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和解析雄安新区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及其生态发展趋势,利用2013-2022年间4期典型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和目视解译法获得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综合运用GIS技术和InVEST模型分析等方法,对近10年雄安新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生态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2年期间,建设用地、开阔水体、林地持续增长,其中林地在2017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占雄安新区总面积比例由10.75%增长到31.79%,耕地由于转出较多面积缩减迅速,主要转出为林地、开阔水体和建设用地,白洋淀湿地面积增加。(2)开阔水体、水生植被、耕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增大,林地的空间连通性持续向好。雄安新区景观形状指数增加,其中,2022年景观丰富度最大,景观中优势斑块类型连通性增强,大比例斑块增加。(3)10年间,研究区碳储量增加60.59×106 MgC,优良类生境区域面积和差等生境质量面积呈上升趋势,中等生境质量面积减小33.66%。需重点关注耕地、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区的交汇处、交通道路与生态源地交汇处等的生态节点...  相似文献   

2.
在2005—2020年陕西省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碳汇测算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其碳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土壤碳汇时空异质性,合理制定区域适宜的农田管理政策。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陕西农田土壤碳汇总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碳汇量从每年的58.83×104 t上升至76.51×104 t;碳汇类型以施用肥料碳汇为主。2)空间上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咸阳、渭南、西安和宝鸡,低值区域分布于榆林、安康和商洛。3)空间分布重心整体存在向北略东移动的趋势,分布范围呈先收缩后扩张的态势,西北地区对整体碳汇空间格局影响作用加强。土壤碳汇强度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冷热点空间分布集聚程度呈现波动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柑橘作为中国第一大水果,其产量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自1980年代至今,我国包括柑橘在内的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上保持着快速增加的趋势[1,2]。据国际粮农组织统计数据,从1980~2020年的40年间,种植面积从不到2.5×105 hm2增加至28×105 hm2、产量从不到200万t增加到5000万t以上。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北纬20°~33°、东经95°~122°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含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西、四川、湖南、  相似文献   

4.
马桂花  尹娟 《现代园艺》2023,(18):156-158+161
对城市生态景观进行评价,能为优化区域景观格局、适时调整生态保护政策、降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理论支持。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斑块数量及面积,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人造地表、水体景观损失度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耕地、裸地景观损失度则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景观风险指数较低。(2)2000年,信阳市以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为主,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小面积区域;2000-2010年,中高风险区向中部扩张,部分较低风险区转为中高风险区,东部较大面积低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2010-2020年,中高风险区逐渐缩小,部分中风险和较高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区域内较低风险区与低风险区占比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5~6年生次郎甜柿为试材,设计4个目标产量的负载量水平,分别为5.25×104、4.50×104、3.75×104、3.00×104kg/hm2,并调查树体生长状况、枝类组成、产量、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筛选适宜的负载量,为生产中选择合理的产量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降低,冠径、中枝数、长枝数、总枝数逐渐减少,结果枝、营养枝粗度逐渐增加,有利于生产优质大果;植株结果数急剧下降,果实横径、纵径及单果重均显著增大;果实硬度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果实品质提高;优质果率显著提升,提高了经济效益;果园病虫害降低,果园管理所用的劳动力和药剂成本降低。因此,每公顷留果3.75×104kg为次郎甜柿最佳负载量,该负载量水平的树体生长状况良好,枝类组成结构合理,产量和果实品质较高,利于树体养分积累和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对甘肃省庆阳市结果 3、6、9、12、15年的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苹果园结果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030 cm和3030 cm和3060 cm土层逐年降低;速效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60 cm土层逐年降低;速效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3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998 mg/kg,303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998 mg/kg,306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655 mg/kg,但结果 6年后,变化相对缓慢。全磷含量逐年增加,06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655 mg/kg,但结果 6年后,变化相对缓慢。全磷含量逐年增加,03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37 g/kg,303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37 g/kg,306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28 g/kg;有效磷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60 cm土层平均每年增加0.028 g/kg;有效磷含量呈上升的趋势,0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83 mg/kg,30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83 mg/kg,306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23mg/kg。全钾含量06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323mg/kg。全钾含量030 cm土层和3030 cm土层和3060 cm土层均无明显变化;速效钾含量随结果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060 cm土层均无明显变化;速效钾含量随结果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030 cm土层平均每年降低2.638 mg/kg,3030 cm土层平均每年降低2.638 mg/kg,3060 cm土层平均每年降低2.388 mg/kg。  相似文献   

7.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液态发酵培养赤芝(Ganoderma lucidum)G0119、G0154及其杂交菌株GZ36,比较不同发酵时间(24、48、72、96 h)所得胞外多糖的含量、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特征和免疫活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胞外液在21~26、34~44 min时间段均出现2个峰(P1、P3),而GZ36在26~33 min时出现峰P 2。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发酵时间延长,3个菌株的不同组分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发酵终点72 h的胞外多糖P1、P2、P3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5.193×106~8.957×106、4.437×106、6.033×104~8.148×104g·mol-1。与60%乙醇沉淀组分(60 E)相比,3个菌株胞外多糖的20%乙醇沉淀(20 E)组分的产量较高。与亲本菌株G0119、G0154的20E组分相比,杂交菌株GZ36的20E组分产量(0.46 g·L-1)较高,其多糖含量(82.96%)...  相似文献   

8.
以相同条件下栽培获得的沪农系列7个不同品种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作为研究材料,分析比较其总多糖、核苷、三萜和糖醇的含量、多糖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差异以及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总多糖含量在1.15%~5.11%之间,含量较高的3个品种由高到低为‘沪农芝7号’(5.11%)、‘沪农芝8号’(2.36%)、‘沪农灵芝4号’(2.07%)。不同灵芝品种粗多糖分子量分布存在差异,‘沪农灵芝4号’主要含有重均分子量为3.38×106、4.24×106、4.38×103g·mol-1的三个多糖组分,‘沪农灵芝1号’主要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1×107和8.03×103g·mol-1的两类多糖组分,‘沪农芝7号’主要含有重均分子量为4.50×105、6.20×103 g·mol-1的两个多糖组分,其余4个品种均含有...  相似文献   

9.
以长沙县为例,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克里格插值法计算了2004年、2009年和2014年3期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2004年、2009年和2014年森林碳储量总量分别为749605.16t、1034059.15t和1426868.66t,平均森林碳储量分别为7.55t/hm~2、10.42t/hm~2和14.37t/hm~2。2004~2009年、2009~2014年期间森林碳储量的增长值分别为284453.99t和392809.51t,增长率分别为37.95%和37.99%。②长沙县森林碳储量总体呈稳步增加趋势,但森林碳储量水平较低,受多种因素干扰的影响。③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北部森林碳储量较大,中南部森林碳储量较小,北部总体大于南部。④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复杂,城市发展和森林经营管理对森林碳储量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重庆市柑橘产业情况,以生物量回归模型及碳密度分配状况为基础,探讨重庆柑橘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重庆柑橘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重庆柑橘种植面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似;直辖初至2000年果树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和总碳储量增幅较小,2000年至2010年增幅较大,为118.4%。重庆柑橘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集中在10个柑橘生产重点区县,总碳储量为27.348×10^6t,占全市柑橘林总碳储量的88.94%,在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占7.23%);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渝西向渝东北递增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地区2000—2020年MODIS地表温度、地表反射、植被指数遥感数据产品与2000、2005、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云平台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方法,研究了2000—2020年人类活动对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协调我国西北干旱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新疆地区土地以未利用地、草地为主,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59.32%、28.81%。研究时段内耕地面积增量最大,达3.09万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达118.18%。2000—2020年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偏低并呈微弱下降趋势,可分为2000—2010年快速下降阶段和2010—2020年的缓慢上升阶段,主要原因与前一时段林地和水体大面积转为耕地有关。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下降区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准噶尔盆地与新疆东部。新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显著,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增加促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而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器联用法对不同灵芝菌株的110个(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样品的多糖重均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依据出峰时间和出峰数量,可将这些样品分为4组:A组有7个样品,其子实体多糖含3个组分GLP 1、GLP 2、GLP 3;B组有77个样品,其子实体多糖含1个组分GLP 3;C组有24个样品,其子实体多糖含2个组分GLP 1、GLP 3;D组有2个样品,其子实体多糖含2个组分GLP2和GLP3。GLP1、GLP2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85×106~5.47×106、2.16×106~5.73×106 g·mol-1,GLP3的重均分子量约为104 g·mol-1。用乙醇分步沉淀法对8个代表性灵芝子实体的高分子量多糖组分(重均分子量>106 g·mol-1)进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GLP1(多糖含量80.47%~92.52%)和G...  相似文献   

13.
<正>台州市处于我国柑橘栽培的优势区,是宽皮柑橘栽培的适宜区。现有柑橘种植面积2.9×104 hm2,常年产量在47万t左右,均占全省柑橘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9%[1]。但台州柑橘产区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产业弱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冀北坝上坝下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土壤碳汇功能的差异,对河北省北部坝上坝下地区的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坝下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坝上地区,但其差异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坝上及坝下地区18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分别为15.6 kg/m2和13.2 kg/m2;4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则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1.9 kg/m2和27.9 kg/m2;坝上及坝下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坝上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较缓,而坝下地区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园林植物石楠为试材,通过混合2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分别模拟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对园林植物(石楠)进行3年(2015—2017年)的胁迫处理,以期探讨盐碱胁迫对园林植物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机酸含量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随胁迫强度增加,盐、碱胁迫均使土壤中Na+浓度大幅度上升,K+浓度大幅度下降,但碱胁迫下Na+浓度上升幅度和K+浓度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2)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土壤中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聚合物类、胺类、酚酸类碳源呈逐渐降低趋势,总体而言,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盐碱胁迫下园林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3)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E)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随盐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土壤糖苷酶、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δ和过氧化物酶δ随盐碱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盐胁迫、碱胁迫、盐胁迫×碱胁迫对有机酸、Na+、K+、Na+/K+、物种丰富度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微生物代谢熵、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碱胁迫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高于盐胁迫,并且盐胁迫×碱胁迫的影响高于单独盐胁迫或碱胁迫.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瓜连作障碍问题,研究了不同浓度下2种分子质量的氨基多糖对连作西瓜生物学与土壤环境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肥料1(甲壳素)和肥料2(氨基多糖水溶肥)对连作西瓜生长和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1和肥料2对西瓜生长和土壤环境均有一定影响。在肥料1施用量为3 g·kg-1时的综合效果最佳,西瓜平均株高为157.67 cm、干质量为11.00 g、蔗糖酶活性为18.08 mg·g-1·24 h-1、脲酶活性为0.93 mg·g-1·24 h-1、真菌数量为30.67×104 cfu·g-1、细菌数量为47.33×105 cfu·g-1。与对照相比,西瓜的株高和干质量分别提高60.02%、139.71%,蔗糖酶活性增加62.35%、脲酶活性增加29.98%、真菌数量减少36.54%、细菌数量增加2.8倍。综上所述,施用3 g·kg-1肥料1有利于促进西瓜生长、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可为缓解西瓜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植年限苹果园土壤pH值与养分离子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近地块农田土壤作对照,研究了栽植5、20、30年苹果园土壤pH值与养分离子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区不同栽植年限苹果园020、2020、2040 cm土层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栽植30年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pH值分别为4.82、4.45;栽植20年内苹果园土壤pH值变化较大,栽植2040 cm土层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栽植30年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pH值分别为4.82、4.45;栽植20年内苹果园土壤pH值变化较大,栽植2030年间土壤pH值变化较小;苹果园土壤pH值下降的同时伴随次生盐渍化现象。030年间土壤pH值变化较小;苹果园土壤pH值下降的同时伴随次生盐渍化现象。020、2020、2040cm土层土壤水溶性离子中,以SO42-为主,分别占51.3%、56.2%,其次为Na+和Ca2+,Na+分别占23.0%、23.3%,Ca2+分别占15.4%、18.5%。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结果,调查苹果园040cm土层土壤水溶性离子中,以SO42-为主,分别占51.3%、56.2%,其次为Na+和Ca2+,Na+分别占23.0%、23.3%,Ca2+分别占15.4%、18.5%。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结果,调查苹果园040 cm土层土壤中磷、钾元素有余,而全氮、有机质及锌、硼等微量元素不足。  相似文献   

18.
果蝇是为害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目前主要依靠乙基多杀菌素防控,成本较高,急需研究替代药剂。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是一种新型细菌杀虫剂,为了明确其对杨梅果蝇的防控效果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在杨梅转色成熟期设置1.00×107、1.25×107和1.67×107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30和40 m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照(清水)喷雾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5个药剂处理后7 d的果蝇防效为91.92%~96.76%,各处理间虫果率差异不显著;药后13 d防效为82.76%~88.27%,1.67×107短稳杆菌处理虫果率最低。5个药剂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5.41%~7.21%,其中1.67×107短稳杆菌处理的提高幅度最大;果实硬度显著提高33.21%~46.42%,落果率显著下降37.57%~42.86%,各药剂处理的硬度和落果率差异不显著。综合果蝇防控效果和果实品质等因素,短稳杆菌是防治杨梅果蝇的乙基多杀菌素理想替代药剂,建议在生...  相似文献   

19.
以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和不同育苗基质以及西瓜幼苗为试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9种不同配方基质对解淀粉芽胞杆菌TR2的定殖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以及盆栽条件下复配TR2对西瓜幼苗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草炭使用量低、TR2稳定定殖以及西瓜幼苗健康生长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在供试基质中均能定殖,并且30 d内的平均定殖量在5×106 CFU·cm-3左右,其中B6基质中定殖量最高,为8.1×106 CFU·cm-3。西瓜幼苗在含有蚯蚓粪的基质(B2、B6、B7、B8)中在株高和鲜质量方面的生长均明显优于不含蚯蚓粪的基质,含有椰糠的基质B8在根长方面表现最好。基质复配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后,西瓜幼苗的株高和鲜质量相较于不加生防菌有明显增加,其中基质B2复配菌株TR2对西瓜促进作用最明显,比未添加生防菌高出44.2%。基质中添加生防菌对西瓜幼苗的根长和根鲜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避雨棚膜Coverlys TF150?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巨峰和赤霞珠葡萄盆栽自根苗为试材,在盆栽苗上方设置Coverlys TF150?和PO膜材料避雨棚。【结果】与PO膜相比,Coverlys TF150?降低了光照度,透射率比PO膜低8.82%,降低了08:00和16:00赤霞珠和巨峰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能力,缓解了强光胁迫对葡萄造成的伤害,10:00—14:00 Coverlys TF150?下赤霞珠和巨峰叶片Fv/Fm降幅较小,增加了叶绿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有利于电子传递的进行;显著提高了10:00—14:00赤霞珠和巨峰叶片净光合速率(Pn),缓解了“光合午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面积分别比PO膜高13.80%和14.39%,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