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迎昆 《林业科技》2012,37(6):10-12
采用SAS、SPSS等软件分析了4种造林密度(2 500、3 300、4 400、6 600株/hm2)对杂种落叶松的生长、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的生长影响非常显著,对纤维长度、宽度影响显著(P<0.05),对木材密度和纤维素含量影响不显著。11年生杂种落叶松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52 mm,平均宽度为40.56μm,长宽比平均值为64.88,纤维素的平均含量为50.41%。  相似文献   

2.
以杂种落叶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的32株标准木各组分的生物量,建立不同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单株林木各组分与林木胸径的回归方程W=aDb,并由此推算出4种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每公顷生物量。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林分总生物量影响不大,而对单株生物量及其各组分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生产目标,选取适当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优良杂种落叶松进行区域性试验,采用4种整地方式、4种造林密度营造杂种落叶松,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检验,初步得出杂种落叶松的一套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随季节变化的动态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99%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土壤微生物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造林密度为3 300株/hm2的林分,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最高,最适合微生物的繁衍增殖.  相似文献   

5.
李国柱  赵聪  孙楠 《绿色科技》2014,(2):109-110
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的干形进行控制,对林木形数和形率两个指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林木干形有一定的影响,密度相对越大,林木的干形越好。造林密度为4400株/hm2林分,林木干形相对较为饱满,可见,有效地控制林分密度对干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优良杂种落叶松进行区域性试验,采取不同整地方式及规格、苗木选择和处理、栽植方法、造林密度、幼林抚育次数和方法,最终建立起一套杂种落叶松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征  孙楠 《绿色科技》2014,(3):145-147,150
对4种造林密度杂种落叶松枯枝落叶做了分解试验,对不同分解时期枯枝落叶中的N、P、K等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造林密度对枯枝落叶中氮、钾元素的初始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元素影响不显著。枯枝落叶中的氮、钾、钙和镁元素在分解的第一年下降较快,而磷则是第二年的减少量高于第一年。造林密度为3300株/hm2和4400株/hm2的林分,在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中,各养分浓度的减少量较大,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养分的归还。  相似文献   

8.
杂种落叶松林下土壤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种造林密度的杂种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与相同立地条件、相同林龄的长白落叶松林分、造林前的天然次生柞林林下的土壤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次生柞林皆伐后营造杂种落叶松,19年后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变小,土壤的持水性能变差,pH值变小,土壤酸性增强,速效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大幅度的降低;林分密度越大,土壤酸化程度越高,造林密度2 500株/hm~2和3 300株/hm~2的林分,土壤结构、孔性、通水透气性相对较好,且透水性和持水能力比较协调,土壤中各营养元素含量较高;相同造林密度的杂种落叶松林分土壤结构、通气透水性及土壤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相对高于长白落叶松。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通过连续3a对引自南京林业大学培育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杂种马褂木密度试验幼林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体细胞胚胎发生杂种马褂木适生性强,3a生林分保存率达到99%以上.林分生长良好,3a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分别为2.26 m和2.3 cm,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不同造林密度对体细胞胚胎发生杂种马褂木幼林生长总体而言有着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林分2a生后开始得以体现,3a生时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后栽植的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为对象,调查了树高和胸径,分析了胸径对施肥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田间栽植3年后,91.67%的样地的平均树高超过130cm,年高生长量普遍超过30cm;在人工林幼龄林初期,杂种落叶松的胸径对施肥的响应特征不甚明显,但有增加的趋势;施肥3年后,施肥处理的杂种落叶松平均胸径比对照增加0.45cm,提高15.25%;在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皆伐迹地上更换造林树种时,可考虑栽植杂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11.
整地方式对杂种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整地方式下杂种落叶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固定观测样地48块,连续观测地径、苗高和胸径生长,采用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整地方式对杂种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幼龄期间的地径及苗高生长,高台和穴状两种整地方式较好,另外两种整地方式差些;揭草皮方式在杂种落叶松幼龄时对其苗高生长及地径的作用不明显,但随着幼树的生长,效果越来越显著;在杂种落叶松11龄时,穴状与揭草皮两种整地方式下的平均胸径较大;杂种落叶松4种整地方式对生长的作用效果穴状揭草皮高台现整现造。  相似文献   

12.
史永纯 《林业科技》2010,35(4):11-13
通过杂种落叶松山地造林试验,比较覆盖地膜与不覆盖地膜条件下不同生长季节、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落叶松幼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湿度的影响较温度明显,且地膜覆盖对落叶松幼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径年生长量较对照增加53.0%,苗高年生长量增加42.0%,造林成活率提高4.0%。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如何因地制宜的确定该树种的造林密度,是当前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在原辽宁省林研所时的调查材料和我省的具体条件和经营水平,对落叶松的造林密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立地条件和密度的关系辽宁东部属长白植物区,从全区看来,是营造落叶松的良好基地。但由于局部地区立地条件的不同,落叶松生长的差异十分显著。如,清原县湾甸子林场,在好的立地条件下营造的每公顷6,666株的朝鲜落叶松,栽后7年(2年生苗),平均树高5.3米,平均胸径4.25厘米;而条件较差的平均树高只有2.05米,平均胸径1.07厘米。为了使立地条件不同的林分,能够按期郁闭,人们常用不同的造林密度进行调整,一般的立地条件坏的密度要大,立地条件好的要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落叶松杂种二代的增产能力,1996年和1998年分别在杂种落叶松种子园内分家系采7个杂交组合的种子育苗,并进行造林实验。结果表明,杂种二代具显著增产能力,遗传力较高,家系内变异系数大,适应性强,遗传基因丰富。2005年杂种落叶松材积生长量超对照20%以上,个别组合可达50%~70%。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造林密度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获得人工林优质速生丰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充分发挥日本落叶松林分最大的生产潜力,2005年3月,在建始县高岩子林场开展日本落叶松造林密度对比试验,分析造林密度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包括对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保存率等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初植株行距以3 m×2 m的单位面积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落叶松杂种二代的增产能力,1986年和1988年分别在杂种落叶松种子园内分家系采7个杂交组合的种子育苗,并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杂种二代具显著增产能力,遗传力较高,家系内变异系数大,适应性强,遗传基因丰富。  相似文献   

17.
杂种二代落叶松增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落叶松杂种二代的增产能力,1986年和1988年分别在杂种落叶松种子园内分家系采7个杂交组合的种子育苗,并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杂种二代具显著增产能力,遗传力较高,家系内变异系数大,适应性强,遗传基因丰富。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广东省郁南县西江林场设置了4种株行距(1.7 m×4 m,2.0 m×4 m,2.5 m×4 m,3.0 m×4 m)试验,分析不同造林密度(1470、1250、1000、833株 ·hm-2)对0.8~7.8 a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除0.8 a生的林分保存率外,其它年龄的林分保存率均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470株 ·hm-2与其它3种密度间的林分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较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逐步递减,1470、1250株 ·hm-2与其它两种密度间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在2.8~7.8 a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7.8 a生时,以1250株 ·hm-2为造林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95.0 m3·hm-2,分别比造林密度为1470、1000、833株 ·hm-2的林分高16.28%、5.86%和14.37%.以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为目标,初步推荐1000~1250株 ·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42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从中选取密度相同、立地条件不同的4块标准地分析立地条件对华北落叶松生长规律的影响以及密度不同、立地条件相同的3块标准地分析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生长均有一定影响,树高、胸径生长量,阴坡大于阳坡,相同坡向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小。不同密度对落叶松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标准木的胸径和材积越小,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越慢,生长量也低。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密度调控,可发挥其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杂种一代自由授粉的种子造林,所产生的杂种二代具有明显的增产能力。7年生的落叶松高生长比对照平均增加39.6%,其保存率也普遍高于对照。杂种二代与杂种一代一样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和适应性。充分利用杂种一代,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促进营林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