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季志强 《中国种业》2009,(Z1):21-22
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是品种改良的基础,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开展大豆不育系、创造新资源及选育新品种,对拓宽栽培大豆的遗传基础、提高我国大豆品质、增强大豆的抗病性和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野生大豆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变异大,目前我国入库保存的野生大豆种质6172份,约占世界总数的90%,这  相似文献   

2.
植物新品种作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是农业知识产权和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背景下,通过农业国际合作新趋势的发展对我国种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探讨在种业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植物新品种出现的保护制度亟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之间衔接性欠佳、商业修饰性育种行为限制不力、行政管理部门职权划分僵硬、植物遗传资源惠益共享分配失衡等问题,提出需以专门立法完善新品种保护制度,以制度创新引领育种体制创新,构建"二合一"综合行政管理体制,平衡育种者和遗传资源提供者的利益,助推农业知识产权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梁红 《中国种业》2003,(12):13-15
中国自然地理复杂多样,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都选育出大量的植物新品种,对世界农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我国的植物品种实行知识产权保护,既有利于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保护我国育种单位和育种家的应得权益;也有利于保护我国农业生产者的利益,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植物品种的国际交流。1国际上植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况为了保护育种家(或单位)的权益,使育种者的付出得到补偿,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保护植物新品种的相关法规,采用专利法、专门法或行政法规等对植物新品种进行有效保护。1961年2月,欧美一些国家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20世纪30年代,中国曾是世界上大豆第一生产大国,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缩减,至90年代初中国已由大豆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加入WTO后,由于大量进口,我国大豆生产和贸易将受到严重的冲击.东北三省的黑、吉、辽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拥有丰富的大豆品种资源,大豆总产量占全国的45%~50%,面对入世的冲击,应立足我国大豆(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以三省86份品种资源为材料,通过对蛋白质、脂肪含量的评价分析,为选择适合不同加工用途的大豆品种及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豆孢囊线虫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的大豆生产量已从世界首位降到美国、巴西之后,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进口国,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大豆生产未能有效的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以致中国大豆平均单产处于较低水平。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简称SCN)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大豆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从根尖处侵入根部,造成根组织的代谢失调与组织损伤,受害的大豆根系短粗,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产量严重降低。SCN的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存活时间长,防治极难。SCN危害已遍及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的山东、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北京等省市,每年SCN发生面积达150万hm^2以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大豆孢囊线虫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SCN生理小种的研究、SCN抗性资源发掘、SCN经典遗传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及SCN抗性育种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张珊 《分子植物育种》2023,(21):7123-7128
随着生物育种产业的快速发展,法律法规在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和创新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介绍了生物育种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强调了法律法规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通过对国内外法律法规的梳理,分析了国内法律法规对生物育种产业的具体影响,包括种子法、新品种保护法、遗传资源保护法等。在国际层面,本研究探讨了国际种子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相关规定对生物育种产业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比较了不同法系对生物育种产业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大陆法系和欧美法系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其对经营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贸易的影响。在应对策略方面,本研究提出了国内企业可以采取的策略,如合规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技术创新。同时,强调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机会。综上所述,本研究为生物育种产业提供了关于法律法规的全面分析和应对策略的建议,旨在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保护。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波折,大豆从中扮演什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和大豆都是国内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当前进口量非常大的作物,尤其是从美国的进口。当前中美贸易形势复杂,而大豆和玉米不仅是贸易产品,也将充当更加复杂的角色……美国补贴大豆出口,严重冲击中国豆农众所周知,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后被其他国家超越。中国在  相似文献   

8.
张振宇 《中国种业》2013,(12):11-13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得到了广泛的培育,尤其是我国东北地区因具有大豆作物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得大豆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经济输出作物。仅东北地区所培植的大豆品种就占我国所种植品种总数的50%以上。本文对主要开展的优良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新品种培育及成果转化等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种业导刊》2014,(1):31-32
<正>种业未来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能否保护好知识产权,不仅关系到民族种业的创新能力,而且关系到种企能否真正成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那么,如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如何使农民获益分享?围绕这些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2013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委员会、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和植保(中国)协会生物技术分会在北京举办了种业知识产权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面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培育出40多种优良作物和5000多个新品种和新组合,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在全国范围更换5次至6次,每次更换一般都可实现农作物增产10%以上。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农业领域迫切需要一个以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发明创造专利权、农业新品种商标权、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农业商业秘密保护等为重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以适应全球化的新经济环境。事实上,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已取得初步的成绩。1997年,我国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9年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管理及品种保护,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的快速鉴定体系。选用分布于13个基因的23个SNP标记对599份大豆表型精准鉴定种质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 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0~0.722, 其中3个SNP在供试材料中不存在碱基差异, 2个SNP为特异等位变异。从具有多态性的20个SNP中选出14个(GlySNP14)用于种质鉴定, 其中12个为高多态性SNP, 2个为特异性SNP。模拟结果表明, GlySNP14的种质鉴别能力(750份种质)高于任意相同数目标记构成的SNP随机组合(最多361份种质)。GlySNP14在599份种质中共形成了176个单倍型, 其中100份种质具有独特的单倍型。结合这些种质的其他属性, 构建了100份种质由38个数字组成的身份证, 前10位数字为种质属性信息码, 包括品种类别、来源地等; 11~38位数字为品种分子指纹码, 代表品种的特异分子信息, 并最终以一维码和二维码的形式表示, 为种质资源简易管理与保护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美国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裕  王天宇 《作物杂志》2018,34(6):1-301
美国不是作物起源中心,但却是世界上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美国拥有较完善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其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种质资源交换与共享政策、资助体系等稳定而灵活,保存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稳步发展,在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等方面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求均取得了很大成效,充分体现出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特点。本文在全面评述美国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品种(系) SSR位点纯合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30对SSR引物,检测2005—2009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1 068份大豆品种(系)的位点纯合度。每年区试品种(系)的平均纯合度为94.9%~97.6%,纯合度高于85%和90%的品种(系)所占比例分别为95%和91.4%,纯合度低于85%的品种(系)有42份(占3.93%),主要为北方春大豆和黄淮夏大豆。位点纯合度低于85%的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比较表明,只有11份品种(系)比对照增产5%以上,20份比对照减产0.04%~13.08%;与纯合度为100%的材料比较发现,位点纯合度较低的材料在区试中产量也较低。建议国家区试品种(系)纯合度标准不低于90%,以保证审定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大豆新品种的持续推广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Huib Ghijsen 《Euphytica》2009,170(1-2):229-234
Today the free access to germplasm for breeding purpos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limited by two different developments: the patenting of traits and varietie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evolution with regard to access and benefit sharing in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eaty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IT-PGRFA) on the other hand. Patents are generally more restrictive regarding research and breeding than plant breeder’s rights in which the important notion of the breeder’s exemption in the laws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Conventions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commercialized, protected plant varieties for further commercial breeding. This breeder’s exemption is limited by the notion of essential derivation: closely bred “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ies” (EDV’s) need for the purpose of commercialization the permission of the owner of the protected initial variety where the EDV has been derived from. New traits, from natural or artificial sources, can be protected by patents. The plants containing a patented trait do fall under its patent protection. In the USA conventional varieties can also be patented, which is not possible in most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is patent system allows claims on the progenies resulting from crossing patented plants with other plants. As each new variety consists of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exis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rossing this variety with plants of other varieties yield new combinations, the ownership of a particular variety should not extend to the progenies of the crossing parents. The CBD and IT-PGRFA treaties subject the access to germplasm to particular rules for benefit sharing, whereby the terms for access under the CBD are still to be established and the outcome of the present negotiations is very uncertain. On top of these developments private companies use increasingly Material Transfer Agreements and restrictions printed on seed bags to limit the access to commercial varieties for breeding purposes. The question arises whether this tightening straitjacket will benefit or harm the breeding of new varieties in the long run and how the breeders in the field (will) cope with these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15.
缪宗崇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100-104
植物新品种权属于种子领域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于保护育种权人利益和推动种子市场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司法实践中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位阶低、种子市场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育种权人维权困难等问题越发突出,如何在中国制度体系下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成为有效解决植物新品种保护纠纷的关键。通过分析现阶段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美国及日本同一制度的有关规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以推动农业大国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对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就转基因大豆对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安全可能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叙述并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应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这一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亦注重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使中国成为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中心;同时加强对大豆生物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早日创造出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己的、安全和环保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为中国大豆产业实现新的腾飞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7.
主要作物新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北方干旱缺水,水资源日趋匮乏的特点,研究了农作物高产品种抗旱性鉴定方法、评价指标,编制了我国第一个有关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的地方标准,完善了农作物品种的育种程序。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抗旱性鉴定试验。抗旱指数成为我国小麦和旱稻等作物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和标准。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recognition of certain limitations of ex situ methods for conservation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at the ‘Earth Summit’ in 1992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indigenous and local communities that are relevant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gave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on‐farm and other forms of in situ conservation. Unlike semi‐static nature of ex situ conservation the in situ or on‐farm conservation (OFC) is a dynamic evolutionary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Republic of Korea, where there is a continuum betwee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ltivars, integration of OFC with already existing gene‐bank activities in the country will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the country's crop genetic resources. However, very littl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so far in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OFC,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importance of OFC and strategies for its development in Republic of Korea. Surveys over the last 20 years have shown that the landraces of major crops have been almost replaced by newly bred varieties in the country. But some vegetatively propagated or minor crop species are still being maintained in the farmers’ fields. We have identified crop landraces,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different categories from the OFC point of view. These are vegetatively propagated landraces, sexually reproduced landraces, landraces with improved varieties and landraces cultivated for the reasons of personal preference. The related issues on OFC includ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s from the point of national cooperative system in designated specific condition are also discussed to ensure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fast changing agro‐ecosystem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9.
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68-368
开展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油脂企业效益;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的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进行品质化验分析,从中鉴定出油份含量在22.5%以上的高油大豆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高油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高油大豆血缘,为今后高油大豆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收集和了解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采取实地调研与当地农业部门及科研院校协作的方式,对省内五大自然生态区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数据汇总,并对部分科研院校已保存的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摸底。结果表明,5个生态区种植的大多为目前市场上主推的农作物新品种,几乎不再种植原有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品种;部分科研院校收集、保存的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种质资源共1583份。研究结果为安徽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系统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