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对鸡疱疹病毒苗(HVT)免疫的1日龄雏鸡和1日龄HVT+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增强剂免疫雏鸡分别在5日龄和10日龄攻击MD强毒后的免疫保护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MD疫苗免疫增强剂可明显提高HVT的免疫效果,使雏鸡提前获得免疫保护,从而降低MD的死亡率和病变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使用马立克氏病(MD)二价苗或火鸡疱疹病毒苗(HVT)与新城疫(ND)疫苗联合免疫肉鸡和蛋鸡,MD二价苗与ND苗联合免疫组对MD的免疫力离于HVT与ND联合免疫组。各组对ND的免疫力与单独用ND苗免疫比较,没有明显差异。MD二价苗和ND死、活苗联合接种肉鸡,对ND可获终生保护,对MD保护率亦高于HVT免疫组。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MD)的防控主要依靠疫苗免疫,MD疫苗株在鸡体内的有效复制与最终的免疫效果直接相关,可通过这种相关性对MD疫苗进行免疫监测.为有效监测MD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共采用两种血清1型MD疫苗免疫不同的鸡:(1)实验鸡分为两组:一组在1日龄时免疫血清1型MD疫苗814株,另一组为不免疫的对照组,选用双重荧光定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分别用MD三价苗和HVT苗免疫AA雏鸡,免疫后15天用MD强毒(vMDV)攻击,检测其免疫保护率及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应答变化。结果表明,MD三价苗、HVT苗免疫雏鸡vMDV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3.3%和56.7%,其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以及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肺支气管粘膜下淋巴细胞组织、哈德尔腺)中的T_(ANAE~+)、TA_(cp~+)、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未免疫攻毒鸡;其中MD三价苗的免疫应答水平明显高于HVT苗,表明不同MD疫苗的免疫保护力与免疫器官的免疫应答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马立克病(MD)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接种和抗性选育对鸡马立克病毒(MDV-1)攻毒后羽囊中病毒载量的影响,选择普通霞烟鸡及其MD抗性品系,利用MDV-1攻毒后第7、14、21、28和35天(DPI)五次采集并分离的全部试验鸡的羽囊为材料,采用Real-time FQ-PCR技术对这些材料中meq基因进行绝对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病毒载量,用来分析比较MDV-1在MD抗性/普通鸡及HVT疫苗免疫/HVT疫苗未免疫鸡体内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1)从MD抗性对病毒载量的影响看,一方面,普通非免疫攻毒组(F组)的MDV-1含量于14、21DPI时显著(P0.05)高于MD抗性非免疫攻毒组(T组);另一方面,MD抗性免疫攻毒组(R组)的MDV-1含量总体上却和普通免疫攻毒组(G组)相当。2)从HVT疫苗免疫对病毒载量的影响看,一方面,MD抗性非免疫攻毒组(T组)的MDV-1含量于28DPI时显著(P0.05)高于MD抗性免疫攻毒组(R组);另一方面,普通非免疫攻毒组(F组)的MDV-1含量于14、21DPI时显著(P0.05)高于普通免疫攻毒组(G组)。3)从MD抗性协同HVT疫苗免疫对病毒载量的影响看,普通非免疫攻毒组(F组)的MDV-1含量于14(P0.05)、28(P0.01)、35(P0.05)DPI时显著高于MD抗性免疫攻毒组(R组)。结果表明,鸡MD抗性选育协同HVT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鸡羽囊的病毒载量,这将会降低MDV-1传播风险,并提高鸡的存活机会。  相似文献   

6.
对高效表达鸡马立克氏病(MD)血清型疫苗毒株CVI998/Rispens 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和火鸡疱疹病毒(HVT)组成MD二价冻干疫苗时2种病毒的最适剂量配比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以对MD易感、MD和鸡痘病毒(FPV)抗体阴性SPF鸡为试验动物进行的试验中,不同免疫剂量的rFPV-gB/R(1×106、1×105、1×104PFU)同HVT组成的二价苗产生的免疫效力相当;以对MD易感、MD和FPV抗体阳性的狼山鸡进行的试验中,不同免疫剂量的rFPV-gB/R同HVT组成的二价苗产生的免疫力随rFPV-gB/R免疫剂量的降低而降低;所有的rFPV-gB/R+HVT的二价苗组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七十年代初期应用火鸡疮疹病毒(HVT)疫苗以来,MD的发生和流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免疫保护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免疫鸡群中仍爆发MD。HVT免疫失败原因可能与MDV超强毒株的存在有关。为此,国外已研制了不同血清型毒株组合的MD多价疫苗,免疫效果比单价疫苗好。本室从事的MD二价疫苗的  相似文献   

8.
用814、SB-1和HVT FC-126三种血清型的马立克氏病(MD)疫菌株组合成二个MD双价疫苗和一个MD三价疫苗。免疫实验比较证明,MD三价疫苗的MD减少率均为90%以上;二个MD双价苗的MD减少率也都在80%以上。还测定了MD二价和三价疫苗中814,SB-1和HVT疫苗株组合的有效免疫配比剂量。区域性实验结果证明,MD三价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M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MD,许多研究都用多价苗免疫,并认为免疫后早期用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甚至用vvMDV攻击均能产生极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MD疫苗抵抗vMDV攻击效果的比较,揭示不同MD疫苗对免疫雏鸡的保护效力,为选择适用的MD疫苗并有效防制MD提供可信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MD)是对养鸡业危害较大的疾病。虽然应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后,MD造成的损失已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使用HVT疫苗后,鸡群大规模暴发MD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探讨鸡胚免疫的效果,并与雏鸡免疫接种的免疫效果比较,进行了下列试验。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MD)疫苗已使用20多年,但该病在许多国家仍然发生,只是规模有所变小。疫苗免疫很少是100%有效,MD疫苗也不例外。MD商品疫苗引起的免疫失败时有报道,多种因素制约着疫苗的效果,偏离疫苗接种的最适条件均可引起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2.
鸡马立克氏病(MD)多价疫苗 鸡马立克氏病(MD)多价疫苗是由两种或三种血清型MD疫苗株病毒(I型“814”、Ⅱ型SB-1和Ⅲ型HVTFC126)按规定配比组成,主要用于提高该病单价苗的防制效果,用于防制该病强毒株的爆发流行。该疫苗每羽剂量含三种血清型病毒总数在2000蚀斑形成单位(PFU)以上,无新城疫等病毒污染,免疫保护率(即发病减少率)达90%以上,在正确使用条件下,免疫鸡群的MD发病率可降低到1%以下。其免疫效果优于国际上的同类疫苗。  相似文献   

13.
鸡的三大传染病鸡新城疫(ND)、马立克氏病(MD)和鸡传染性囊病(IBD)均早已有疫苗预防,但 IBD 近二、三年到处流行,MD 和 ND 也常发生,均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免疫不确实造成的。IBD 多采用饮水免疫,14日龄和50日龄各采用饮水免疫一次,种鸡在126日龄再加饮水免疫一次。这种免疫程序的效果很不理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养禽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疫苗免疫是控制MD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多种原因,免疫鸡群仍有可能暴发MD。抗病育种能从遗传本质上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抗MD育种有望弥补疫苗接种为主的MD防控手段的不足。研究表明,circRNA/lncRNA通过circRNA/lncRNA-miRNA-mRNA网络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调控功能,可帮助阐明疾病发病机制。文章分析了MD肿瘤与circRNA/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关系,探讨了circRNA/lncRNA调控MD肿瘤的分子机制,为构建circ RNA/lncRNA为分子标记的抗MD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早期感染雏鸡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MDV以水平传播为主,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高致病率以及高致死率等特征,给全球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主要依赖MD疫苗免疫预防,近50年来在MD疫苗广泛使用和持续免疫压力下,MDV毒力不断增强,部分毒株已突破现有商品疫苗的免疫保护。尽早对MD疑似病例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可为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和挽回部分经济损失提供重要依据。经典的诊断方法已难以满足当下对MD病例快速诊断的需要。本文重点对近十年中新建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多重PCR及液相芯片等在MDV检测和MD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研究建立用于MD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例早期诊断和流行毒株分型鉴定的鉴别诊断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历史 70年代初期,应用第一代马立克氏病(MD)疫苗后,美国东海岸的Delmarva地区MD的发病率比美国其它地区高2~3倍。Eidson等(1980)和Witter等(1980)从该地区由火鸡疱疹病毒(HVT)免疫的鸡群中,分离到了对HVT免疫鸡群具有超强毒力的MD毒株。这一结果为HVT疫苗在Delmarva地区的异常低效提供了一种解释。为了与一般强毒MD病毒(vMDVs,如JM株或GA株)相区别,这些分离物通常被称为超强毒株(Very Vir ulentViral Strains,或vvMDVs)(Witter,1983)。特性 vvMDVs和vMDVss都属于血清型1型,在血清学上很容易与非致肿瘤性MDV(血清型2型)或HVT(血清型3型)病毒相区别。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鸡群的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有所上升。1987年,农业部畜牧局在北京召开了首次MD防制研讨会;1989年初,哈尔滨市农业局召开了防制该病的讨论会。这说明MD所致的经济损失已引起领导部门的关注。有不少单位由于对国产MD疫苗的免疫效力失去信任,从1987年开始不惜花费宝贵的外汇,大量引进国外MD疫苗。国产MD疫苗究竟还能不能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止马立克氏病(MD)野毒株的早期感染,在胚胎17~18日龄时进行疫苗接种,是防制MD的一个新途径。在单价HVT苗免疫成功的基础上,Miles等(1992)使用INOVOJECT鸡胚免疫系统,以专门的HVT/SB-I二价苗,在美国二家肉鸡生产公司进行胚胎免疫和常规(1日龄)免疫的对比应用试验,结果表明:1、孵化率。其中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力克氏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周围神经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引起一肢或两肢麻痹,以及各内脏器官、眼球、肌肉和皮肤形成的肿瘤,引起消瘦及急性死亡。采用疫苗免疫接种可以控制或减少MD的发生。但不幸的是免疫保护并非完全有效,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几年来,有的免疫鸡群MD发病率仍高达10%~40%,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健  相似文献   

20.
马立克疫苗(MD)免疫是孵化厅工作的常规项目之一。负责免疫的有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才能收到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