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差分析是数理统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林业的资源调查中已广泛应用。但方差分析由于要计算一系列的平方和,计算量大,特别是没有现代化计算设备——电子计算机的地方,给工作带来不便,并非一般生产单位所能接受。而林业生产单位对本场或本地区天然林、人工林的资源及苗圃超级苗木选择的调查等均需要进行抽样调查,经过方差分析,以规划设计和挑选。但一般生产单位技术力量不足,计算工具有限,而利用极差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计算简单,效率与通常的方差分析相近,对实际工作者有用。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林业生产和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建立健全我省林业科技档案以及其它林业专业档案,使之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并有效地利用,为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已迫在眉捷,势在必行。 林业科技档案是从事林业生产建设或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技术文件材料(包括图纸、图表、照片、影片、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录音带、录相带及林场  相似文献   

3.
<正> 树干解析,是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中被广为采用的一项经常性技术工作。为了提高内业计算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我们编制了利用PC-1500计算机进行解析木内业计算和绘图的程序。经在生产中应用表明,可比常规生产提高  相似文献   

4.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一种把数据信息转换成可视信息的新兴技术,是分析与理解数据的有力工具。在介绍了VISC工具和应用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VISC在林业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林业信息与数据的特点,提出了VISC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热点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GIS在森林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中国林业》2012,(13):57-57
随着社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关注,林业资源数据的共享成为需求热点,数字林业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林业资源信息系统采用国际上先进的WebG1S平台、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Java技术,以研究林业树种空间分布、类别等数据为基础;在网络环境下,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存储、发布、查询、分析、模拟、更新、管理、集成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实现地理数据、专题信息和网络共享,为林业生产、管理提供多专业、多层次的综合服务;为林业资源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全面、图形化、直观、高效的工作平台,并为有关领导和部门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一、WebGIS及其特点WebGIS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这种基于WWW的地理信息共享体系,用户可从WWW的任意一个节  相似文献   

6.
<正> 森林生长量测算技术是林业建设和森林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基础工作,为林业区划、大片林区规划和计算森林合理采伐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这项技术工作,过去抓的不够,基础薄弱,不能适应目前林业经营集约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中常常需要测定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量等因子。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在测树技术和工具上做了一些改进,如固定测径位置,改轮尺测径为围尺测径,变径阶整化为读取实际值等。但在过去简单的计算工具条件下形成的一些较粗糙的计算方法仍在继续沿用。随着计算工具的发展,尤其是微电脑的迅速普及,理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是一个目标多样、不确定因素众多的复杂工程,目前多数更新手段仍然是人工参与度高,工作量大、耗时长。本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将计算机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和ArcGIS技术与森林资源数据年度更新相结合,包含系统配置、业务逻辑、林地变更、数据检查、统计报表、数据工具、自然增长等九大模块,实现数据更新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幅提高更新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满足省内各项规划设计、科学研究、林业生产以及政府决策等需求。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林业统计是林场掌握营林生产经营情况的重要工具,为林场生产计划的制定及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探讨了部分部门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统一标准、基础信息、信息共享及数据价值低等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提出了优化改进工作措施,以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西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分散生产的林农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林农个体经营和林业规模经营性质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公益林补偿低,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林业生产短期效益有限,导致林农对从事林业生产热情不高;在林业生产中林农经营、管理等技术能力相对较差;资金投入不足;林业科技服务工作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  相似文献   

11.
刘雷  马妍 《辽宁林业科技》2023,(1):43-45+77
数字化林业建设是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六大林业科学技术工程之一。随着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森林生态环境、林业资源数据的快速感知和精准采集。该文对无线传感网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并结合一种森林土壤监测报警传感器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对无线传感网技术在数字化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数字化林业建设工作提出相应建议,为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实现林业现代化提供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和“林业要计算复盖面积,算出各省、各专区、各县的复盖面积比例,做出森林复盖面积规划”的指示,切实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林业生产建设服务,在总结以往,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林业调查工作经验基础上,特制订全国林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ArcGIS模型工具是通过ArcGIS模型构建器(Model Builder)构建相应的模型,把若干个操作步骤设定成为一项工作程序,对数据、图层等操作进行处理的过程。介绍了模型工具的优点,结合林业规划设计中的实例应用,系统地阐述了使用ArcGIS模型构建器(Model Builder)构建模型工具。提出了ArcGIS模型工具在处理林业图层数据,尤其是在一些需要重复操作的环节上,可以极大程度地缩短工作时间,以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科学地指导着林业生产。然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是面积,面积计算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今后林业生产计划的实现与任务的完成。所以,准确地计算调查面积是调查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林业技术经济效果就是林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林业技术经济效果具有综合性、相关性、不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以及计量困难性等特点.林业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由三大类指标构成1)林业技术经济效果平衡指标,包括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效果、资金占用生产率、单位作业生产费用、立木材积及林产品单位成本、林业劳动生产率、林业生产率、投资回收期等;2)林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包括经济分析指标、技术效果分析指标、生产效益分析指标等;3)林业技术经济的目的指标,包括林产品产量、产值、利润的计划完成率、人均木材消费量、产品的商品率、人均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等.并介绍了各主要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档案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数据资料,是组织和指导林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项目之间、年度之间的重复,提高数据的精度,提高数据汇总进度,进而提高工作生产率。该系统运用地理信息为核心,建立退耕还林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退耕面积调查、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规划设计、制图制表等功能,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档案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数据资料,是组织和指导林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项目之间、年度之间的重复,提高数据的精度,提高数据汇总进度,进而提高工作生产率。该系统运用地理信息为核心,建立退耕还林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退耕面积调查、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规划设计、制图制表等功能,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林业规划调查(二类调查)是为制定调查地区林业经营利用规划和林业局总体设计,以多快好省发展林业提供依据。经过林业规划调查,需要提出的成果材料除各类统计麦、专业报告、资源调查说明书外,尚有局、场森林分布图。图面工作,是我们林业规划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面资料,是制定林业经营利用规划、组织生产、指挥生产的重要工具,它是用各种线条、颜色、注字和注  相似文献   

19.
<正> 林业调查设计工作是为林业生产建设事业服务的技术基础工作。它的存在与发展决定于林业生产建设事业的存在与发展。在解放前的旧中国,由于林业不受国家的重视,所以没有专业的林业调查设计队伍,在林业调查设计方面也没有进行过可观的工作。当时所谓的森林调查、勘测工作,多是由少数专家、学者个人按一定线路、使用某些简单仪器进行的考察,其深度和广度达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网络分析技术在林业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方法,给出了网络模型、各种网络分析技术和算法,适用于林业和森工生产中进行运输系统的优化,为林区木材生产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提供了实用的决策分析工具。文中给出了具体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