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先秦礼学中,人们将世间的器物划分为祭器与养器两种类型,这是基于神圣与世俗两重世界的理论;而将礼器分为祭器与明器两类,则是依照存在人与鬼神的两个世界的理论。周人在死者的随葬品中,兼用这两种器具,正是灵魂禁忌潜在地表现出理智与情感两种矛盾的反映,礼的器具下蕴含着深刻的礼意。礼意依存于礼器的朴素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于道器关系的沉思。  相似文献   

2.
茶具概述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100-108,126
一.茶具定义茶具就是饮茶的器具,古代也称为茶器或汤器。在古代茶具是指种茶、制茶的用具,如陆羽《茶经.二之具》中所列嬴、灶、甑、杵臼、规、承、衤詹、芘莉、、朴、焙、贯、穿、育等,《茶经.三之造》中就说制茶工序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可见上述14种都是采茶、制茶的工具。《茶经.四之器》记载的一些煮茶器具才是真正的茶具。如风炉、■、炭木过、火、钅复、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等,都是唐代煮茶的器具。又如…  相似文献   

3.
在旅顺博物馆“历史文物专题陈列”展览中,有一件小巧别致的器物——汉代磨具。该磨1929年出土于旅顺南山里汉墓中。为一陶制明器。器高7.4厘米,直径为8厘米。陶磨为抟制而成。整体可分三层,底层  相似文献   

4.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121-123,153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是在茶圣陆羽死后69年(公元873年)封藏的,这是陆羽生前没有见过的,也是《茶经》没有记载过的茶具,其规格之高,品种之全,价值之昂贵,都是前所未有的,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器物的工艺价值之大自不必说,仅就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意义来说也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但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唐代皇宫煮茶的整套器具,了解其煮茶的整个程序,加深了对《茶经.五之煮》有关煮茶过程的理解,也让我们得以想象当年皇宫举行“清明宴”时的豪华气派,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作为中国茶文化四个组成部分的最高层次“宫廷茶文化”的历…  相似文献   

5.
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它对史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除了石器以外,还有骨器和蚌器等,它们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去比较注重石器的研究,骨制和蚌制生产工具却投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统称为蚌器,也包括其它一些介壳类为原料的制品。有的文章依文献称蚌器为蜃器,不过《周礼·地官·掌蜃》所说的“蜃器”,是指“蜃饰”之器,即今谓之的螺钿。所以,还是应当把由介壳类材料制成的器物都泛称为蚌器,而不能以蜃器一称代之。我国新石器时代蚌器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蚌器种类多,基本上可以划为三大类:一是生  相似文献   

6.
正一、所需材料普通A4打印纸、废旧书本纸、剪刀、尺子、笔、板子。二、制作步骤1.将图1最上方的图形打印,然后剪下来。此图形可直接使用,或是按形状更改尺寸。2.取废旧杂志的纸张依图形轮廓剪下来(如图2,虚线不要剪)。3.依虚线仔细折出翻滚纸翼,注意:纸翼上、下的长条区域为一朝上、一朝下(如图3)。而左、右两边可以同时朝上,也可以一上一下。4.完成后,先试飞(如图4)。将翻滚纸翼拿高之后放下,观察纸翼  相似文献   

7.
灯影牛肉属于四川风味食品,系牛后腿的腱子肉切片后,经腌、晾、烘、蒸、炸、炒等工序制作而成。因肉片薄而宽,可以透过灯影有民间皮影戏的效果而得名。成品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陶井模型是广西汉墓中最为常见明器之一,其出土数量较多,类型复杂多样,并具有地方特色。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广西汉墓中出土的陶井明器进行型式分析,并将广西汉墓出土的陶井明器与中原地区以及广西相邻的广东、湖南两地所出陶井明器进行对比研究,论证了广西汉代陶井明器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9.
五凤熏炉     
五凤熏炉,汉代器物,通高20厘米,直径21.5厘米,1989年出土于焦作嘉禾屯。熏炉,就是专门用来熏香的器物。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在室内薰香的习俗,并开始制作熏香的器物。但专门为  相似文献   

10.
一、莜面栲栳 莜麦,也称油面,为黑色粮食类食品之一.莜麦经炒制后磨成的面,色泽较深暗,莜面栲栳多为手工制作,要求手艺娴熟.做法:将莜面揉好.趁热操作,先将面团揪成质量约10克的小剂子,用力推成长3.5厘米、宽2厘米的薄片状,并卷成中间空的圆筒.经手艺高超者手工推成的栲栳薄如纸,柔如绸,食之筋道,别具风味.  相似文献   

11.
张兴长 《福建农业》2006,(12):31-31
都说“喝豆浆保健康”,但是,只有饮用优质豆浆,才能起到滋养身体、促进健康的作用。此外喝豆浆还要注意些卫生常识及卫生要求如,制作豆浆的人要健康、干净整洁,制作豆浆的器具要清洁干净无污染,这样才能保证豆浆的制作安全。  相似文献   

12.
《甘肃农业》2015,(3):62-63
<正>糊春牛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做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相似文献   

13.
古代人民在渔猎社会中,可能就用竹或草编制的器具开展捕鱼活动。这种竹或草编制的捕鱼器具,其名称经历一个筌、篊、扈、鱼梁和箔的异名过程,是有较悠久的历史的。战国时就有记载:“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据此可见,筌从竹,也从草(荃),是竹或草编制的;这种筌制作简单,使用后就被弃之,也算是“忘”吧?这是竹(草)制捕鱼工具的较早记载,也是箔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对<白沙宋墓>一书注释引用的文献资料,提出了三点不同看法:一,墓室埏道,在司马光<书仪>卷七应该是"深若干尺";二,灌锡灌铁使墓室建筑结构坚固的方法,并未成为常规;三,纸明器用于祭祀,与随葬物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正这里介绍的弓,不是弓箭之弓,战争、狩猎之弓,而是旧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和计算单位。一弓1.6米,360弓为一里,240平方弓为一亩。弓手,也叫持弓人。《辞海》:"古代用木制弓形器具丈量土地的人。"《周礼·量人》:"1.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2.营军之垒,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  相似文献   

16.
雕塑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利用各种质材通过雕凿或捏塑形成的造型艺术,它以立体美去感动人,涉及文化、历史、环境、空间、视觉、审美等多个领域,它的成长为城市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雕塑作品,中国的雕塑艺术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反映,随着发展规律也有着起伏的不同。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出现具有实用功能的器具和图腾崇拜的礼器,这些器物往往采取雕塑的形式出现(如陶器、青铜器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后又出现独立的雕塑品。  相似文献   

17.
二、良种选育新疆核桃良种选育工作比内地其它省区早十几年,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最初由严兆福副研究员负责,到1978年选育出卡卡孜(纸皮)、扎71号、扎200号、扎210号、扎343号和扎346号等6个核桃品种,并荣获1978年自治区科技大会优秀成果奖。扎343品种后来入选国家级核桃品种。1976~1982年间,在全国核桃良种选优热潮的  相似文献   

18.
<正>灯影牛肉属于四川风味食品,系牛后腿的腱子肉切片后,经腌、晾、烘、蒸、炸、炒等工序制作而成。因肉片薄而宽,可以透过灯影有民间皮影戏的效果而得名。成品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穷。一、选料:选用牛身的背扭肉、腿心肉作原料。有内筋的肉不能开片,过  相似文献   

19.
赵崔莉 《古今农业》2007,(1):100-107
清代皖江流域的圩区中,圩民拥有相似的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皖江圩区宗教信仰形式多样,普遍建有寺庙庵堂,并有举行家祭的传统。皖江圩区祭祀既具有其它地方祭祀的共性,也体现出圩区的特点:首先是对保护圩区农业安全神灵的格外崇拜,体现出重农观念。第二,许多对圩区做出卓越贡献的官绅成为圩民祭祀之神。这些神灵都是保佑圩区风调雨顺、为农业、渔业消灾避难的庇护之神。通过祭祀活动的举行,圩民之间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漏斗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此后作为中国传统器具而存在于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对于研究古代饮食、医疗、农业、建筑、科技、军事等内容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实物可知,漏斗自新石器时期出现以来,经过西周至元代的过渡期,在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器物形态趋向多样,功能用途也从最初的取水器逐渐扩展为制酒用器、制陶用器、饮食用器、建筑用器、医疗用器、农业用器、工业用器、军事用器、陈设器、礼器等诸多类型,而其功能用途之流变则是缘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于漏斗功能需求的多元与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