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家参谋》2015,(4):52
泥咕咕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用嘴能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一、简介浚县泥咕咕有三大类50多个品种。主要有以三国、水浒和瓦岗军为原型的人物,以及老虎、狮子、大象和燕子、斑鸠、孔雀等形象的动物和飞禽。古老朴素、逗人喜爱的泥咕咕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  相似文献   

2.
“泥泥狗”的造型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泥狗"是河南淮阳农村的传统民间泥玩具,它是基于原始生殖崇拜观念下产生和发展下来的民间泥塑形式.因其古朴的造型,特殊的装饰风格被称做民间美术的"活化石".通过对"泥泥狗"题材、造型、装饰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民间美术形式中蕴涵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现念、价值标准、审美观念进行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用泥土赚钱不稀奇。稀奇的是怎样把泥土"做成"金元宝。在河南省浚县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杨玘屯村就用泥土"做成"了金元宝。泥塑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玘屯村村民捏制泥塑的爱好代代相传,该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沽沽"的集中产地,素有"泥玩具之乡"、"泥塑第一村"之称,是典型的地域文化村。  相似文献   

4.
临淮泥塑是淮河南岸乡村社会中的一项民间手工艺,淮河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为临淮泥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以临淮泥塑为物质文化媒介,以个人与社会记忆为视角,建构了淮河乡村社会独特的文化景观,即乡村社会与孩童成长、节庆活动、返璞归真的日常生活,这构成了临淮泥塑个人记忆的主题。社会记忆中的临淮泥塑主题由弘扬治淮精神、人民立场与家国情怀这两个方面构成。以上两个主题丰富了临淮泥塑的文化内涵,并由此折射出淮河文化多元并蓄的一面,对皖西非物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彦 《百姓》2009,(9):24-26
北京的兔儿爷是在双彦父亲、北京著名民间泥塑艺术大师双起翔老爷子手里恢复的。  相似文献   

6.
农耕文明下的浚县泥咕咕与古代鸟信仰崇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新词 《农业考古》2012,(1):126-129
河南浚县民间泥玩的统称为"泥咕咕",2006年5月20日,浚县泥咕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南省浚县的王学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知名度极高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类浚县泥咕咕题材丰富,战马、骑马人、花哨哨等军事题材占有较大的比例,却为什么以"泥咕咕"作为名称呢?其实,泥咕咕是农耕文明下民间鸟类信仰崇拜的深层民俗学意义,具有原生态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住湖南省常德市桥南的下岗女工刘体英,瞄准市场空缺做生意,办起了一家名叫“美雅苑“的“泥吧“,生意出奇的好.   年初,刘体英就从市面上注意到了酒吧、果汁吧、陶吧、网吧……正在城市里大行其道,且生意十分火爆.她从中受到启发,当即在学校附近租下门面,经过几天的筹划,一间属于自己的“泥吧“就诞生了.不是说孩子的钱好赚吗?她一开始就把目标消费者定位在中小学生身上.她将三合板锯成大小不一的块,四周镶上木花边,再配制一种特别的颜料供孩子们制作泥塑品用.……  相似文献   

8.
湖北天门县石家河遗址出土的泥塑小动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七五年春,天门县文化馆文物小组,在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附近,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出土了泥塑动物三十六件,同年八月,文物普查时,又收集到泥塑动物二十七件,这些红陶泥塑动物品种多样,造型朴素,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原始造型艺术的光辉! 在这些泥塑艺术中,可分人、禽、兽三大类: 一、红陶人三件、均残:一件仅存头部与上驱,双手抱物于胸前(长7.5、宽4.5厘米);  相似文献   

9.
舞社火     
<正>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人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社火脸谱忠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审美心理和对历史人物的好恶褒贬,他们通过社火脸谱,夸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独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  相似文献   

10.
乡村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民间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动,根植于民间生活,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剪纸作为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亦称为平面镂花艺术,采用剪、刻、锉、撕与烫烙等创作技法,以玲珑剔透的纸感语言和强调影廓线  相似文献   

11.
张新词 《农业考古》2012,(6):335-337
浚县"泥咕咕"是中原地区原始鸟崇拜的物化形态,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门设置了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俗称"国保"项目。产生于农业文明与民俗活动中浚县泥玩——浚县泥咕咕被列为"国保"项目之一,民间艺人王学锋等  相似文献   

12.
临淮泥塑是淮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稚拙小巧的视觉形态,多元化的题材,质朴的材料,欢乐祥和的情节,构成了临淮地区民俗手工艺独有的艺术特色。通过对临淮泥塑历史的分析、艺术特色的归纳,总结了临淮泥塑具有书写家国情怀、记录乡土田园生活、传承乡村社会生活经验等三个方面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共同建构了兼容并蓄、丰富多彩的淮河文化。对临淮泥塑的研究,有利于非遗文化传播与地方文化建设,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史书、小说、诗词及民间传说中,华佗形象不断演变,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典籍中的华佗是性格模糊的乱世名医,艺术文本中的华佗是心存正义的悲剧儒医,民间传说中的华佗是心怀苍生的一代神医。华佗形象塑造承载着名医文化、名技文化,蕴含着理想化的诗化人格,寄托了不同群体的审美理想,其形象的丰富性和多种解说性,满足了不同阶层的心理预期,形成了华佗形象演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展示陕西民间艺术,可以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的形式宣传、展示凤翔彩绘泥塑。就举办凤翔彩绘泥塑旅游文化节进行基础条件、文化背景和SWOT分析,并针对分析中存在的劣势和威胁提出相关对策,以保证文化节举办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一、选料选用新鲜山楂果实、红萝卜、红薯及罐头生产中的废料苹果皮为原料。用清水漂洗干净,分别进行处理。二、软化山楂果、苹果皮清洗后直接加水软化,加水量为果实重量的50%~80%,红萝卜和红薯在清洗后需切成小块,再加入适量水软化。软化在夹层锅中进行,加热煮沸20~30分钟,以果肉软化,便于打浆为准。三、打浆将软化后的各种原料分别置于打浆机内打浆,即得山楂泥、苹果皮泥、红萝卜泥、红薯泥。四、调配按山楂泥:苹果皮泥:红萝卜泥:红薯泥为4:2:2:2的比例,倒入夹层锅中,再按全部果泥重量的30%~50%加入白砂糖、0.2%的柠檬酸,并用食品红  相似文献   

16.
民俗制品店     
2003年元月,43岁的唐玉捷在北京雍和宫附近开了一家民间传统玩具店,主要经营具有老北京风味的民俗制品。泥塑“戏曲人物”、脸谱、彩灯、风筝、草编、剪纸、皮影、布贴画、响葫芦、琉璃喇叭等。有着浓郁北京风情的传统玩具在唐女士的小店里可谓琳琅满目,每到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小店就挤得爆满。唐女士对小店前景很有信心,她说2008年即将到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玩意儿将会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制作浓缩山楂泥对山楂进行改性加工储藏,经灭菌、灭酶处理,使山楂果实各种物质特性固定化,再低温储藏,以延长生产周期。试验以山楂泥浓缩方式、浓缩比、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作为影响山楂泥品质变化的4个因素,开展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并以制作山楂糕为载体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浓缩,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15℃储藏360 d,浓缩山楂泥各种性状稳定,制作的山楂糕感官质量良好。储藏浓缩山楂泥可以代替新鲜山楂开展系列产品加工,满足企业常年生产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76-13577,13583
以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为例,指出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文化和考古价值,强调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提高市场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该前提下对淮阳"泥泥狗"实施深度商品开发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既是旅游开发的需要,也是"泥泥狗"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大量调研,对"泥泥狗"旅游商品设计开发进行了商品定位;将目标人群分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游客、儿童3类进行定位;对消费者心理进行调查和研究,进而提出了"泥泥狗"的设计方向,强调应通过形象识别设计树立品牌形象、通过创意产品设计开拓新的思路、通过产品组合设计扩展产品销路。以期为"泥泥狗"的旅游商品开发提供设计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60年代,广大农村还有人穿泥屐,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胶鞋的出现,泥屐在民间服饰民俗中逐渐消失。泥屐,顾名思义就是雨用之具。《辞海》:"木底鞋,有齿,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后汉书·五行志一》:"延熹中,京都长者皆著木屐,妇女始嫁至,作漆画五采为系。""《辞海》:"戴良嫁女,布裳木屐。"如此看来,木屐在当时相当流行和贵重,南  相似文献   

20.
孙春霞 《河北农业》2004,(10):30-31
说到农民种田,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以及“麦一种,手一拱”等情形。而如今,河北省三河市农民改变了传统农民的形象,他们种田种出了新面貌——庄稼住进“棚室工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