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丽  张春庆 《北方园艺》2012,(10):191-193
RNA干扰是外源和内源的双链RNA(double-strand RNA,dsRNA)特异性诱导生物体内同源靶基因mRNA的降解,从而导致转录后基因沉默的现象。目前对于RNA干扰机制已有深入研究,同时RNA干扰在抑制有害基因表达、功能基因组学及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现主要综述了RNA干扰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在自然界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它与宿主植物形成共生体后,能显著改善宿主植物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本文就蔬菜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历程、种类资源及其对蔬菜作物的生理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要综述,列举了丛枝菌根真菌在蔬菜生产应用上的部分实例,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路粉  王文桥 《中国蔬菜》2017,1(10):6-13
<正>杀菌剂按其有效成分来源可分成植物源杀菌剂、微生物源杀菌剂、矿物源杀菌剂和化学合成杀菌剂。目前在蔬菜作物上登记的杀菌剂有效成分约有150种,登记的剂型有约30种,以不同有效成分登记的制剂产品逾220种,大量有效成分及大量产品被重复登记,但一些小作物及部分新生重要病害尚缺乏登记药剂。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真菌、卵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害的防治,然而由于过度用药,过分依赖化学防治,轻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杀菌剂残留超标及作物病原菌抗药性频发等现象较为普遍,生产中亟待开展杀菌剂精准高效使用、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及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推广,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防治真菌病害在蔬菜种植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蔬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许多病害和问题都是由种子带来的,种子是滋生各种真菌病害的温床,并且是传播病害的主要载体。因此,采用种子处理方式来防治蔬菜真菌及相关病害,尽管这种方式并不能代替健康的种子,但是可以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并减少种子携带的病菌。本文分析了种子处理的几种方式,以及不同病害的防治方式,供蔬菜种植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RNA沉默是植物中重要的抗病毒机制之一。病毒侵染后,寄主细胞中产生大量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virus-derived small interfering RNA, vsiRNA),vsiRNA装载到寄主ARGONAUTE(AGO)蛋白中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SC)靶向病毒基因组,发挥抗病毒作用。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拟南芥的遗传分析和多种植物vsiRNA的高通量测序,揭示了vsiRNA的起源和生物合成过程。本文综述了vsiRNA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果树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为果树病毒研究及病毒病防控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永平 《北方园艺》2010,(23):153-154
在我国北方,东方百合常常种植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中,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由于多年连作,土传病害(主要是真菌病害)流行,对东方百合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基于此原因,现对经常发作的几种真菌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东方百合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由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种类最多、最普遍,人类对植物病原真菌研究得最早、最详尽,所以至今专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种类也是最多的。如何更容易记忆和使用这些种类繁多的杀菌剂,最好是先认识常见作物病害的病原真菌类别,再针对不同病害类别去选择适宜的药剂。比如,对于霜霉病、疫霉病和晚疫病等低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可选用烯酰吗啉、霜霉威、瑞毒霉、霜脲氰等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对炭疽病、褐斑  相似文献   

8.
葡萄座腔菌科真菌是木本果树及林木上的重要病原菌,其中最主要的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枝枯病是蓝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综述了蓝莓葡萄座腔菌枝枯病(简称蓝莓枝枯病)的症状特点、侵染过程、发生及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研究,从病害宏观流行学角度提出了亟待解决的病害防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7,(11):1-5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植物细菌性病害,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检疫性细菌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给西瓜、甜瓜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笔者从该病害病原菌的传播发生途径、检测鉴定及其相关致病机制、防控管理等方面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检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在园林植物群落的研究目前还不多,借鉴农业上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作物病害、植物病害发生机制与生物多样性关系2方面的研究,对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葡萄枝干病害(Grape Trunk Diseases,GTDs)是一类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葡萄枝干性病害的统称.目前该类病害在国内外的葡萄生产区普遍发生,且缺乏高效的防控技术,导致发生区的葡萄产量和品质下降风险逐步加大.对葡萄枝干病害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危害、症状特点、病原菌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综述,并...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效防治虫害具有重要的意义.2020年底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表的《2021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明确指出:电解水技术在作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该信息的发布充分肯定了电解水农业是一项重要的绿色防控技术,对电解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深化电解水农业技术的研究对电解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少有对直接利用电解水防治虫害的系统研究.白粉虱属半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大棚和露天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本研究以白粉虱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了喷施碱性电解水对其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苹果轮纹病是子囊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病害之一,每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全面而深刻理解苹果响应该菌侵染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采用有效防治措施。综述了苹果轮纹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抗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新进展,侧重阐述与抗(感)病密切相关的基因及蛋白质,为全面理解该病害的抗(感)病机理奠定基础。此外,还讨论了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防菌种,为预防性药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肿病是近年来十字花科作物上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其致病菌为真菌鞭毛菌亚门芸薹属根肿菌,该真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其引发的根肿病是一种难以得到有效防治的土传病害.染病植株表现出矮缩和黄化症状.发病初期根部变形,出现纺锤状肿瘤,严重影响根系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根肿病的大面积发生会导致耕地不适宜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电解水农业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绿色种植技术之一,强酸性电解水和强碱性电解水能调节土壤pH 值,在克服连作障碍和防治土传病害方面具有一定效果.通过调节pH值,使土壤不再适应致病菌的生长是有效防治根肿病的重要措施,本专栏将介绍电解水对西兰花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食用菌病害研究在我国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对病原的研究,陈吉棣等(1981,1984,1985,1989)、于善谦等(1985)、刘克钓等(1985)、黄瑞贞等(1985)以及刘波等(1987)曾做过一些工作。迄今,全世界食用菌病害(生理病除外)约有250种,我国约有110种,包括病毒、细菌、粘菌和真菌四大群。它们侵害食用菌的方式可分为围食性、寄生性、干扰性和竞争性四大类型。现今防治食用菌病害主要是物理学方法,但为什么不被人们所重视?因为用这种方法防治病害的人员必须更加熟悉病原及相关的食用菌。对于一个不了解它们且知识不足的人,他们习惯于用化学药物来防治见效更快,但却忽视了毒物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因此,物理学防治要求食用菌栽培人员有承担义务的更大责任感,要求对这种方法有较深刻地理解和坚定的信  相似文献   

16.
《蔬菜》2016,(8)
正据国际知名的病原菌刊物PloS Pathogens 7月14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谢丙炎研究员领衔的蔬菜病害防控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在淡紫拟青霉素生物防治作用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淡紫拟青霉是农业上重要的生防真菌,对于植物线虫和多种病虫害具有防治作用。次级代谢产物在生物防治上具有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世高10%水分散性颗粒剂是瑞士诺华公司最新开发的高效、广谱、治疗性杀菌剂,它对多种作物许多真菌病害均有很好的疗效。该药与同类其它产品相比,其突出优点是内吸、渗透性强,具双向传导杀菌活性;耐雨性好,持效期长;用药量少,对作物安全。胶东地区各地1998~1999年引进,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病害试验、示范,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具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现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萎病是危害黄瓜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上的防治方法以化学防控为主,易造成枯萎病菌产生抗药性、生态环境破坏、产品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深入了解黄瓜枯萎病的发病机制及植株的抗病机制,选择合理科学的防控措施可显著降低或抑制枯萎病的发生。分析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笔者对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特性、致病机制、抗病机制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通过生物防治进行防控的机制及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黄瓜枯萎病的抗性育种及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瓜菜》2019,(8):200-201
<正>目的与意义: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土传病害,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的最严重病害。明确枯萎病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揭示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为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奠定理论基础。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标记,研究枯萎病菌在西瓜抗、感寄主根系  相似文献   

20.
无土栽培基质中的微生物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无土栽培基质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微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微生物对无土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基质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因基质类型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其种类和活性极易受基质环境因子的影响, 种群主要以细菌为主, 其次是真菌、放线菌、霉菌等, 它们能够参与基质中的营养转化, 提高植物抗逆性, 但在基质中也引起一些真菌病害和少量的细菌病害。本文还提出了基质微生物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并就基质微生物研究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