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楼平  王伟毅 《蚕桑通报》2008,39(2):36-37
1新昌县蚕茧质量现状 新昌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至少有2500年,是浙江省古老的重点蚕区之一。1949年产茧52t,2006年为1357t,比1949年增长了25.1倍。特别是1994年养蚕67235张。产茧2663t,创历史最高纪录。历史上新昌的蚕茧质量久负盛名,在浙江省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蚕茧收购体制和收购方式的变化,蚕茧质量逐年下降,特别是蚕茧的解舒率,近几年在50%左右徘徊,已严重影响到蚕茧的收购价格和蚕农收入的提高,也进一步制约了我县蚕桑生产的稳定与发展。2005~2007年我县茧质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东蚕桑生产的现状,研究如何才能稳定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已经摆到议事日程,现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1992年广东蚕桑生产情况据统计,1992年全省有13个市、57个县(区)种桑养蚕,投产桑地面积26,566.6公顷,其中旱地和河滩地桑占67%,水田桑占33%。发种165万张,比1991年增加21.4%,蚕茧生产持续5年获得大幅度增产,1992年产茧41,339吨,比1991年增产16.1%,创建国以来广东蚕茧产量的最高纪录,平均1/15公顷桑产茧103.74kg,收购蚕茧35,600吨,比1991年增17.4%。  相似文献   

3.
发展广东蚕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上广东是我国主要产茧省之一。1922年产茧量达到75000吨,是广东有蚕业史以来蚕茧产量的最高纪录。建国以来至90年代初期,我省的产茧量一直稳居全  相似文献   

4.
<正> 我县横泾乡南章村地处东太湖之畔,田多劳紧,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逐年拓桑养蚕,走出了一条三业协调、发展蚕桑、共同致富的道路。该村1983年时蚕茧产量仅3.975吨,茧款只有1.68万元;1984年拓植桑树600亩,1985年率先进入苏州市50吨茧村的行列,产茧60.6吨,至今已连续八年保持全市村级产茧冠军。1992年总产茧又首先突破200吨,茧款收入超过200万,在这八年之中南章村共向国家出售蚕茧970吨,蚕农经济收入88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县重要的蚕茧基地。  相似文献   

5.
一我区蚕茧生产形势 我区桑蚕茧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蚕茧产量只有1650吨,1985年4725吨,1990年7450吨,1992年产茧达到1.83万吨。1993年桑园面积1.4万公顷,发种量70万张,鲜茧产量1.65万吨,比1992年减产8.2%。  相似文献   

6.
黄家德 《广西蚕业》1999,36(1):37-39
90年代以来,我县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峰又落低谷的过程。年产鲜茧量1990年为160吨,最高的1992年为456吨,以后逐年减少,到1997年仅有97吨。1990年至1997年的8年间,蚕茧年增减幅度在55.3%以上的有4年,最大的1991年达75%。我县蚕桑生产为什么这样不?..  相似文献   

7.
一、蚕业生产现状射洪县是四川省盆中丘陵地区重点蚕区之一.自1990年起,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实施十万担(5000吨)蚕茧工程建设,全县蚕茧总量由原来的年产茧2655吨发展到1994年产茧5000吨的规模,全年全行业总产值达到17200万元,向国家上缴财税金额达1310万元.成为我县工农业生产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和税收大户(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为振兴发展我县的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但是,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我县的蚕业生产与全国多数  相似文献   

8.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十五年来,广东蚕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完成了蚕茧主产区从珠江三角洲向湛江、茂名、肇庆、韶关、清远、河源等地区的战略转移;蚕茧产量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1992年产茧41000吨比1979年产茧19500吨翻了一番;生丝品位不断提高,平均生丝等级1992年为2A+32比1979年A+43将近提高了一个等级,已超过1974年2A+19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家蚕品种的不断育成使蚕品种改良更新所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一) 茂名市是省内大蚕区之一,早在三、四十年代,这里的高州县、化州县就有蚕桑生产。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茂名市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茂名市所屑的高州、化州、电白、信宜四县及茂南区都有蚕桑生产。一九九○年全市桑园总面积为38428亩(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八五年为41000亩),产茧3790吨(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八三年为4250吨)。两项均约占全省的1/5。化州县是全国蚕茧基地县,一九七六年产茧超万担,一九九○年产茧超  相似文献   

11.
高州县沿鉴江两岸有大量适桑土地。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曾利用这些低洼地、河滩地、山坡地种桑,年产茧100吨左右。1980年之后,采取“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稳步发展”的方针,到1985年全县桑面积达到25462亩,年产茧1500吨左右,创全县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蚕桑生产急剧下降,但年产茧量仍一直保持在500吨以上,且从1088年开始,蚕桑生产又有了回升的势头。据1989年底统计,全县桑面积达8753亩,比最低潮的1987年底4574亩增加91%。1989年投产面积为5707亩,发放蚕种28307张,比1988年25613张增加10.5%,产茧745吨,比1988年640吨增产16.4%,平均单张产茧24.9公斤,是历史最高纪录。高州县蚕桑生产之所以得到恢复发  相似文献   

12.
我县常乐镇的平心、阳月、火星、莲北等4个村,是自治区的蚕茧商品基地村.按原规划,在3~5年内年产鲜蚕茧达50吨以上.“50吨茧村”是1984年选定的,先是平心、阳月、火星三个村,后来又增加一个莲北村.通过多年的努力,“50吨茧村”的桑园面积、杂交良种桑的推广、单位面积产茧量、产值、单张蚕种产茧量已先后达到或超过原定的6项指标要求,各村的年产茧量已超50吨,其中年产茧最多的阳月村,1990年产蚕茧已达100.4吨,莲北村定点较晚,也已达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贯彻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中,我县八一年蚕茧生产又获丰收,产量、质量、产值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产茧66687担,比历史最高的八。年增产3478担,增长5.5%。蚕桑生产逐步发展成为我县的重要骨干副业,对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副、工的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四万亩桑田,不足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今年蚕茧及副产品的产值达1500多万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的10%左右,平均每亩桑田产值330多元;伐下桑条15万担左右,可解决一万农户的烧草;十  相似文献   

14.
解放后,我区蚕茧生产有了发展.五十年代,年产茧量在2000~3000担左右,1958年,产茧量曾跃到5000担,1959年以后,一度跌下,年产茧只有580担;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蚕茧产量逐年回升,但均未达到万担水平.1971年我区蚕茧产量开始达到万担水平并连年增产.1984年蚕茧产量超过了广西历史最高水平,达66011担(历史最高水平是1983年65,00担)、1985年出现更大的突破,年产茧10万担,涌现出三个万担县.蚕茧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区缫丝工业的发展,全区先后开办了7个缫丝厂.  相似文献   

15.
粱方 《广西蚕业》1995,32(2):54-55
我县的桑蚕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建设,现年产茧50吨以上的村还有四个:即良塘、良田、清耳、靖西。10多年的风风雨雨.生产时起时落,这四个村算是经受住考验,现已基本稳定下来,每年都完成或超额完成年产蚕茧50吨的任务。1994年良塘村产茧60.76  相似文献   

16.
广西农业厅于1994年就在全区建立蚕茧生产基地作了布置,要求产区分期分批建设一批年产蚕茧千担的“千担茧村”(50吨)。不少产区“千担蚕村”建设进展较快,但在贫困山区还有一定的难度。从我县文化村去年步入年产茧50吨的情况看,只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抓住“科技兴蚕”不放,促其实现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我县是自治区桑蚕茧生产基地县之一,1988年至1992年间,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产值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1989年桑园面积304公顷,养蚕1.6万张,产茧325吨,1990年桑园面积561.6公顷,养蚕28440张,产茧696.1吨。1991年桑园765.8公顷,养蚕37611张,产茧812吨。1992年桑园890公顷,养蚕43.194张,产茧1047.7吨。这几年间养蚕收入超万元的农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省的栽桑养蚕和丝绸生产具有悠久历史。据《中国统计提要廿四专辑》记载,1918年陕西产蚕茧28万担(1.4万吨),占全国产茧量的11.49%,仅次于浙江和江苏,居全国第三位。以后由于历史上天灾人祸种种摧残,到解放前夕陕西的茧、丝、绸业已奄奄一息,濒临绝境。1949年全省仅产茧0.65万担(325吨),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解放后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农业多种经营方针的贯彻落实,1992年我省产茧量达1.3万吨,占全国产茧量的1.99%,为解放后最高产量。全国1992年产茧67.8  相似文献   

19.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一九八三年桑园面积6万多亩,蚕茧产量35.51万公斤,创我县历史最高纪录,名列全省第三。自1984年起,蚕桑生产开始停滞不前,蚕茧产量徘徊在35万公斤左右,退至全省第五。蚕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广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均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栽桑养蚕,缫丝织绸,进行简单的再生产.到清末和国民前期,养蚕业得到较迅速的发展,1931年产鲜茧3250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后来因战争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至1949年产鲜茧量仅95吨.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得到恢复,1979年产鲜茧1650吨.改革开放以来,蚕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至1984年恢复到1931年的历史产量水平.1985年突破年产鲜茧5000吨.尔后,因蚕茧收购价格下浮,茧贱伤农,蚕农大量挖桑,产量急剧下降.1987年降至3282吨,经此挫折教训,调整了茧价,1989年又恢复到1985年的产量水平;1990年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