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空间诱变选育而成的粳型亲籼恢复系的亲和性、恢复能力和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粳型亲籼恢复系对籼稻有亲和能力,对籼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的较大的应用潜力。用粳型亲籼恢复系配组已表现较好的组合有龙特甫A/ZSP13-8、D62A/HSP517和安湘S/ZSP选1。 相似文献
2.
3.
从培矮645/轮廽422组合选育的C470,谷粒长宽比3∶1,株叶形态偏籼,育性亲和性与米质为粳型,垩白率和垩白度可达国优一级,配组优势和品质能同步提高,可以作为IR24质型粳稻恢复系和优质亲本利用,其恢复谱窄,不耐寒等缺点正在改良中。 相似文献
4.
广亲和恢复系T9530的选育与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粳型广亲和恢复系轮回422与中间型8219杂交选育而成的广亲和恢复系T9530,经与不同细胞质的籼粳不育系测交配组,其结果表明,杂种优势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都在70%以上,其中与龙物浦 A配组,结实率达86.3%。与不同来源的常规籼粳品种杂交,子一代的亲和性好,优势强,优势强,尤其与籼稻品种杂交,更显出了籼粳亚种间的强大优势,与品种间杂种相比具有更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程氏指数分类法对17个参试材料(籼粳杂交的F1代)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7个材料可归为籼性、偏籼性、粳性、偏粳性4种。并对程氏分类的6个分类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的结果可初步判定17个材料的籼粳性,为下一步作为水稻杂交育种的亲本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福恢964选育的技术路线和选育过程。用爪哇稻BJ22选作母本,明恢6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964,具有农艺性状优异、广亲和性较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高、所配组合表现突出等特点。用福恢964配制的组合福优964和昌优964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说明,利用爪籼杂交方式选育水稻恢复系,以扩大恢复系与不育系的遗传距离,进而实现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增加每穗总粒数、提高组合的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福恢964的生育期特性奇特,短日照处理或高温均能显著地缩短其生育期,属于弱感光型、基本营养生长性强、感温性较强的水稻。简要介绍福恢964所配组合的栽培技术要点。展现了进一步利用含有爪哇稻亲源的福恢964为主体亲本,选育超强恢复系,进而配制出超级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籼粳交后代的育性是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难点与关键.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衍生的后代粳型亲籼恢复系为供试材料,在考察与5个不育系配组的258个杂种结实率基础上,筛选出10个育性亲和力好的株系,分析亲本和杂种的产量性状配合力,评价育种价值.结果表明:57个恢复株系及其杂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存在明显差异,57个父本及其杂种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水稻粳型亲籼系的创建及其在超级稻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杂种的不育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20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共鉴定出6个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或称特异亲和基因座位,其中的5个基因座,S-a、S-b、S-c、S-d和S-e已完成分子定位,这些基因座的基因模式为"单基因座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培育"粳型亲籼系"来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设想,利用特异亲和基因人为创建了"粳型亲籼系"的水稻新种质,并建立了粳型亲籼系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利用粳型亲籼系克服了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不育性,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籼粳杂交稻与常规粳稻产量、干物质氮素累积转运及氮素利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应栽培密度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浙江省主栽籼粳杂交水稻(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和常规粳稻(秀水134)的个体和单位面积群体产量、产量构成,及其对氮肥施用的响应特性,同时对其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转运特性,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的个体、单位面积群体及日产量均高于秀水134,其中,个体产量优势更明显。尽管籼粳杂交稻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相对较低,但其穗大粒多。随施氮量增加,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产量呈增加趋势,而秀水134产量在施氮量超过200 kg·hm-2后即呈下降趋势。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个体和单位面积群体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均高于秀水134,其中个体差异更明显。整体而言,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单位面积群体齐穗期后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较少,转运效率较低。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的氮素利用效率高于秀水134,然而主要表现为氮素吸收效率高,生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由此可见,籼粳杂交稻的干物质形成和氮素吸收能力高于常规粳稻,但转运量和转运效率较低。另外,与氮素吸收效率相比,籼粳杂交稻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12.
籼粳交恢复系与杂种一代感光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交恢复系籼、粳分类的分值高低与其自身及其杂种一代的感光性无相关性。籼粳交恢复系播始历期在临海为115d以上的,其感光性均为中等偏强,所配杂种的感光性亦为中等偏强,但稍弱于恢复系。籼粳交恢复系播始历期在临海为110d以下的,其感光性大多数为中等,少数为弱的,所配杂种的感光性有强、中级别之分。不论籼粳交恢复系播始历期的长短,所配杂种的感光性没有弱的级别;杂种的感光性与恢复系播始历期的长短、恢复系的感光性均无相关性,而与自身播始历期的长短呈极显著相关(0.942 9^**)。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水稻功能叶性状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加深理解水稻功能叶性状的遗传体系。【方法】以绵恢725、成恢047、R150、泰引1号、辐恢838、蜀恢527、R7582、明恢63等重要恢复系和粤泰A、Y58S、双8S、中9A、广占63S等重要不育系及由其配制成的29个F1杂交组合为材料,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水稻功能叶(剑叶、倒2叶)性状(长度、宽度和叶面积)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结果】水稻功能叶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控制,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倒2叶宽和倒2叶面积性状以加性效应控制为主,倒2叶长则以显性效应控制为主。狭义遗传率以倒2叶宽最高,倒2叶面积次之。不育系中,中9A和双8S能增大剑叶面积和剑叶长,且能减小剑叶宽;恢复系中,绵恢725、R7582、成恢047和R150能增大剑叶面积。剑叶长和宽与其他功能叶存在密切的遗传相关性,可通过增加剑叶长和宽达到增大倒2叶长、宽和剑叶面积的目的。【结论】在水稻功能叶育种实践中,应根据功能叶遗传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选育方法。剑叶长、剑叶宽、倒2叶宽、剑叶面积和倒2叶面积可在常规聚合育种上通过世代综合选择,使加性效应得以稳定遗传;倒2叶长在杂种优势利用上有较大潜力。倒2叶宽和倒2叶面积在早期世代中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倒2叶长则以高代选择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16.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基于菌体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及其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蛋白质谱带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RAP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最高的达99%,最低的却只有47%,反映出该病原菌存在许多不同的遗传位点,蕴藏着很强的遗传变异潜能;此外,菌株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与其可溶性蛋白分析反映的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该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是有遗传背景的. 相似文献
17.
对稻田套种毛木耳的主要虫害如菇瘿蚊、菇蝇、小菇蚊、黑粪蚊等进行了系统观察 ,掌握了其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并研究了这些害虫的天敌种群 ,提出了生物防治对策 ,建议在防治中要发挥农业防治的基础作用 ,把生物防治作为重点 ,必要时辅以合理的化学防治 ,保护生物天敌。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突变体中分离逆转座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双子房突变体为材料,设计简并引物,扩增类copia逆转座子中最保守的RT区域,得到了3个克隆片段。序列测定表明,其中1个克隆片段中含有终止码,另外2个克隆片段分别命名为PR1和PR4,均为连续的编码区。与已知的其他逆转座子序列的比较及聚类分析表明,PR1和其他序列差异很大,自成一类;PR4与Rrt21关系最近,相同率高达95.1%,属于同一个家族。同26个水稻品种的杂交结果表明,PR1的拷贝数变化不大,而PR4则存在着广泛的多态性,暗示着可能有转座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美国稻与籼稻和粳稻杂交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3个美国水稻品种为母本分别与籼稻、粳稻杂交配制了6组p×q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了美国稻的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遗传力和显性度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同一美国品种在A×H和A×K(不同组合类型)间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均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美国品种在同一组合类型中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