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日龄罗斯308肉鸡12000只随机分为3组,在相同营养条件和饲养管理程序下,分别进行笼养、地面平养、棚架饲养,研究了3种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9日龄时肉鸡体重笼养最高,其次是地面平养,棚架饲养最低,分别为2.6kg、2.5kg、2.4kg;肉鸡的料肉比笼养最低,其次是棚架笼养,地面平养最高;腿病的发生率笼养最高,其次是棚架饲养,地面平养最低;肉鸡出栏率笼养最高,其次是棚架饲养,地面平养的肉鸡出栏率最低。综上所述,笼养和棚架饲养与地面平养相比,能提高肉鸡增重和出栏率,降低料肉比。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笼养和地面平养对卢氏鸡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卢氏鸡公雏144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组72只,设6个重复,其中一个处理组笼养,另一个处理组地面平养。测定肝脏、腺胃、肌胃、胆囊、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重量和相对体重重量,以及小肠总长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长度和相对长度指数。结果表明:(1)21日龄和42日龄时,笼养组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重量和相对体重指数都比地面平养的高,但2组之间的重量和相对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2)21日龄和42日龄时,地面平养组肝脏、腺胃、肌胃、胆囊的重量和相对体重指数都比笼养的高,但2组之间的重量和相对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3)21日龄和42日龄时,笼养组小肠总长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长度和相对长度指数都比地面平养的高,但2组之间的长度和相对长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日龄吉林地方黑羽鸡肌肉品质,确定最佳的上市时间。方法 试验选择同日龄的800羽吉林地方黑羽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所有鸡在90日龄时离地进行平养。分别在90、120、150日龄时,随机选取公母鸡8只,进行屠宰,采集胸部肌肉,检测胸肌的pH值、剪切力、水分、干物质、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结果 母鸡、公鸡的剪切力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150日龄均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母鸡的肌肉干物质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公鸡肌肉的呈味氨基酸中甘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在120日龄时显著显著高于90和150日龄(P<0.05),苏氨酸、丝氨酸、胱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在120日龄时显著高于90日龄(P<0.05);母鸡的呈味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苏氨酸、丝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在150日龄时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公鸡肌苷酸在120日龄时显著高于1...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饲养方式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的影响,实验选用7日龄的四川白鹅64只,随机分为两个组,即地面平养组和网上平养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结果表明:网上平养组四川白鹅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体尺指标、成活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网上平养四川白鹅的经济效益优于地面平养。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8,(11)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朝鲜鹌鹑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10日龄体重接近,健康无病的朝鲜鹌鹑为试验对象,试验分为2组,即网上平养组(对照组)和散养组(试验组),进行为期28 d的饲喂试验,并在38日龄全部进行屠宰,并进行分析不同饲养方式对朝鲜鹌鹑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在屠宰性能方面,平养鹌鹑的屠体重、屠宰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散养(P 0. 05),平养胸肌重、腿肌重和胸肌率都极显著高于散养(P 0. 01)。在肉质性状方面,散养组朝鲜鹌鹑pH值比平养组极显著高5. 85%(P 0. 01),平养鹌鹑的粗蛋白含量显著(P 0. 05)高于散养鹌鹑,平养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高于散养,差异不显著。结论平养不仅有利于改善朝鲜鹌鹑肌肉品质,使风味更加,也有利于生产者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0,(6)
目的研究南方地区不同饲养模式对快大型肉鸡生长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方法试验用1日龄罗斯308白羽肉鸡117 0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9 500只,一组采用发酵床养殖(稻壳垫料+发酵菌,以下简称试验组),另一组是普通地面平养(地面垫有稻壳,以下简称对照组),养殖过程中分别统计试验鸡的增重、成活率、料肉比、出栏均重等肉鸡生长指标及各投入与收益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肉鸡在10日龄、20日龄、30日龄时只均重分别为308.33 g、933.67 g、1629.33 g和278.67 g、885.33 g、1571.67 g,差异不显著(P0.05);42日龄出栏时,试验组只均重比对照组多273.67 g,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降低0.08,差异显著(P0.05);活率提高0.65%,差异不显著(P0.05);在经济效益方面,试验组组比对照组多收益2.85万元。结论:稻壳垫料+鸡粪发酵菌饲养模式为南方地区较佳的快大型肉鸡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豆黄酮对肉仔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公母分养,分别随机分为4个组,即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10、15mg/kg的大豆黄酮。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28日龄公鸡和28、49日龄母鸡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对49日龄公鸡差异显著,以试验Ⅱ组提高最多,为19.86%(P<0.01);添加大豆黄酮对28日龄母鸡、49日龄公、母鸡NDV抗体效价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28日龄公鸡差异显著,试验组较对照组NDV抗体效价均略有升高,但仅试验Ⅱ组升高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添加剂“禽益散”对肉鸡饲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玉龙 《畜禽业》2003,(5):25-25
中草药添加剂“禽益散”对肉鸡饲养的效果试验,是将28日龄商品代AA肉鸡,在舍内同一环境条件下,采用地面厚垫料平养的方法,试验组饲喂“禽益散”添加剂拌料,用量为550g/t,对照组为空白未加药物组,试验时间28d,其结果试验组日均增重58.3g,料重比2.05∶1,对照组日均增重50g,料重比2.32∶1,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1),经济效益极明显(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只肉鸡净增值1.37元。  相似文献   

9.
1999年12月,养鸡专业户胡某饲养AA肉鸡1000只,采用地面垫料平养,煤炉供暖16日龄起发病至42日龄达高峰,发病率为55%经临诊和病理剖检观察等,确诊为肉鸡腹水症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养方式对金阳丝毛鸡屠宰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营养条件相同,但管理方式不同的120日龄金阳丝毛鸡公鸡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饲养的金阳丝毛鸡在屠宰率、全净膛率、pH值、腿肌肉色、嫩度等方面均具有差异。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散放饲养明显高于网上平养,差异显著。pH值没有差异,肉色散放饲养比网上平养深,失水率和嫩度笼养高于散放饲养,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条石鲷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4~8月,采用Winkler法研究了70日龄(平均全长37.68mm,平均体重1.07g)和105日龄(平均全长65.71mm,平均体重5.58g)的条石鲷在不同温度(15、20和25℃)、不同盐度(20、25和30)下的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结果表明,105日龄组的相对耗氧率明显低于70日龄组,但个体耗氧量明显高于70日龄组;耗氧率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盐度一定时,温度升高,相对耗氧率和个体耗氧量都随之增大。盐度对70日龄幼鱼组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对105日龄幼鱼组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25左右、温度20~25℃时是条石鲷苗种培育和生长的最适盐度和最适温度。条石鲷在温度15~25℃、盐度20~30下的窒息点为1.6021~2.9538mgO2/L,窒息点随着个体的增大而降低;温度、盐度对条石鲷窒息点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条石鲷耗氧率的昼夜变化明显,白天的耗氧率平均为0.9459mgO2/g.h,夜间平均为0.2727mgO2/g.h,白天的耗氧率是夜间的3~5倍,条石鲷白天代谢旺盛并持续到夜间22∶0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sis)稚鳖(平均体重4.47g)进行了6种饥饿处理:饥饿0(C)、3(T1)、6(T2)、9(T3)、12(T4)和15d(T5),然后饱食处理,实验持续28d。结果显示T1组与C组试验末体质量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其它饥饿处理组;摄食期的摄食率随饥饿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T1组饵料系数与C组相近;T1组特定生长率最高,各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表明:经过饥饿3d后恢复摄食的稚鳖可达到完全补偿,且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提高摄食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亮氨酸,配成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显示,(1)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D3组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00.84%,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但D3、D4和D5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2)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体壁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5.50%,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亮氨酸含量的升高,仿刺参体壁蛋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维生素D3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1)、250(D2)、500(D3)、1000(D4)、2000(D5)、3000(D6) IU/kg的维生素D3(实测值:95、334、570、1076、2063、3081 IU/kg),制作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5.43±0.14) g仿刺参幼参56 d。结果显示,1) 维生素D3对仿刺参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D1组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3、D4、D5组肠体比(IWR)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但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 维生素D3对体壁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粗灰分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D5组达到最高值;羟脯氨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4组达到最低值;维生素D3显著提高了体壁Ca含量(P<0.05);体壁维生素D3的沉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含量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Mg含量呈上升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e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D5、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Mn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随着维生素D3添加量的增加,肠道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各组间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一元二次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初始体重为15.43 g的仿刺参对维生素D3的最适需求量为1587.5 IU/kg。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upplementation of crystalline methionine or coated methionine supplemented in diets of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ed utilization. Five iso‐nitrogen and iso‐caloric diets were prepared in which diet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cellulose‐acetate‐phthalate (CAP), tripalmitin‐polyvinyl alcohol (TPA), acrylic resin (RES) coated l ‐methionine, hydroxyl‐methionine calcium (MHA) and crystalline l ‐methionine diet (MET, control), respectively. After 7 weeks, shrimp (0.81 ± 0.01 g in initial body weight) weight gain fed with MET and RES die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s (P < 0.05), while feed conversion ratio of shrimp fed with R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s (P < 0.05). Crude protein (as wet weight basis) in whole body of shrimp fed the RES diet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e others (P < 0.05). Methionine contents in muscle of CAP and MHA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MET group (P < 0.05). Apparently digestibility for essential amino acid of MET group was the highest except methionine. In the present study, RES coating methionine appear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feed protein utilization and enhance growth performance of Pacific white shrimp fed with low fishmeal practical diet.  相似文献   

16.
中华鲟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实验设4个循环饥饿组(T1:饥饿1 d,饱食投喂3 d;T2:连续饥饿2 d,饱食投喂4 d;T3:连续饥饿4 d,饱食投喂6 d;T4:连续饥饿7 d,饱食投喂8 d)和1个对照组(T0:每天饱食投喂)。结果显示:在水温21.5~25.4℃条件下,T1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均超过对照组,表现为超补偿生长;T2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接近对照组,表现为完全补偿生长,T1、T2组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T4组实际摄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表现为不能补偿生长。4个循环饥饿组幼鱼肝体比及脏体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下降,同时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从饥饿2 d组开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蛋白质含量比脂肪含量下降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郭鹏  王际英  李宝山  王美琪  孙永智  黄炳山  王世信 《水产学报》2023,47(12):129603-129603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水苏糖对刺参生长、消化生理与糖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11.46±0.03) g的刺参幼参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包膜水苏糖,配成水苏糖含量分别为0 (D1,对照组)、0.04%(D2)、0.11%(D3)、0.15%(D4)、0.21%(D5)和0.27%(D6)的6组实验饲料,在循环水养殖桶中进行为期67 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水苏糖含量的增加,刺参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先上升后下降,D2~D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体壁基本营养成分不受水苏糖添加量的影响;(2)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D3、D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D3组达最低值,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D3、D4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D6组出现炎症细胞浸润;(3)葡萄糖激酶活性先上升后平稳,D5、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分别在D4、D3组达最大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呈上升趋势,D6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研究表明,水苏糖提高了刺参糖代谢效率,改善了机体消化生理和抗氧化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池塘多元养殖模式下不同饲料投喂模式对脊尾白虾()生长、消化酶活性、体成分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实验以脊尾白虾及其养殖水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实验组,分别为投喂冰鲜饲料组(Diet1组)、投喂配合饲料组(Diet3组)及两者1:1混合投喂组(Diet2组)。每个实验组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45 d,实验每隔5 d测脊尾白虾体重和养殖水质指标并分析;实验结束时,采集脊尾白虾样品,用于消化酶及体成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饲料投喂30 d后,Diet2组脊尾白虾的体重显著高于Diet1组和Diet3组(>0.05);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从Diet1组至Diet3组饲料中蛋白水平逐渐降低,而脊尾白虾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淀粉酶活性逐渐提高;各实验组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Diet2组脊尾白虾水分含量显著低于Diet1组和Diet3组(>0.05)。(4)随着实验的进行,脊尾白虾养殖水环境中COD、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无机氮及无机磷均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各水质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Diet1组、Diet2组、Diet3组。因此,池塘多元养殖模式下混合投喂"冰鲜饲料+人工配合饲料",有利于脊尾白虾的生长、消化及蛋白积累,然而对养殖水环境仍存在一定的污染,研制环保型人工配合饲料仍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拟微绿球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生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拟微绿球藻粉替代鱼油对大菱鲆幼鱼血清生化指标、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组)、8%、16%、24%和32%的鱼油,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82.64±0.32)g的大菱鲆幼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养殖37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全鱼粗蛋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全鱼粗脂肪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与全鱼具有相同的趋势;肌肉和肝脏的花生四烯酸含量随着饲料中拟微绿球藻粉含量的增加而上升,而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的趋势;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替代16%试验组达到最大值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替代16%试验组和替代24%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替代16%试验组达到最低值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下降趋势,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16%~24%替代水平上,可提高试验组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其血脂水平,而大菱鲆幼鱼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变,保持了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硒对铜胁迫下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24.85±0.10) 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五水硫酸铜和亚硒酸钠,配制铜、硒含量分别为(0、0,1 000、0,1 000、2,1 000、4 mg/kg) 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命名为D1、D2、D3和D4组。养殖实验持续84 d。结果显示:①各组间实验鱼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在D2组显著低于D1、D3和D4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②幼鱼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背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鱼、脊椎骨和肝脏中Cu含量在D2组达到最高值;Zn含量则在D4组达到最高值;肝脏中铁含量呈下降趋势,在D3和D4组显著低于D1和D2组。③D2组显著降低了幼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D3和D4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在D4组达到最低值。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血糖浓度、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活性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组。⑤肝脏金属硫蛋白(MT) mRNA相对表达量在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溶菌酶(LZM) 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D2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热休克蛋白70 (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则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硒(2~4 mg/kg)可缓解高铜(1 000 mg/kg)胁迫导致的鱼体生长缓慢等症状,并可调控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生理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而对鱼体在高铜胁迫下的内环境稳态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