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南地区气象灾害具有地域性、链网性、突发性和危害严重的特点。农业具有极易遭受气象灾害危害,农业资源开发粗放利用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以及农业和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使得西南地区农业面对气象灾害显得十分脆弱,气象灾害对西南地区农村和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安居乐业造成严重威胁。最后提出强化西南地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构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文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8):206-210
西南地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存在3个制约因素,即山区比重高,农业土地和水资源日益减少;市场可进人性差,贫困问题突出;气象灾害及价格波动影响.通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是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最佳途径.最后,指出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的现实战略选择,即建立农业应对气象灾害的灵活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支撑西南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利用传统知识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议加大有利于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近30年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为其农业干旱灾害的预测及防御提供历史借鉴与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978-2008年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农作物总受灾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和农作物干旱成灾面积等数据,研究其农业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结果]西南地区农作物干旱受灾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14,(22):21-21
<正>当前,西南地区春玉米进入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夏玉米正值播种至出苗期,多雨、干旱等不利气象条件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夏玉米播种出苗影响较大。其中,贵州、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因多雨天气导致春玉米倒伏、低洼地积水出现涝渍灾害;今春以来,云南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影响玉米正常播种出苗,部分田块已形成"芽干"。此外,今年西南地区玉米螟等虫害较往年偏重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在贵阳举行的"201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暨贵州马铃薯文化节"上,中国及来自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马铃薯专家认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马铃薯产业合作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省会,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绿化状况必将成为反映全市以及整个云南社会、经济、文化面貌的"窗口"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道路、人居住房也随之得到修建改善,但绿化却越来越少,乡村绿化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科学建绿,使乡村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探讨并及时加以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是我国六大稻区之一,为促进西南地区水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针对其水稻产业现状,从基础生产条件较差、气象灾害频发重发、稳定面积难度较大和科技创新瓶颈较多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深入挖掘西南地区水稻的独特文化、稳步推进西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加大水稻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以及加快西南特色大米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1963年-2012年我国西南地区102个站点的日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点50年降水集中指数(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PCI),分析了西南地区PCI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的PCI大值分布在西南-东北一线,逐渐向西北、东南递减,川东北和四川盆地降水集中最明显;西南地区西北部的PCI值50年内呈下降趋势,东部和南部呈上升趋势,西南地区PCI大值区的范围在扩大,川东北降水集中趋势最明显;西南地区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在降水集中度增大的同时,旱涝灾害风险也增大,这一变化特征自本世纪以来尤为突出;PCI和PCI距平的空间分布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西南地区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本世纪初的PCI距平总体呈正-负-正-负的变化.典型站点巴中年降水量和PCI均增大,与近年来洪涝灾害多发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2010年,西南地区正在经历和抗击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剑阁具的旱情虽然没有云贵两省和川南严重,但冬干春旱已经形成,且春旱持续加重,已对全县大小春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受"5.12"特大地震灾害的影响,全县水利设施震损严重,全县目前的蓄水总量仅为1.0亿m3左右,不足常年应蓄水量的60%,只能保证移栽水稻15万亩左右,占常年水稻栽播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10.
杨尚英  胡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77-6980,7118
运用统计分析、事例引用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存在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各种气象灾害对旅游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破坏,研究了气象灾害对旅游品牌、旅游决策、旅游交通、旅游旺季的各种影响及对旅游产业链的威胁,概括了我国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的主要旅游气象灾害,提出了防灾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陶莉  聂璐  曾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50-17751
通过对我国农村防灾体系现状的反思,以动态演进的观点对农村防灾空间体系进行分析,指出了唯有从当地经济出发,农村防灾空间体系才有所依托,提出了把防灾减灾设计始终贯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玮  栾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99-4100,4111
针对农村的防灾现状,从村庄的总体规划、住宅建设、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防灾减灾建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实现人与新农村的和谐发展,在这个标准下农村防雷减灾工程就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做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减雷防灾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宇  翁玲 《北京农业》2012,(9):166-16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发展要求。这些要求凸显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减灾工作具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村镇建筑防震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95-21697
基于我国村镇地震灾害特点和村镇建筑防震减灾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如何提高和加强我国村镇建筑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中防震灾减灾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芬 《农学学报》2013,3(4):62-67
中国农业生产的丰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气候条件,频发的气象灾害每年给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是增强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最佳途径。为此,对国内农村对气象信息应用的现状、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用户希望能够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希望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2)农村用户希望提供更加专业的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农业生产的天气信息;(3)农村用户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传播气象信息,解决偏远农村的气象信息传输问题,提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4)农村用户渴望获得农村气象科技和防灾减灾知识。笔者还提出了提高农村气象服务能力的管理机制,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提升农村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扩大农村用户群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雷电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特点,分析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今后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水利工程在抗旱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发生频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农村是气象工作最广阔的领域,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农业农村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重点描述了本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当阶段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现状,并从政府、资金、队伍、科技、防御、科普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及为农服务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56-10757
地震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灾心理最严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我国农村所面临的地震危险远高于城市,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给人们造成的巨大伤害还记忆犹新。目前农村防震减灾存在诸多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防震减灾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农村防震减灾能力是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但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