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与此同时农村人均收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收入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人均收入量和人均收入结构。本文基于西方生育率经济理论,探讨了中国农村人口生育率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人均收入量已不能单独地解释中国农村人口生育率的变化,还需考虑收入结构对农村人口生育率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来重视人口问题,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人口学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文登市农村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农村人口规模、素质、分布和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通过对文登市农村人口问题的不断分析和探讨,进而寻求符合国情的解决农村人口存在问题的途径与对策,对促进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都离不开农村的人力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素质持续提升,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也相应提升。但是城乡人口受教育水平差距仍然明显。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到底怎么样?城乡差异情况又如何?形成城乡差异的动因如何?该怎么应对?为回答这几个问题,文章系统梳理、分析了我国城乡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历史数据,构建了人口受教育水平指标; 对比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与城市人口存在近30年的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15年的差距。约束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例如城镇化进程、农业行业工资水平差异、城乡收入差异等。据此并结合文献调研情况,该文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增加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城乡人口双向流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等,以此促进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西部人口现状出发,积极探索有效对策,提出良好的人口环境是改变西部二元经济现状的动力。具体地从西部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结构、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农村人才资源现状等四方面分析了人口对二元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者对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研究日益增多,不仅从人口空心化内涵、形成成因、产生的问题上做出了探讨,而且在农村人口空化的治理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理论进展。文章在对以上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今后的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后期治理到前期预防的转变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化解农村人口空心化。最后,文章试图在以上两个研究方向上做出一些初期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口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我国现行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农地制度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限性、农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性、土地均分性和作为农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对当前农村人口流动造成一定的制度约束。作者从这四个方面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2011—2020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为促进广西农村振兴及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借鉴。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各系统指标,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广西农村2011—2020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其进行划分及评价。结果表明,2011—2020年,10年间,广西农村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曲折上升发展趋势,但是总体来说,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因此,广西农村应采取措施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广西农村全面振兴及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沙湾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1.饮水调查 2005年农村总人口14.64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13.55万人,分散式供水人口1.09万人。集中式供水按供水方式分,自来水农村受益人口13.19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为90.13%,饮用自来水人口占集中供水人口的97.34%,其中饮用正规自来水人口为3.47万人,饮用正规自来水比例为26.31%,饮用简易自来水人口为9.72万人,饮用简易自来水比例为73.69%。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6.1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1.60%,饮水安全普及程度为44.97%。饮水不安全人口8.5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8.33%。不安全人口中,饮水水质不达标人口4.22万人,饮水水量不达标人口3.16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人口1.16万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文章就如何有效加快重庆市荣昌县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沙湾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1.饮水调查 2005年农村总人口14.64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13.55万人,分散式供水人口1.09万人。集中式供水按供水方式分,自来水农村受益人口13.19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为90.13%,饮用自来水人口占集中供水人口的97.34%,其中饮用正规自来水人口为3.47万人,饮用正规自来水比例为26.31%,饮用简易自来水人口为9.72万人,饮用简易自来水比例为73.69%。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6.1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1.60%,饮水安全普及程度为44.97%。饮水不安全人口8.5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8.33%。不安全人口中,饮水水质不达标人口4.22万人,饮水水量不达标人口3.16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人口1.16万人。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可产生积极影响,如优化农村人口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思想、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对流入地也产生积极影响,如融入多元文化有利于乡村文化交流、流入治理人才实现治理多元化。农村人口流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单身青年增加、外出人口的部分权利丧失、流入地人口复杂化、公共服务供给缺失。对此提出对策建议,如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对乡村人力资本投资、调整村支两委选举时间、建立人才回流配套措施、适当撤乡合村,建立新型社区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在21世纪实现腾飞的关键。我国当前的国情依然决定了农村问题是中国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农村体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国国民体质的增强。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如何,农村人口体质的强弱,不仅决定我国整个国民体质的优劣,而且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当代农村》2005,(3):34-34
截至去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90万人,达到261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2.8%。其中,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减少64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5.3%。  相似文献   

14.
以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李育民,廖世功我省是农业大省,8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全省实现小康的进程。显然,没有80%的农业人口的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小康。基于这种认识,省委、省政府在1991年就提出了"将农业和农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数据(National data)1960—2019年的年度数据,构造预测模型和回归模型,利用SPSS 23统计软件,使用两阶段回归方法研究农村人口占比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口占比对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农村人口占比越大越利于第一产业发展,农村人口占比越小越利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时间和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均小于农村人口占比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新二元经济的结构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1.农村人口多,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约70%在农村。近20年来,农村耕地每年以33.3万hm2左右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口的数量较多。通过调查。了解河北省农村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大力发展农村休闲体育,促进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的农村城市化问题王伟(北京农学院经贸系,北京102206)农村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有规律,农村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工业及其它非农业人口,分散的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并不断产生新的城市,从而使城市人口增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体系形成并完善...  相似文献   

19.
谭利斌 《甘肃农业》2006,(11):33-35
通过对人口增长、农村贫困和资源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人口增长是资源过快耗竭和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而资源希缺和环境恶化又导致了农村贫困,同时农村贫困又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环境退化。认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对于减缓我国农村环境资源退化、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磊  潘敏 《甘肃农业》2006,(12):36-38
中国城——乡人口流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给城乡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村流动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合理有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旦这部分劳动人口被城市经济发展所吸纳,就会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但要想使流动人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必须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