(6):13-15
原油管道一般按油田高产期外输设计的,在油田开采的初期和末期,原油管道必然出现不满输现象,由于油田自然老化,原油外输量减少,油田自炼油增加;设计时对油田产量估计过高,导致管径设计过大等原因,使我国多数管道出现低输量情况,提出了实际输量稍高于允许最低输量叫低输量,实际输量低于允许最低输量叫超低输量等界定指标,我国盛产高粘易凝原油,低输量运行既不经济又很不安全。国外的办法一般是掺稀油输送或加药改性,延长  相似文献   

12.
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因混油拖尾现象的存在,采用恒浓度切割方案可能造成前行油品无法充分利用质量指标裕量,而输送顺序发生变化时后行油品质量指标无法达标的情况。为此,探讨了混油拖尾现象的形成机理,并以中国石油西部成品油管道为例,分析了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尾的发展规律。基于此,计算给出了西部成品油管道兰州站和兰郑长管道郑州站的混油切割方案,并提出随着油品质量指标及流量等运行参数的变化,应根据油品输送顺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混油浓度切割方案,即混油头切割时后行油品的切割浓度应高于输送顺序相反时混油尾中前行油品的切割浓度。(图2,表3,叁10)  相似文献   

13.
李小月  刘德俊  杨帆  马焱  王芙  高钊 《油气储运》2013,(12):1282-1284
以两站间密闭稠油掺0#柴油集输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对管道总运行费用中的变量进行优化计算,讨论掺入不同比例0#柴油对管道运行费用的影响。稠油添加0#柴油后,管输摩阻损失降低,所需泵扬程及耗电量减少。当设定进、出站油温时,影响稠油管输费用的因素包括添加0#柴油原料费及泵的电费,而0#柴油原料费起决定性作用。以某混合稠油掺0#柴油管道为例,计算0#柴油不同掺混比例下的运行工况和费用,经对比分析,确定了经济输油方案。(表4,图1,参7)  相似文献   

14.
油-水两相流是石油开采中的常见现象,具有独特的流动特征,给混输管道的安全、经济设计及混输管道腐蚀速率的确定造成很大困难。通过对多种油-水两相流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对油-水两相流现象和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型和压降模型,并编制出油-水两相流的流型和压降预测软件,利用该软件对渤西油田和绥中36-1油田两条油水混输管道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5.
肖杰  郑云萍  华红玲  夏丹  刘晓红 《油气储运》2013,(12):1344-1346
为准确掌握输油管道事故工况变化对安全运行的影响,基于SPS管道仿真模拟软件,对输油管道典型事故发生时的瞬态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了输油管道瞬时压力和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道沿线泵站停运时,流量减小,进站压力升高,出站压力降低;泵站启动时,流量增加,进站压力降低,出站压力升高;阀门突然关闭时,阀门通过流量迅速降低为0,上、下游流量下降,上游压力上升,下游压力降低;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点压力迅速降低,上游流量增加,下游流量减小,上、下游压力均降低。分析结果对制定输油管道事故应急预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6,参10)  相似文献   

16.
兰成渝管道减阻剂工业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增输不新增泵站设施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在兰成渝管道广元—成都段进行了成品油减阻剂的工业试验,分别完成了柴油3个加剂浓度(5mg/kg、10mg/kg和15mg/kg)试验和汽油一个加剂浓度(15mg/kg)对比试验,试验过程包括3个不同基础流量(600m3/h、650m3/h和700m3/h)下的减阻试验、增输试验以及管道允许工况的最大输量试验;试验分析了管道流量、加剂浓度及剪切过程对减阻剂作用效果的影响以及加剂条件下管道的最大输送能力,得出了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一定减阻剂加量下的安全输量范围。  相似文献   

17.
孙永劼 《油气储运》2000,19(2):48-50
介绍了一种集散控制集中监视输油生产的TDCS系统。该系统由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现场仪表等组成,能对输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网将有关生产信息传输到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8.
油品储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恩田  王树立  姚培 《油气储运》2005,24(12):67-70
论述了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石油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分析了这些油品的主要变质形式和变质的根本原因以及变质油品的危害.针对油品变质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油品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出了严格制度管理和加强人员管理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9.
鲅鱼圈港成品油自流装船方案有三种:①汽油、柴油全部自流;②汽油全部自流,柴油部分自流;③汽油部分自流,柴油不自流。由于该港码头设有10 000和30 000 t级泊位各一座,可兼顾3 000~5 000 t级和50 000 t级船舶停靠。因此,综合考虑装船时间、流速、油品自流能力、船型等诸多因素,推荐鲅鱼圈港成品油的装船方案是柴油部分自流、部分用泵输送,汽油全部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