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培养基对3个来源不同的松口蘑菌株和1个栎松口蘑菌株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各菌株之间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菌落形态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松口蘑与栎松口蘑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白山松口蘑与栎松口蘑为材料,建立了松口蘑与栎松口蘑RAPD反应优化体系。即在20μl反应体积中,模板DNA 10ng,引物0.3μmol.L-1,dNTP 200μmol.L-1,MgCl22mmol.L-1,Taq DNA聚合酶1unit,1×Buffer;反应程序为预变性94℃5min,94℃45s、36.3℃60s、72℃90s共循环45次,最后72℃延伸7min。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长白山区栎松口蘑子实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分离、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菌褶部位分离成功率最高,达50%,菌肉与菌柄基部为15%,菌柄中上部外缘与中央为10%;栎松口蘑菌丝生长在17~22℃(室温)2、4℃、26℃梯度之间差异不显著,培养基以E配方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松口蘑人工促进增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松口蘑因无法进行人工栽培且松口蘑山处于放任状态,加之产地居民不合理的采挖对菌落造成严重破坏,已使松口蘑资源日趋减少。为此,我们自1986年起承担了黑龙江省科委下达的“松口蘑人工促进增产及保鲜措施的研究”课题,目的在于通过增产栽培技术,改善其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促进扩大生产,从而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5.
1 绪言 关于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S.Ito&Imai)孢子的发芽,最早从三村(1909年 )开始试验研究,后来西门和山内(1936年)、浜田(1950年)、富永(1958年)、广本(1960),松口蘑研究座谈会(1983年)、森永(1985年)、太田(1986年)小川、伊藤(1989年)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有关发芽率试验研究结果总结于表1。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基对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优良黑木耳(长白7号)母种,根据菌丝生长速度以及菌丝生长势,测试其一级种和二级种菌丝生长状况,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一级培养基中,胡萝卜培养基(配方3)为最适一级种培养,菌丝生长速度以及生长势均居各培养基配方之首。在二级种测试中,主料为小麦的培养基(配方1)为最适二级种培养,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可达到3.36mm/d。  相似文献   

7.
松口蘑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中国主产区和日本松口蘑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样品聚为3类,且供试松口蘑之间遗传距离较近,表明它们是一个物种下的不同居群.  相似文献   

8.
以松口蘑为材料,建立了松口蘑SRAP反应的优化体系。即在20μL反应体积中,模板DNA 10ng,引物浓度0.3μmol/L,dNTP 250mmol/L,MgCl 22.5mmol/L,Taq DNA聚合酶0.5U,1×Buffe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5℃退火1min,72℃延伸1min,共5个循环;94℃变性1min,50℃退火1min,72℃延伸1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5min。  相似文献   

9.
孙小燕 《绿色科技》2023,(3):124-127
为明确弗吉尼亚栎幼苗对温度和湿度的响应,设置3个温度,分别为T1:昼温/夜温(15℃/5℃),T2:昼温/夜温(25℃/15℃),T3:昼温/夜温(35℃/25℃),设置2个土壤湿度,分别为W1: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70%,W2: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55%~60%。研究了幼苗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弗吉尼亚栎幼苗株高、地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GS、NR和GOGAT活性在同一湿度处理下随着温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2土壤湿度均高于W1湿度。因此,昼温/夜温(25℃/15℃),土壤湿度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55%~60%弗吉尼亚栎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傻松口蘑这一珍稀野生资源,笔者对宽甸县东部山区傻松口蘑发生地植被、降水量、土壤、海拔高度、地理定位、温度、湿度、光照、物候等环境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傻松口蘑的生长环境:50~60年生的蒙古栎林、郁闭度0.60~0.65;年降水量900~1 000 mm;暗棕色森林土,菌床土壤含水率18%~20%,pH值5.8~6.2;海拔455~475 m的山脊梁两侧,坡度为50°~60°;9月份地表以上50 cm温度8~18℃;3:00~9:00有雾气笼罩时,空气湿度达85%以上;晴天地表光照强度2 900~3 700 lx。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基质配比对竹苗盆景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种不同的基质配方及对照土壤栽培紫竹苗盆景,得出泥炭、珍珠岩1:1这种配比适合在竹苗无土栽培生产行业推广。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在青海省玛珂河林区设置5种轻基质配方,即P1(泥炭:椰糠:珍珠岩=4.5:4.5:1,均为体积比),P2(泥炭:椰糠:珍珠岩=5:4:1),P3(泥炭:椰糠:珍珠岩=6:3:1),P4(泥炭:椰糠:珍珠岩=7:2:1),P5(泥炭:椰糠:珍珠岩=8:1:1),以当地土壤作为对照(CK)基质进行鳞皮云杉Picearetroflexa容器育苗,2018年5月进行各处理生长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轻基质配方对鳞皮云杉幼苗生长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3a的生长,5种轻基质配方的苗高和地径均显著高于CK,其中苗高以P3,P4和P5较大,地径无显著性差异;(2)5种轻基质配方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以P4和P5较大,而地下部分生物量以P3,P4和P5较大;(3)5种轻基质配方的根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优于CK(P<0.05),其中以P4和P5最好;(4)5种轻基质配方的光合作用均显著强于CK(P<0.05),其中净光合速率以P3,P4和P5较大,水分利用效率以P4最大;(5)鳞皮云杉的根系生长情况总体上均与地上部分生长情况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轻基质对鳞皮云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种轻基质配方中以P4配比最优。  相似文献   

13.
从松茸深加工综合利用的角度,利用其菌丝体提取多糖与燕麦结合,制作松茸燕麦营养餐,重点研究了松茸燕麦营养餐原辅料用量比例。从滤液比例、甜味剂、酸味剂、感官指标方面进行综合评,根据感官评定结果,由极差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口味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松茸多糖液与燕麦的比例、甜味剂比例、柠檬酸比例。其中松茸多糖液与燕麦的比例主要影响色和香气;甜味剂和酸味剂主要对口感和风味影响较大。5号配方得分最高,因此确定5号为最佳配方,即:松茸多糖液与燕麦粉的比例为1∶10,柠檬酸0.04%、甜味剂比例10%。  相似文献   

14.
通过优化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其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液中功能菌的活菌含量,以期为大规模生产复合微生物菌肥奠定基础。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的方法,以菌体生长量(OD600)为测定指标,对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中的固氮菌、溶磷菌和解钾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论:①固氮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2g、MgSO4·7H20.5g,最佳pH值6.8,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②溶磷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6.4,最佳接种量为3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③解钾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甘露醇7.5g、牛肉膏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7.6,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15.
松茸菌塘出茸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保山市海棠村连续对松茸菌塘进行定点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实施“土山育茸”为主的人工促繁措施明显促进菌塘的发展,促进菌塘内松茸数量的增加达110.64%,而松茸损失则下降12.6%;出茸菌塘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常规时间出茸,另一种是后期才出茸,二者分别点菌塘总数的58.6%和41.4%,常规出茸一般时间早,出茸时期较长,产量分布较平均,而后期才出茸的一般时间迟,出茸期较短;6个松茸菌塘连续3a观测结果表明,菌塘中收获的松茸数量提高了102.6%,产量增加达112.5%;在该林地所有菌塘中,最高年产量可达1.28kg;利用松茸开伞的方法可以形成新的菌塘,2-3a后可产出松茸。  相似文献   

16.
适宜大叶黄杨茎段不同组织培养阶段的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 《西部林业科学》2006,35(2):102-10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浓度的生长调节剂,通过试验寻求适宜于大叶黄杨茎段各组织培养阶段的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阶段,较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大叶黄杨茎段侧芽的萌发,其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 BA0.5 mg/L;继代增殖阶段,以MS BA1.0 mg/L NAA0.1 mg/L GA32.0 mg/L为培养基效果较好;生根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2 MS NAA0.5 mg/L。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金针菇生长的培养基配方,试验表明,金针菇一级种培养基以配方5最好,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强,配方5由马铃薯、白糖、KH2PO4、硫酸镁、蛋白胨另加琼脂、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金针菇二级种培养基以麦粒为主料的配方1最好,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