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研究以快速测定代谢能的方法为对照,按 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用猪小肠液离体消化测定向日葵仁饼、粕的离体消化能的条件进行了选优,用优选的条件对46个向日葵仁饼、粕的 IVDE 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H=7.6、时间为4小时、温度为39℃时,测定的向日葵仁饼、粕的 IVDE 与实测的表观代谢能(AME)符合度较好.向日葵仁饼的 IVDE 与 AME 呈强相关关系(r=0.96),向日葵仁粕的 IVDE 与 AME 亦呈强相关关系(r=0.91).  相似文献   

3.
随着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对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的精度和效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Sibbald氏AME、TME评定体系耗时费力,已经不能适应饲料的快速评定要求。为简化饲料代谢能的测定方法,许多学者探索不直接依赖实验动物的间接估测方法。其中一项重大成果就是离体消化法。Sakamoto等(1980)和Clunies等(1984)将这种方法用于估测家禽饲料的氮校正表现代谢能(AMEn)。随后又有不少学者做了类似的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在家禽饲料代谢能快速估测方面,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总结前人试验结果,分析离体法用于家禽饲料代谢能估测的可行性,讨论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木聚糖酶对肉仔鸡饲料代谢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木聚糖酶对肉仔鸡不同类型日粮的代谢能值的影响,将细菌性内切木聚糖酶,酶A,活性5 000 IU/g和活性各为2 500 IU/g的真菌性外切糖酶和细菌性内切酶的复合木聚糖酶,酶B,分别添加到代谢能为12.13MJ/kg的6种类型日粮中,试验结果表明:在肉仔鸡1~3周龄,酶A显著提高玉米豆粕棉粕和玉米小麦豆粕菜粕型日粮的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酶B显著提高除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外其他类型日粮的AME与TME(P<0.05)。在肉仔鸡4~6周龄,2种木聚糖酶都提高了玉米小麦豆粕和玉米小麦豆粕棉粕型日粮的AME和TME(P<0.10)。前期,酶A在玉米豆粕棉粕和玉米小麦豆粕菜粕型日粮中效果显著,1 000 IU酶A代谢能0.62~0.68 MJ/kg,酶B在除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外的其他类型日粮中效果均显著,1 000 IU的代谢能为0.41~2.01 MJ/kg;后期,2种木聚糖酶在玉米小麦豆粕和玉米小麦豆粕棉粕型日粮中效果显著,1 000 IU酶A的代谢能为0.34~0.53 MJ/kg,1 000 IU酶B的代谢能为0.38~0.54 MJ/kg。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黑豆其表观代谢能(AME)值不同。将粗纤维、粗蛋白、有机物分别与AME建立一元、二元,三元回归方程并进行X~2检验。得出的结论是:用一元回归方程推算AME值既简单又较精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体外法(仿生消化法)测定的玉米的酶水解物能值(EHGE)与体内法(动物试验法)测定的真代谢能(TME)进行比较,筛选快速、准确估测饲料能值的方法。体内法采用动物试验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TME,选用504只21日龄AA肉仔鸡,按体质量均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其中6个处理分别饲喂6个地区玉米饲料原料,另外1个处理为饥饿组,测定其内源能量代谢,试验期3 d。体外法采用仿生消化法进行仿生消化试验测定EHGE,6个地区玉米饲料原料设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2根消化管。结果表明:体外法测定的EHGE和体内法测定的TME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体外法测定的EHGE的变异系数在0.21%~0.87%,而体内法测定的TEM的变异系数在0.98%~4.12%,体外法测定的EHGE对体内法测定的TME的估计偏差均在2%以内,体外法测定的EHGE与体内法测定的TME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5)。可见,用体外法测定的EHGE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达到了估测体内法TME的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评价日粮的代谢能。  相似文献   

9.
(1)用 Sibbald 生物学试验方法,实测了5种来源各异的葵籽饼饲料的表观代谢能(AME)及真代谢能(TME)。其(AME)值分别为:10.00±1.02,9.42±1.54,8.68±0.96,6.83±1.04和11.81±2.15(MJ/kg);其TME值分别为:12.82±1.95,12.85±1.39,10.64±0.63,10.38±0.81和13.81±1.95(MJ/kg)。(2)利用择优回归方法建立了AME和TME(y)对饲料粗蛋白质(CP)和粗纤维(CF)的最优回归方程:Y_(AME(MJ/kg))=24.780-0.025CP_((g/kg))-0.049CF_((g/kg))Y_(TME(MJ/kg))=25.280-0.022CP_((g/kg))-0.040CF_((g/kg))。二元回归及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达极显著(P<0.01)。(3)观察了不同纤维水平的葵籽饼饲料及不同采食量对内源排泄物和内源能的作用,发现有后遗影响。(4)t检验结果,葵籽饼的AME与ME_n值差异极显著(P<0.01),且前者标准误大于后者。因此,用尚未成年公鸡进行高蛋白饲料的代谢能值测定时,N沉积校正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22日龄爱拔益加商品代肉仔鸡19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公母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以玉米、豆粕、棉粕、菜粕为基础原料配制的4种日粮.收集部分排泄物,测定玉米、豆粕、棉粕、菜粕的AME和AMEn.结果表明:豆粕和棉粕中,公鸡的AMEn显著高于母鸡(P<0.05);试鸡性别对玉米和菜粕的AME和AMEn无显著影响(P>0.05);玉米、豆粕、棉粕、菜粕AME和AMEn利用率在公母鸡间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AME和AMEn利用率在数值上有高于母鸡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8日龄肉仔鸡玉米、豆粕、棉粕、菜粕的AME分别是14.82、12.10、11.17、9.79 MJ/kg.AMEn分别是14.80、11.81、10.81、9.60MJ/kg.  相似文献   

11.
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代谢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00日龄海兰褐父母代种公鸡16只,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用饥饿法测定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代谢能,结果为: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总能(GE)分别为18.80MJ·kg-1和18.85MJ·kg-1;优质蛋白玉米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高于普通玉米(分别高0.07MJ·kg-1和0.08MJ·kg-1),差异不显著(P>0.1);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真代谢能(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值接近(P>0.1),分别为16.29MJ·kg-1和16.30MJ·kg-1;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值相等,均为16.26MJ·kg-1。优质蛋白玉米能量的表观利用率、氮校正表观利用率、真利用率和氮校正真利用率数值上高于普通玉米,分别为77.02%和76.45%、77.50%和76.88%、86.65%和86.47%,86.49%和86.26%,但差异不显著(P>0.1)。表明: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在能量的可利用性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0~21日龄岭南黄雏鸡代谢能需求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600羽0日龄岭南黄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120只,公母各半并分栏饲养,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88、12.19、12.92、13.22和13.60MJ/kg,粗蛋白水平为21%(w),其他营养成分各组基本一致.试验期21d.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0—21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饲粮代谢能需要量为公鸡:12,19MJ/kg,母鸡:12.92MJ/kg.根据饲养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结果,对0—21日龄岭南黄鸡每日食入代谢能和每单位代谢体质量沉积净能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0—21日龄黄羽肉鸡每单位代谢体质量的维持代谢能值为580.33kJ/d,增质量代谢能转化为沉积净能的效率为53.05%.  相似文献   

13.
强饲法测定鹅饲料代谢能适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年扬州鹅公鹅为试验对象,以玉米-豆粕型、玉米-豆粕-苜蓿粉型和玉米-豆粕一麸皮型3种不同类型的饲料为试验日粮,探讨不同强饲量和排泄物收集时间对鹅饲料代谢能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饲量和排泄物收集时间对代谢能测定值的影响因饲料类型不同而异。其中鹅对玉米-豆粕型和玉米-豆粕-麸皮型饲料的代谢能值随强饲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对玉米-豆粕-苜蓿粉型饲料的代谢能值随强饲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论饲料类型如何,强饲80g与强饲100g测得的代谢能值无显著差异;随着排泄物收集时间的延长,测得的代谢能值逐渐减小。其中玉米一豆粕型和玉米-豆粕-麸皮型饲料,16h后各收集时段的代谢能值差异不显著;而玉米-豆粕-苜蓿粉型饲料的代谢能值在收集排泄物20h后转为稳定。综合试验过程中不同强饲量条件,结合鹅体重损失、氮平衡及强饲后生物学表现,采用强饲法测定鹅饲料代谢能时,强饲量以80~100g为宜,排泄物收集时间以20~24h为宜。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动物体组织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着代谢,其代谢产物一部分由消化道随粪排出叫粪中代粪物质或代谢粪,另一部分由尿排出叫尿中内源物质或内源尿。这两部分物质中仍然含有一定能量分别称之为代谢粪能(FE_m)和内源尿能(UE_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代谢能(ME)和蛋白质(CP)水平对产蛋高峰期(30—39周龄)岭南黄羽肉种鸡生长性能、产蛋性能和孵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ME:11.09、11.51和11.92 MJ•kg-1)×3(CP:15.5%、16.5%和17.5%)两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 134只健康的30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父母代肉种鸡,随机分成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试验期10周。统计各个重复的体增重、料蛋比、产蛋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种蛋破损率、不合格蛋比率、受精率、18日活胚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结果】(1)11.92 MJ•kg-1ME处理组试验鸡只的体增重显著高于11.51 MJ•kg-1ME处理组(P<0.05),极显著高于11.09 MJ•kg-1ME处理组(P<0.01),其料蛋比显著低于11.51和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而CP水平对试验鸡只的体增重和料蛋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2)产蛋性能:11.92 MJ•kg-1ME处理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最高(P<0.01);11.51和11.92 MJ•kg-1ME处理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11.92 MJ•kg-1ME处理组种蛋破损率也高于11.51和11.09 MJ•kg-1ME处理组(P<0.05);不合格蛋比率以11.09 MJ•kg-1ME处理组最高(P<0.05),ME和CP水平对试验鸡只不合格蛋比率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与CP 15.5%处理组相比,日粮CP水平为16.5%和17.5%时,显著提高了平均蛋重,并显著降低了种蛋破损率(P<0.05);(3)孵化指标:日粮ME为11.92 MJ•kg-1或CP为16.5%时,雏鸡初生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但各处理组的受精率、18日活胚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0—39周龄岭南黄羽肉种鸡获得最佳繁殖性能的日粮适宜ME和CP水平分别为11.92 MJ•kg-1和16.5%,每日ME和CP需要量分别为1.55 MJ和21.45 g。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代谢能测定、饲养和屠宰试验,得到绍鸭在不同产蛋时期的代谢能需要量值.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绍鸭产蛋前期代谢能的需要量为MER=845.07×W0.75+42.67×△Wg+16.50×△We;产蛋后期代谢能的需要量为MER=845.07×W0.75+12.99×△We;产蛋代谢能的转化效率前后期分别为43.31%和56.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43-63日龄阶段饲粮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方法】试验采用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ME:11.93和12.98 MJ•kg-1)×3(CP:14.6%、15.8%和17.0%),选用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公鸡840只,以体重一致原则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4重复,每个重复35只鸡,试验期21 d。各处理组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与CP水平的比例保持一致,其它营养水平各处理组均一致。试验期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①与饲粮11.93 MJ•kg-1 ME组比较,12.98 MJ•kg-1组试验鸡平均日增重、胸肌pH和肉色a*值、腿肌中乳酸含量、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肉色b*值、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②饲粮CP17%组料重比显著低于15.8%(P<0.05)和14.6%组(P<0.05),半净膛率显著高于14.6%组(P<0.05),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14.6%组(P<0.05),胸肌谷氨酸含量显著低于15.8%(P<0.05)。饲粮CP水平为17%组胸肌b*值显著高于15.8%和14.6%组(P<0.05)。③饲粮ME和CP水平对试验鸡胸肌中谷氨酸含量、腿肌纤维直径与密度、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若以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为评定指标,43—6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饲粮适宜的ME 和CP水平分别为12.98 MJ•kg-1和17%,此时的饲粮蛋能比为13.10 g•MJ-1;综合考虑肉品质指标评定,饲粮适宜的ME 和CP水平分别为12.98 MJ•kg-1和15.8%,此时的饲粮蛋能比为12.17 g•MJ-1。  相似文献   

18.
张秀玲 《特产研究》2007,29(2):51-54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叶长、叶宽、长×宽、面积等作为指标,求出叶面积和长×宽的回归方程,各回归方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为绿化树木叶面积的测定提供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