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眼蜂林间放蜂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方法简单,易于繁殖,便于掌握,成本低、效果好、无毒害。赤眼蜂释放工作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的好坏。本文通过介绍赤眼蜂林间放蜂的方式方法,以期为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赤眼蜂在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属是分布广泛的昆虫卵寄生蜂,三十年来吉林省坚持应用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分月扇舟蛾等,防治效果在60%~70%。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分布的9种赤眼蜂和18种常见林木害虫寄生的赤眼蜂种型。  相似文献   

3.
用挂柞蚕卵卡招引的方法,在三种马尾松林中进行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动态的试验研究,主要结论是:不同松林类型与松毛虫赤眼蜂的种群数量密切相关,而与种群活动规律无关;该蜂在年周期活动中出现两个高峰,井均在5月和9月;这对松林中的害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木、果树、牧草和农作物等常遭到大量害虫吃食茎叶、钻进树皮、果实中,使植物凋萎、枯死。大自然里有许多“绿色卫士”,起了保护农、林、牧业的作用。蜂类中奇特的寄生蜂是许多害虫的天敌,同害虫作战的姬蜂、赤眼蜂、小茧蜂、马尾蜂、黑卵蜂、细蜂、平腹小蜂、蚜小蜂和金小蜂等是其中名的“斗士”。寄生蜂繁殖力强,卵产在害虫体内。当卵孵化成幼虫后,幼虫就以害虫的肉体为食,发育长大。它们身躯虽小,但那些比它们大几倍或几十倍的害虫,遇上它们也会被全部消灭。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赤眼蜂寄主范围较广,在防治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等害虫方面有较好效果.笔者介绍了松毛虫赤眼蜂的寄主、蜂种和保存方法,从蜂种处理、定期解剖、接种、粘卵卡、冷藏保存5方面总结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接种繁育技术,从虫情调查、放蜂时间、释放方法、注意事项4方面阐述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林间放蜂技术.最后提出了赤眼蜂的质量、放蜂时间和数...  相似文献   

6.
赤眼蜂的繁育与释放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可寄生在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半翅目所属24个属220种昆虫的卵内。该技术是一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是利用赤眼蜂对害虫虫卵的寄生从而控制害虫数量、达到防治目的,防治效果可达到70%以上,是大面积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及其它各类较为理想的措施。该技术包括赤眼蜂不同产品、放蜂量和最佳放蜂时期及方法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利用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必须在害虫产卵之前,繁育和贮备大量赤眼蜂,以便适时施放,消灭害虫于卵期。因此,冷藏寄主卵和寄生卵是赤眼蜂数量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人工繁育中的主要问题。本试验主要探讨赤眼蜂和柞蚕卵的冷  相似文献   

8.
大量繁殖并助增性释放赤眼蜂控制各种鳞翅目害虫,其效果有优有劣。宽脉赤眼蜂(Trichogramma platneri Nagarkatti)防治鳄梨害虫楔卷蛾(Amorbia cuneanaWalsingham)和病状尺蠖(Sabulodesaegrotata(Guenee))效果较佳,然其大量人工繁蜂仍不易掌握。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找出其原因。目前业已开始的商业性繁蜂主要是用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Olivier))卵。很显然有许多因子影响大批繁峰是否成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赤眼蜂在落叶松毛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 ma dendrolimi)防治落叶松毛虫(Dendrolim us superans)是生物防治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桦南县2010-2012年在6个林场开展了释放赤眼蜂卡防治落叶松毛虫试验,对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蜂卡卵平均出蜂率70%、80%、85%.落叶松毛虫卵平均寄生率30%、40.70%、41.37%效果良好.应用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具有一定的持续效果.在林间连续3年释放不同蜂量的松毛虫赤眼蜂,落叶松毛虫卵的寄生率提高6.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林间挂放喷涂有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卵卡,试验结果表明,林间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平均39.4%,室内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80.0%。林间观察到刚羽化的第二代赤眼蜂在松毛虫卵上活动。携带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通过其寄生行为可把病毒传递到松毛虫幼虫期,松毛虫幼虫病毒感染率3.0%,松毛虫蛹期没有观察到松毛虫病毒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11.
了解赤眼蜂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通过相应技术,对赤眼蜂进行人工繁育。繁蜂选用松毛虫赤眼蜂做蜂种。选用柞蚕卵作中间寄主,用其卵扩繁赤眼蜂。赤眼蜂发育的最适宜温度22~25℃,湿度75%-80%。蜂与卵的比例为1:20或1:30。繁育出的寄生卵经过检测、挑选后制成蜂卡,装箱储存待用。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有效防治槐尺蠖Chiasmia cinerearia的优势赤眼蜂蜂种,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光周期14 L∶10 D的恒温培养条件下,比较4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槐尺蠖卵,但寄生数量有差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单雌平均寄生57.9粒卵,与玉米螟赤眼T.ostriniae单雌平均寄生44.7粒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和广赤眼蜂T.evanescens。4种赤眼蜂寄生槐尺蠖卵后,均能顺利完成发育,羽化率均高于97.0%,发育历期为9.0~9.9 d,子代雌蜂率均高于65.0%,单卵子蜂数为1.0~2.0头。松毛虫赤眼蜂每雌子代总蜂数平均为84.9头,且显著高于其他3种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可作为防治槐尺蠖的候选赤眼蜂用于进一步的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效果好、成本低,且无污染,是生防中重要方法之一。但1984年曾有人对其防治松毛虫效果提出异议。在对赤眼蜂防治方法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后,得出赤眼蜂对防治松毛虫、黄刺蛾、杨小舟蛾、天幕毛虫等有显著效果的结论。防效的好坏决定于繁蜂质量、释放时机、放蜂数量等。  相似文献   

15.
赤眼蜂是当前农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一种卵期寄生蜂,是以虫治虫生物防治害虫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赤眼蜂可以把害虫消灭在卵胚胎期,控制害虫的发展。我旗今年在黄茂营公社黄茂营大队林场利用赤眼蜂对杨树主要害虫杨毒蛾进行了防治试验。其次还对榆毒蛾、杨枯叶蛾、梨星毛虫、草地螟等多种害虫也进行了放蜂试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思茅松毛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室内饲养观察实验及2004~2005年在思茅松林间释放携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卵卡防治思茅松毛虫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室内平均羽化率为84.3 %,对思茅松毛虫卵的平均寄生率为87.6 %;思茅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1.7 %和84.8 %.利用卵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作为媒介昆虫传递思茅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思茅松毛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延长米蛾卵及广赤眼蜂产品的保质期,本文研究了米蛾卵和广赤眼蜂在不同温度下及冷藏不同天数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7℃是保存米蛾卵和广赤眼蜂的适宜温度;广赤眼蜂在7℃条件下冷藏后,其羽化率与CK(89.07%)相比,冷藏7 d、14 d、21 d和28 d的羽化率分别为90.36%、81.17%、59.48%和33.86%;米蛾卵在7℃条件下冷藏后,繁育的广赤眼蜂的羽化率与CK(87.58%)相比,冷藏7 d、14 d、21 d和28 d的羽化率分别为85.43%、82.40%、52.64%和43.08%。冷藏对广赤眼蜂的羽化历期、发育状况无显著影响,对雌雄性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湖南林业科技》2008,(1):F0004
“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是在害虫产卵时期,投放人工繁殖的害虫卯期天敌——“赤眼蜂”,利用“赤眼蜂”自动搜寻寄主,并寄生于害虫卵内,从而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达到防治目的。经多年研究已在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四川、上海等多个省区进行过害虫的防治,并取得了成功。“赤眼蜂”生物防治的对象是为害玉米、甘蔗、芦苇、杨树和马尾松等的害虫。  相似文献   

19.
“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是在害虫产卵时期,投放人工繁殖的害虫卵期天敌——“赤眼蜂”,利用“赤眼蜂”自动搜寻寄主,并寄生于害虫卵内,从而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达到防治目的。经多年研究已在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四川、上海等多个省区进行过害虫的防治,并取得了成功。“赤眼蜂”生物防治的对象是为害玉米、甘蔗、芦苇、杨树和马尾松等的害虫。“赤眼蜂”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点:(1)杀虫目标明确,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无残留,不影响农民收获农产品;(2)“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与常规方法相比,成本降低5-10倍;(3)“赤…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利用人工寄主卵繁殖赤眼蜂的研究获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于1980年开始应用人工寄主卵繁育赤眼蜂(简称人工卵蜂)防治害虫的小型田(林)间试验。连续几年的试验结果证明,人工卵蜂在出(林)间对害虫具有与天然卵繁育的赤眼蜂(简称自然卵蜂)同等的搜索和攻击能力。我们于1984年又分别在武昌九峰地区和青龙山地区再次进行了人工卵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林间试验,并将防治面积扩大至100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