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辽西地区的文明起源很久远,但是直到燕秦汉时期才开始正式划归中原汉族政权统治。由于生态环境适宜,人文基础充分,历任统治者政策的扶持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该时期辽西地区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为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铁犁耦耕的发展、牛耕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作物种植和贮存的进步等。同时,辽西地区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频繁战争的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呈发展进步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吴悠 《农业考古》2012,(4):82-85
中国古代玉器的出现和成长与农耕文明的滋养和影响紧密相连,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手工业技术进步和集市贸易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了玉器和玉文化的传承与繁荣。梳理中国古代玉器的成长脉络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时期。  相似文献   

3.
位于淮河上游和大别山北麓的河南信阳,早在8000多年前淮上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开始了一定规模的原始农业生产。在秦汉时期,这里的山区资源开始得到全面开发,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长为国家的重要农业经济区。  相似文献   

4.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58-3559,3561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先秦—秦汉时期,是中国农业大发展的时代.伴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农耕文明的优势充分彰显.其泽被范围,逐渐突破了中国大陆,向着与中国仅隔一衣带水的日本列岛蔓延.为逃避战乱与暴政而举家迁徙的中国农业移民,带着本土的农业文明因子,在日本列岛上上演了一部中国先秦—秦汉时期社会变革的海外版余波,并与当地的原住居民一道,开启了日本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弥生时代,对此后的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史前时期"地母"观念的形成及其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乾 《农业考古》2006,3(4):108-113,130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距今六千多年前,在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了早期的农业活动,随着农业在人们生计活动中的比重增大,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强,最后出现定居式农业,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方式的农业部落。农业的生产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压倒一切的地位,据新石  相似文献   

7.
陆涓 《农业考古》2012,(4):164-167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史前开始就以谷物为主食,并辅以蔬菜等植物类菜品,因而传统饮食文化源于农耕文明,并随着农业文明的进化而发展。据考古发现,传统饮食文化之所以蔚为大观,并且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已显示出特有的重要性,恰恰因为从那时起,饮食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就不仅仅是满足生理温饱的一种生物学手  相似文献   

8.
李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38-4139,4290
分析了京杭运河枣庄段对枣庄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正面影响包括改变了农业生产结构,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专业化的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技术迅速提高,负面影响包括农业耕地的减少,农田水利的破坏,农业劳力的流失和农村生境的恶化等。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农商对立观念,本质上源于官私之间的利益冲突,它掩盖了重农政策贯彻中的真正矛盾,并对秦汉乡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钱穆对中国农业文明起源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史上,钱穆作为人文主义思想大师可谓包容广大,含藏丰厚;而其思想矿藏中的农学及其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基本认识,却很少为人所探知。这大概是因为人们大都将其作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与学富五车的历史学家所致。然而,学术界所熟知的钱穆思想中最为精粹的天人之学,却正是基于其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基本认识之上的。  相似文献   

11.
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共和政体的确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扩展,农村封建土地关系发生了若干变化,地权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虽然北洋时期土地集中后,没有引起大范围内的土地规模经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零散使用并存,但北洋时期地权集中和地权集中后并不普遍的土地规模经营,毕竟导致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对今天的农业规模经营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一、引言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国,几千年来来中国人民为了能过上幸福生活,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熙盛世”,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如:丝织业、造纸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农业生产与汉代乡里基层社会治安秩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讨论了汉代乡里基层社会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所采取的各种制度与措施,希望在农业生产与社会治安的问题上做些有益的探讨,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11-212
我国传统农明对于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由我国先民所创造出来的中华农业文明,深刻地影响着古代社会生活之中的诸多方面,自然也涵盖了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我国古代文学审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均是对农业文明发展形态的一种客观上的反映。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之存在与延续,就确定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审美内涵以及形式,而我国农业文明之发展与变化则确定了古代文学所具有的审美特点。有鉴于此,本文从中庸与和谐共存的审美观、功利与诗性共存的精神属性、朴素与清新共存的意境、封闭性与开放性共存的鲜明特征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随着全国性人口膨胀和封建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大量移民辗转来到陕南,从而掀起了陕南地区农业开发的高潮。但是,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开发的盲动性,致使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影响了陕南的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With series of measures and policies taken by Qin and Han governments,although the agriculture of South Area of Yangtze River had made rapid progress,at the same time,it put up significant distinctions in many field during different eras.In Qin and West Han dynasties,the agriculture of South Area of Yangtze River still had been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and it had arrived at its boom in many aspects,such as the extending of agricultural areas,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yield of agriculture,the boom of...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该文阐述了科技创新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意义以及两者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当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频繁遭受黄河水患的开封境内沿黄州县的土质相继出现沙化或碱化,耕作环境渐趋恶化,农业发展受到深程度制约.沿黄居民对作物种属的适应性调整和选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在总体上改变农业发展的颓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地力常新、多种经营、生态平衡等方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其中地力常新论是中国传统农学中最辉煌的思想之一。中国历代人民通过对这一思想理论的实践,把大量条件恶劣的荒地改造为良田,以保持地力的长盛不衰,从而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分析了培肥利地的思想起源、地力常新论在历代农业中的实践及影响、对现代农业的借鉴意义,并对未来农业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以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建议,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