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本地牛生产性能,70年代末,我省农区各县建起了一批区、乡牛改冷配站,推广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牛进行改良收效显著.80年代以后,国家逐渐取消了对牛改的补贴,我省90%以上的冷配站由于参配牛头数少,配种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而难以维持和发展,影响了牛的品改进展.汉源县长期坚持牛改工作,在稳中求发展成效显著.为此,笔者对汉源县牛改冷配站的办站形式、效益及管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冷配站的办站形式及管理1.1 办站形式.汉源县于1979年建立冷配站开展牛改工作,到1991年已建立九襄和市荣两个冷配站,1992年起先后增建青溪、富庄和安乐三个站.其中,九襄站为县畜牧局独办,输精员为全民所有制职工,专职从事牛改输精,其工资、福利等由县局发给;市荣、青溪、富庄和安乐四个站为县畜牧局和乡畜牧兽医站联办,县局提供牛改所需设备、液氮、冻精等,乡站提供场地和输精人员,输精员为集体所有制职工,兼职从事猪改输精或饲料兽药销售等工作,其工资、福利等由乡站发给.  相似文献   

2.
<正>1998~2004年祁连县的黄牛冷配改良工作取得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全县从2004年起在农区实施了牛改育肥,作法如下:1加强领导,严格实行牛改冷配工作双轨目标责任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以及业务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我省牛品种改良工作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底,全省已建牛改冷配站1085个,年冷配母牛约20万头,产犊率有很大提高。但新建的牛改点和老的牛改点比较发展极不平衡,冷配产犊率高低相差46.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母牛冷配空怀率高,产犊率低是当前牛改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据笔者数次深入基层牛改冷配站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分析认为,提高牛改冷配受胎产犊率,生产中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1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基本功训练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4.
198 8— 1998年我县的黄牛冷配改良工作取得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 ,我县从 1999年起在农区实施了牛改育肥扶贫项目 ,作法如下 :1 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实行牛改冷配工作双轨目标责任制首先成立了县、镇 (乡 )、村牛改行政领导小组和以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为主的业务领导小组 ,一级一级分别签订行政、业务双轨责任书 ,一级管理一级 ,一级负责一级 ,共同狠抓此项工作 ,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 ,年终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与晋升、晋级、年终奖金直接挂钩 ,领导小组直接分等级进行考核 ,狠抓落实。2 筹备资金 ,建立牛改点在明确项目的必要性和健全…  相似文献   

5.
近来 ,我们在广元市的剑阁、苍溪、旺苍、广元市中区等地对牛改工作进行了一次调查 :1999年 ,全市共建成牛冷配改良站点 10 5个 ,共冷配改良牛 2 930 2头 ,其中黄牛有 14131头 ,水牛有 15 171头。此外 ,还在较偏远地区利用良种及高代杂交牛改良本地牛 13835头。今年上半年 ,牛改良冷配点增加到 10 7个 ,共改良配种 12 733头 ,其中黄牛 6 80 7头 ,水牛5 92 6头。广元市通过抓牛改工作 ,一方面使本地牛的品质上了一个台阶 ,为今后肉牛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 ,牛改还增加了养牛农户的经济收益 ,为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1 …  相似文献   

6.
中江县为加快肉牛产业化基地建设 ,把牛的杂交改良作为突破口。一是抓牛改基础设施建设。去冬今春 ,2 2个肉牛基地项目乡镇投资 30多万元 ,新建牛冷配站 (点 ) 2 6个 ,标准化操作室和输精场地 1 2 5 2平方米。县畜牧局无偿将 2 6套液氮罐、显微镜和输精设备送到各站 (点 )。目前 ,中江县中、北片良种肉牛改良服务网已基本形成。二是抓淘汰劣种公牛。全县共淘汰土、劣种公牛 1 4 3头 ,保证了牛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抓牛的品改宣传及技术培训工作。四是抓牛改责任制的落实。各项目乡镇与村、社签订了牛改目标责任书 ,实行奖励政策 ,提高了农…  相似文献   

7.
1996年,安福县委、县政府已把黄牛生产列为特色农业攻坚战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促进养牛业向肉用方向发展,各部门认识统一,共商对策,主攻黄牛改良和秸秆氨化、饲料青贮,推广分段饲养、短期育肥技术。从4月份开始,该县在牛改重点乡阉割非种用劣质公牛772头、良种牛冻精冷配1896头、建氨化池20O余m3,短期内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措施如下:1领导重视责任到人县和各牛改重点乡(镇)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领导同志任正、副组长,配备了专人抓。把牛改纳入干部工作实绩考评内容、建立目标责任制,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目标责…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起,江西省高安市实施"肉牛良种工程",把肉牛生产当作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来抓,当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工程来抓。经过近3年努力,他们在牛改冷配、杂交良种母牛保护、种草、肉牛生产适用技术推广运用、规模养牛、肉牛流通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他们的主要作法是: 以牛改冷配为突破口。把牛改冷配作为肉牛生产的突破口来抓:一是把牛改冷配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以政府名义把任务下达到各乡镇;二是明确责任,实行双重考核。把牛改任务完成好坏作为市政府考核各乡镇政府、市局考核各基层畜牧兽医站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进一步完善乡级人工授精站,加快建设村级人工授精点,延伸冷配服务,提高冷配率。目前全市有乡级人工授精站23个,村级人工投精点10个;四是积极推广运用细管冻精新技术,提高冷配受胎率。  相似文献   

9.
贵德县黄牛改良工作始于五十年代,多用本交和鲜精配种,到八十年代初,引入冻精冷配新技术,近几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加上秸秆氨化养牛技术的推广,使广大群众养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全县牛改工作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1987-1997年我县的黄牛冷配改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1997年后,由于农民偿到了牛改的甜头,故在八宝镇、扎麻什乡兴起了一个改良高潮,使牛改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鉴于此,1998年,祁连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牛改工作列入扶贫富民种子工程,加强领导,制定措施,加大牛改资金投入力度,筹集45万元.新  相似文献   

11.
我县是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之一,1978年秋开展牛的冻精配种改良试点以来,先后引进9种国外良种牛冻精,在全县79个乡布局了68个输精点,改良本地黄牛和水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年来牛改工作出现了“养牛户不愿牵牛冻配,输精员不愿搞冻配,基层领导不如以前重视冻配”的被动局面,使冻配头数从1982年开始逐年减少。我站曾多次组织力量,进行队  相似文献   

12.
1基本情况大通县2005年末存栏牛12.68万头,出栏7.35万头,出售6.59万头,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58.83%、52.29%,牛肉7425t,占肉类总产量的30.7%,实现产值8033万元,占畜牧业产值的47.96%。全县共有牛改点41处,其中乡站牛改点24处,个体牛改点16处,国营农牧场1处。2005年完成牛改2025  相似文献   

13.
提高牛冷冻精液人工配种受胎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全国掀起了“肉牛热”,肉牛生产大户相继涌现,役牛改肉牛的杂交改良工作广为养牛户所接受,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1976年我县就开展了牛常温人工授精,1999年我县建立牛品种改良站9个,实行午冷冻精液入工输精,至去年十一月底共冷配牛312头,复配27头,实受胎母牛285头,受胎率达90.4%,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反复摸索探讨,要提高牛冷冻精液人工配种受胎率,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1影响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因素分析常说的“三率”是指受配率、受胎率、繁殖成活率,见表1。计算公式如下:在生产中,可以根据…  相似文献   

14.
牛冷配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过去发展奶牛、耕牛需要推广牛冷配技术,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菜篮子工程中的肉牛生产更需要推广这一畜牧科技成果.我市1994年全市有牛冷配点12个.共配种853头,1995年产杂交牛717头.受胎牛90y0.1995年配种上千头.1996年牛冷配点可望再增加5个.本人在畜牧工作站工作Ic年,从199(}年起兼抓畜禽品改工作,为推进今后牛冷配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现就我从事这项技术推广和管理对几千头牛冷配之所以取得成功和发展谈点个人看法与体会.l配种员的选择确定我们现12个牛冷配点的配种员.都是牲猪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15.
1存在问题 一是许多地方牛改年年搞,杂交牛难看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亟待改变,如不少人认为杂交牛呆笨,耕田不如本地牛,采食量又大,感到饲养杂交牛不合算等。二是兴办的肉牛育肥场未发挥好的示范作用。不少肉牛育肥场舍不得投入,科学饲养水平低,肉牛长得慢,效益低下,有的甚至亏本倒闭。三是配种受胎率仍较低。全区受胎率平均低于60%,农户牵牛次数多就有埋怨情绪,冷配积极性不高。四是肉牛及其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全区肉牛产业化格局未形成,农户养了牛不知往哪儿卖。五是此项工作上热下不热。省市区对牛改和肉牛生产抓得紧,…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养牛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是,牛冷配受胎率偏低一直困扰着养牛业的发展。笔者从事牛冷配工作近20年,现就提高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浅谈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泌阳是全省畜牧大县和养牛大县,大牲畜及黄牛存栏连续3年均居全省第一位。县畜牧局着眼黄牛改良做文章,加强家畜冷配改良站点建设与管理,大幅度提高了我县黄牛品种质量和畜牧业经济效益。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家畜冷配改良站点134个,共有冷配技术人员196名,年冷配改良黄牛15万头以上,全县黄牛改良率已达到52%,仅黄牛改良工作每年为全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6000多万元。为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家畜改良服务网络。2001年开始我县对现有家畜人工授精站点进行整顿,通过三年的规范化建设,严格的监督管理,使全县的家畜改良工作基本走上了规范化道…  相似文献   

18.
<正>高安从2000年起在全市实施牛产业建设,把品种改良当作重中之重,经过1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年牛改冷配1.1万头,杂交母牛存栏8000头,分别是1999年的2.7倍和2.5倍,且呈强劲发展势头。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牛品种改良工作(以下简称“牛改” )开展了近30年,贵州省种公牛站也经历了从“新建-改建-扩建”3个阶段,目前已形成存栏6个品种50头种公牛(其中:采精公牛35头)的国家级重点种公牛站,2005年生产细管冻精45万余支,基本满足了贵州省牛改工作的需要。牛改已由原来的二元杂交生产役肉兼用牛发展到三元或级进杂交生产商品肉牛的格局,到2005年底,贵州省牛改点达2324个,专业人工授精输精员达3039人,输配数达到42.69万头,产犊率达54.10%。形成了省、地、县三级服务推广网络和较为完善的牛改繁育体系,牛改工作为贵州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推广牛改冷配技术,改良地方牛品种,可使杂一代的肉牛产肉性能提高20%~30%,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提高牛改冷配受胎率,笔者通过多年学习和实践推广,总结出如下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1操作技术要点原则是手法要轻、慢、缓。首先将母牛进行四栏或三栏保定,术前用酒精对输精枪消毒,再用清水将其清洗并擦干。左手戴好长臂手套,用肥皂水润滑后,轻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