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县是农业大县.虽然自94年以来,农村人均纯收入以年平均450元的幅度增长,全县农村97年一举实现脱贫,98年实现以县为单位基本达小康,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当前农副产品价格低迷、数量增长余地较小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从调查情况看,我们觉得走劳动力资源开发之路,不失为一条重要渠道.我县107万人口,农业人口占91万,其中劳动力36万,而耕地面积只有112万亩,人均1亩地,劳均3亩地,按现有生产机械化程度和耕作集约化水平,加上半劳力和各类帮工的配合,全县剩余劳动力超过20万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折合劳动力接近10万人,每年收入50000万元,人均500元.如果能做足另一10万剩余劳动力这篇大文章,我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在其他方面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500元.那么,如何转移消化这10万劳动力大军?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是现阶段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选择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总体上属于兼业性质 ,影响和制约因素较多 ,因此 ,巩固和保持现有的良好转移势头 ,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规范有序、高质量的转移 ,在当前仍然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最近 ,我们对江苏省响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了调研 ,并对进一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出粗浅的思考。一、响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响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县 ,总人口 56万人 ,耕地面积 82万亩 ,有农业人口 4 5万人 ,农村劳动力 1 8.7万人 ,剩余劳动力 1 5万人。近年来 ,响水县委、县政府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致富农民的一项重要战略来实施 ,积极组织、引导和扶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2 0 0 3年 ,全县共组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 0 .77万人 ,提前两年实现“五万人在家种田 ,十万人外出赚钱”的“十五”目标 ,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推动了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加快了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近几年 ,响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八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平邑县位于鲁中南地区,现辖16个乡镇,73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87万人。全县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偏小,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全县外出劳动力人数锐减,不但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还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已成为该县当前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必然选择。加快农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是目前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以正阳县真阳镇为例,由于近几年修建公路和城镇建设等原因,耕地逐年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逐步完善,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6.
祁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17家.农产品加T业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4万人,辐射带动农民近40万人,年人均增收600余元.201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34亿元,占伞县规模工业的38%,占农业总产值的68%,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1.农村人口多,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我同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约70%在农村.近20年来,农村耕地每年以33.3万hm2左右的速度递减,而农村劳动力每年以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加之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和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维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亿,普遍存在隐形失业现象,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耍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8.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业就业容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川东边缘丘陵腹部,全县幅员面积794km2,属典型的浅丘农业生产县.近年来,我县立足区位优势,紧紧抓住隆昌县作为"内江川渝经济合作试验示范区"的良好机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01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4亿元,增加值19亿元,增长3.9%;粮食总产量26万t,出栏生猪72.5万头、小家禽1 381.6万只,水产品2.6万t;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45.7亿元,增长17.8%;转移农村劳动力24.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1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 657元,增加1 145元,增长20.8%.  相似文献   

10.
汤福霞  徐惠 《农业考古》2007,(6):354-357
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过大,加上我国城市化滞后,农村中非农产业受阻,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以及现行的制度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其现状,并提出了转移的途径: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拓宽劳动力国外转移渠道。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封丘县辖19个乡镇,607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1225.5km2,耕地面积7.63万hm2。粮食年生产量超过10亿kg,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封丘县总人口7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万人。农村劳动力28.5万人,剩余劳动力18.01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5万人。在这些劳动力中,接受过相关农业技术培训的仅占13.8%,从事农业生产技术人员的不足8%。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严重影响封丘县的粮食生产能力,阻碍了封丘县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尽快培育一大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30元,增长14.2%.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近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占全国劳动力的70%,而且每年还要新增600万人,增长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的需求。据测算,按现有土地承载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率,我国农业仅需1~2亿从业人员就够了,剩下一半以上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  相似文献   

14.
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且素质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竟争力不强,转移比较困难。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也影响了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比向外转移困难,主要靠向外地转移。今后,盘县应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  相似文献   

15.
朱守忠  郇刚 《山东农业》2002,(10):21-2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据2000年底统计,济宁市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20.7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总数为90.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为了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我们对济宁市影响和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6028-6029
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并指出其具体措施是: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充分挖掘第一产业内部就业潜力;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保障农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和引导,全方位开展农村劳务输出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微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30元,增长14.2%。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要求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化转移。通过对我国20多年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实证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绩效尚显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再配置效率,我国应该在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素质化以及发展城市服务业等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我市郊县农村劳动力在1996年末实有138.95万人,人均劳力耕地0.152hm2,且耕地逐年减少,劳力逐年增多,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者小学与初中占70%以上。劳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占57%左右,劳力利用率仅25%。我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向第一产业农业内部结构之间转移,树立大农业现念,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全方位发展;然后是向第三产业转移。今后农村劳力资源利用的主要措施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改变农民传统的就业观念,加快小城镇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估算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为科学制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前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水平为标准,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部分估算农业生产实际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进而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和已转移劳动力数量估算剩余劳动力数量.[结果]在每个农业劳动力年实际劳动时间为250、300和320个工作日情形下,2012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分别为-165.29万、17.04万和74.01万人,从总体上判断,四川省农村劳动力供给将出现短缺,“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建议]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尽快实行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强农业对优质劳动力的吸引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种养业的劳动力需求,以确保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