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桂林市1993年晚稻三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1993年桂林市晚稻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大发生,为80年代以来为害最重的一年。阳朔县植保站于9月14日在定点系统观测区调查第四代卵量,高的达600块/亩,平均为379...  相似文献   

2.
陈小红  叶宗国 《江西植保》2006,29(3):132-133
2001年以来,庐山区沿庐山脚下几个乡镇单季晚稻三化螟连续几年大面积偏重发生,特别是2005年发生最重,防治不利的单季晚稻白穗率一般为15%~22%,严重的白穗率达55%,个别田块甚至绝收,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威胁。为此,笔者根据本区多年的实地调查及相关试验,对三化螟大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2000年三代三化螟在姜堰市大发生,大部分乡镇控制了为害,平均水稻白穗率在 1%上下。但白穗率 10%以上的田块并不少见,还出现了白穗率 50%以上的田块。为了总结三化螟大发生年容易防治失利,造成严重为害的原因,笔者等于 8月下旬至 10月初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从技术角度将结果归纳如下,供参考。1大发生年为害较重的原因  1)错过用药适期 (绝大多数偏迟 )。这是治螟效果不好最普遍的原因。①本市提出防治水稻穗期三化螟,要求在破口初期用药,但许多地方习惯于抽穗至齐穗期用药,这在轻发生年影响不大,在大发生年,直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水稻三化螟在我市迅速回升,据1988年调查,连作晚稻三代三化螟为害率平均3%左右,单季晚稻5.5%左右、严重田块达20%以上,为分析三化螟回升原因,明确春花作物免耕栽培在三化螟回升中的作用,1988年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与步骤1988年11月,选一块三化螟为害严重(白穗率4.80%)全田枯心、白穗团分布均匀的连作稻大田作试验观察田,设 a、免耕大麦(俗称稻板麦)b、免耕油菜(稻板油菜)c、翻耕大  相似文献   

5.
泗洪县地处洪泽湖西岸,常年种植水稻面积5.3万hm2,以单季晚稻种植为主,特别是优质品种武育粳3号种植比例大,占85%以上。水稻三化螟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6a大发生。其主害代第三代为害单季中晚稻,造成白穗,未防治的稻田一般减产8成以上。近6a来,笔者就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三化螟的生活习性进一步观察1.1发生时期在泗洪地区三化螟1a发生3代。第一代盛孵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主要为害秧田期水稻;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分蘖期水稻;第三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往往…  相似文献   

6.
我市系稻麦两熟区,七十—八十年代初,水稻单双并存,1985年后为纯单季晚稻。三化螟在七十年代后期渐趋衰落,1981—1983年几近绝迹,随后逐年回升,1991年三代三化螟为害明显加重,全市单季晚稻白穗率平均0.56%,其中陈墓、周庄等西南地区及石牌,巴城沿阳澄湖边的村为害重,一般村白穗率为0.5—1%,重的为2—4%,严重田块竟达10—20%;其他地区一般白穗率0.1%左右,重的0.5—1%,严重田块3—5%。1 三化螟回升情况八十年代初,几乎查不到三化螟越冬幼虫,也诱不到成虫,田间见不到白穗团。从1984  相似文献   

7.
郦子华 《广西植保》2000,13(1):35-37
三化螟是柳州地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1a发生 4代 ,以 1、 3代为害早、晚稻秧苗造成枯心苗 ;2、 4代为害早、晚稻孕穗至灌浆造成白穗和枯孕穗。 90年代平均每年实际损失粮食 2 379t,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1999年三化螟的发生是 90年代以来较重的一年。1  1999年三化螟发生实况  柳州地区 1999年水稻种植面积 :早稻10 .70万 hm2 ,中稻 1.87万 hm2 ,晚稻 9.0 6万 hm2 。由于气候的影响 ,早稻的播、插期比常年推迟、延长半个月左右。三化螟全年属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尤以第 1、 2、 3代的发生明显较往年重。各世代累计发生面积为…  相似文献   

8.
三化螟是余干县水稻为害的一种重要害虫,20世纪60、70年代为害较重,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0%-60%,1964年、1974年为害最重,发生面积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9.52%、76.27%,白穗率分别为14.13%、16.20%;1983-1998年,受耕作制度、水稻品种等因素影响,三化螟下降为次要害虫,发生面积仅占1.20%-9.00%;90年代后期,三化螟呈明显回升趋势,1999年中等发生,2000年大发生,现就大发生原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台湾稻螟在汕头部分地区上升为稻螟优势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为害基本情况台湾稻螟是广东省的3种水稻螟虫之一,长期以来都是局部轻发生。汕头市水稻螟虫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但是近几年来台湾稻螟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每年发生面积0.3万~0.7万hm2,大发生年份达1.3万hm2,尤以澄海市发生严重。主害代第二、四代白穗率一般为0.5%~2%,最高达10%以上。澄海市200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调查第三代稻螟密度,平均667m2有3种稻螟1935头。其中台湾稻螟1451头,占75%,三化螟193头,占10%,大螟291头,占15%。枯心率平均1.8%,最高10…  相似文献   

10.
吴振钟 《植物保护》1964,2(3):104-105
安徽省大部份稻田栽种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连作稻也占有一定的面积。一般年份以三化螟为害迟栽中稻造成白穗;以及为害连作晚稻造成枯心苗,损失较重。如果中稻没有迟栽的,螟害损失就会大大减柽。但目前因为有以下三种困难,有一部份中稻不得不推迟栽秧。(1)小麦田,特别是迟熟的  相似文献   

11.
第4代三化螟是贺州市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2~3.3万hm^2,是一种间歇性发生为害的害虫,每3~5a大发生1次。2004年第4代三化螟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经积极防治后仍损失粮食1616.16t,同比增1.05倍,比前15a的平均值高95.04%,仅次于历史上大发生年份的1999年。现对其大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大发生年份决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免因大发生而造成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本市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东部滨临黄海。常年种植水稻面积13333.3hm2左右。由于品种布局的变化,消声匿迹十多年的三化螟,近年又复危害,大螟也由偶发为常发,日趋加重。据1994~1996年水稻后期螟害损失率考查,白穗率平均达1.34%,高的达30%,其中:大螟占60.46%;二化螟占6.97%;三化螟占32.55%,仅此一项,全市3年因螟虫损失稻谷达402Kg。一、种群演替与危害特点1、螟虫演替过程80年代前,大螟、二化螟、三化螟交替并发。1979年调查,螟害率0.98%,其中,大螟占46.93…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吉安市晚稻后期稻飞虱大暴发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早稻获得了大丰收。晚稻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种植面积25.7万公顷,比2003年增长55.9%。但是晚稻遭受到严重的病虫灾害,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稻纵卷叶螟重发生,卷叶率40%~80%;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重,白穗率2%~10%。尤其是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稻飞虱大暴发,来势凶猛,基数异常高,农民措手不及,给晚稻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政府、农业部门组织防治及时有力,植保部门推广的防治技术安全有效,挽回了很大损失。1发生为害实况从8月中旬开始,田间稻飞虱虫量不断增加,短翅型成虫数量逐渐升高,以褐飞虱为主(占60%左右)。8月2…  相似文献   

14.
安义县历年三化螟发生特点与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的发生数量近年来在我县呈上升趋势 ,尤其水稻混栽区、双季稻地区发生数量大 ,为害严重。一些地方虽然花了大量劳力、农药 ,却收效不大 ,产量损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对三化螟发生为害特点认识不足 ,有效防治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本文仅就我县三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谈一点初浅看法。1 三经螟历年发生特点及影响因 素分析1 .1 三化螟历年发生特点三化螟在我县常年发生四代 ,通常年份一、三代为害造成枯心 ,四代造成白穗 ,根据历年资料分析 ,我县三化螟发生为害较严重的年份有1 959年、1 963年、1 964年。到 1 965年 ,第四代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5.
郑大宽 《江西植保》2002,25(4):117-118
20 0 2年 9月中下、1 0月中旬笔者先后到南昌县的滁差、昌东镇及市五星垦殖场 ;泰和县的禾市、赣县的毛店及章贡区等中、晚稻现场调查螟虫危害情况。现将调查情况及思考形成的几点意见发表如下 ,以便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1 中、晚稻穗期螟虫防治 ,农民普 遍反映效果不理想今年 ,中、晚稻穗期螟虫发生为害较烈 ,发生重的螟灾区 ,有的田块颗粒无收 ,农民反映防治效果普遍不够理想。赣南、吉安三化螟受害区的白穗率所占比例 ,初步估算 ,白穗率 1 0 %以内的晚稻田占 70 %左右 ,白穗率 1 0 %以上的稻田占3 0 %左右。赣南稻区三化螟三代在部分县…  相似文献   

16.
乐至县水稻三化螟曾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发生且为害较重.随着70年代末期一季杂交中稻的普遍推广.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发生非常轻。从2007年开始.三化螟在局部区域少量发生.2009年高寺镇简乐村3.3hm2稻田连片发生.有2块稻田产量损失在80.0%以上:在大佛镇圣寿寺村6.7hm2连片发生.其中5块稻田产量损失在80.0%以上,一般严重田块减产10%~30%。近年来水稻三化螟在乐至县大佛、宝林、盛池等地大量发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损失逐步加重,已成为影响乐至县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1,14(1):29-30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黎贤伟 《植物保护》1994,20(6):48-49
1993年应城市晚稻稻瘟病大流行及应急措施1993年晚稻稻瘟病在我市发生了罕见的大流行,全市晚粳面积16.83万亩,全部发病,实际损失达1200万公斤。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对1993年稻瘟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1大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9.
韦德明 《广西植保》1999,12(2):31-31
水稻三化螟是邕宁县水稻害虫之一,其第二、四代分别为早、晚稻的主害代。本县1998年三化螟发生程度,早稻属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0.77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23%,经防治后仍损失稻谷43.6万kg;晚稻属轻发生程度,发生面积为713h...  相似文献   

20.
简析三化螟灾变规律及其综合治理对策陈玉托杨永雄(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广州510500)三化螟是我省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发生4代,南部地区发生5代,以一、三代为害早、晚稻苗期和二、四、五代为害早、晚稻孕穗至灌浆期为主。苗期受害造成水稻枯心苗,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