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有粉灵芝"沪农灵芝1号"和无粉灵芝"龙芝2号"两个品种采用新鲜泥土和细沙进行覆土栽培,并与传统的栽培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覆沙处理出芝率和孢子粉、子实体的平均产量比覆新土处理高,且都十分接近于传统栽培方法。此法可用于解决灵芝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
在食用菌生产中,培养料污染杂菌(尤以老菇区)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于1995年10月,将防霉剂应用于平菇栽培,效果显著。现把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材料 ①防霉剂:引自岔北化工厂菌研室;②菌种:沪平3号,杂17,赤平1号;③培养料配方:棉子壳96%,玉米粉2%,磷肥1%,尿素、黄豆粉各0.5%。总投料500kg。 (二)试验方法 按每50kg料加入一包防霉剂,按上述配方拌料,料水比1:1.4~1.5,拌匀后做堆、打孔、覆膜发酵,36小时后10cm以内料温达60~65℃,进行翻堆,以后每12小时翻堆一次,连续翻二次,料呈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1985,(2)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多年来未解决的难题,尤其是大面积的生产经验报导极少。1983年,我们在嘉定县科委的资助下,利用棉籽壳袋栽黑木耳,取得了较大面积的丰收。栽培要点供试菌种沪耳一号。原种培养用木屑培养料(木屑78%、五五粉20%、石膏1%、糖1%),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索化肥、稻草料栽培蘑菇的技术关键,研究简易菇房条件下的高产措施,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我们于1980~82年连续进行了化肥稻草合成料栽蘑菇试验.效果比较理想。一、材料和方法合成培养料的配方为:①稻草95%,“蘑菇原”(参考日本高桥善次郎介绍的株式会社专利活化剂的氧化物成份推导,并添加少量微量元素组成)2%,硫酸铵2%,尿素1%;②稻草95%,豆饼2%,硫酸铵2%,尿素1%,另添加石膏粉1%和过磷酸钙0.5%。以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耐高温、适宜设施栽培的优良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新品种,以"仙芝1号"(XZ-1)为出发菌株,通过高温栽培筛选和航天卫星搭载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株耐高温35℃以上、高产和优质的赤灵芝新菌株"仙芝2号"(XZ-2)。在以"日本红芝"(RZ)、"韩芝"(HZ)、"沪农灵芝1号"(HN-1)和XZ-1为对照的比较试验中,单茬段木栽培试验表明XZ-2干子实体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9.7%~30.1%,干孢子产量提高20.2%~45.7%,均差异显著;两潮栽培试验,干子实体和孢子产量以及子实体干品中粗多糖和三萜酸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XZ-2的粗多糖、三萜酸含量及子实体、孢子产量稳定性较高,多点、年份之间均没有检测到显著差异;遗传差异分析表明,XZ-2与HN-1遗传距离远、与XZ-1遗传距离近。以上结果表明,XZ-2是一个综合性状较为优良的赤灵芝新菌株。  相似文献   

6.
在代料栽培食用菌时,为了达到高产优质,常需添加10%~15%的麸皮,米糠或玉米粉。由于这些精料价格较高,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刚棉油渣代替麸皮等精料栽培平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增加产量 几年来,我们分别用稻草、麦秸、大豆秆、玉米芯等作主料栽培平菇,进行添加料的比较试验,结果凡添加棉油渣的比未添加棉油渣的增产10%~30%,与添加麸皮等精料的相比增产5%~10%。添加棉油渣的培养料,发菌后紧实不松散,菌丝洁白,出菇后片大肉厚,韧性好。  相似文献   

7.
几种添加剂对菇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栽培在国内推广面积较大 ,收益也较显著。但对添加尿素、磷酸二氢钾的浓度未见统一 ,对添加激素亦有分岐。本试验研究了尿素、KH2 PO4 ,GA3和 2 ,4 -D不同浓度下对平菇菌丝体和产量的影响。1 试验材料母种来自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 ,低温型紫孢侧耳 ,转管一次 ,扩原种、栽培种试验。尿素、KH2 PO4 ,GA3和 2 ,4 -D为国产普通产品。2 试验方法2 1 栽培料配方 棉籽壳 :多菌灵 ( 2 5% ) :石灰粉 =10 0∶0 2∶1 5,含水量 60 %。处理料浓度为 :尿素 (代号A)浓度 0 1%~ 0 7% ,梯度为 0 1% ,7个处理 ;KH2 PO4 (代号…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代料香菇营养代谢的特点,用多种生长调节物质、矿质元素等,经配方试验比较,研制成香菇生长素,以克服代料香菇后期营养不足,出菇差的缺点,提高生物学效率。现初报如下。材料和方法供试香菇菌株为Cr-02。培养料配方:阔叶术屑76%,麸皮20%,石膏粉2%,糖1%,过磷酸钙0.6%,尿素0.5%,多菌灵0.1%,料水比1:1.2,pH自然。塑料袋宽15厘米,袋长55厘米,87年9月25日制棒,11月2日开始脱袋。试验分2个处理和2个对照。处理1(T_1):1号生长素配方,由生长促进物质、维生素、微量  相似文献   

9.
代料栽黑木耳的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用北方常见的几种农作物秸秆栽培黑木耳的试验,从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形态、产量、营养成分等多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木屑中添加30%玉米芯、50%玉米芯或30%豆秸的浊合代料栽培黑木耳,菌丝生长及木耳产量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应用代料栽培黑木耳具有原料广泛,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同时又缓解了耳木材资源缺乏的现状,因此深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在代料栽培时,菌种的优劣是栽培成败的关键,为了在较短期内筛选出适于棉籽壳上生产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菌株,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用21个来源不同的黑木耳菌株进行筛选,以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6号”菌株作对照。采用袋式栽培法。培养料成分为:棉子壳93%,麸皮5%,白糖1%,石膏1%,用0.2%高锰酸钾溶液拌料,培养料含水量60%。选用17×33×0.06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培养料(折算成干料)275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经过 笔者于1994年3月进行袋栽黑木耳试验,试验组为磁化水拌料和出耳期喷施;对照组为普通清水拌料,喷施。所用磁化水的磁化强度为500~2500高斯。原种、栽培种配方:木屑88%,麦麸10%,食盐1%,石灰1%,磁化水(清水)125%,塑料袋(17×35cm)装料,袋装湿料400~800g,按常规装袋、灭菌、接种,菌种为大兴安岭黑代2号。两组各200袋。  相似文献   

12.
王迪轩 《蔬菜》2001,1(2):17-18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利用锯末屑、棉子壳、废棉渣、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秆)等就地取材的廉价原料,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在室内栽培黑木耳的一种生产方式,其生物转化率可达15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黑木耳属中温型胶质菌类,品种可选用沪耳1号、冀杂2号、草优6号、10号、陕耳一号及房耳793等。益阳地区春季栽培,2~4月接种,4~6月出耳;秋季栽培,8~9月接种,10~12月出耳。其它地区可参粉1%,石灰粉1%。 5.锯木屑78%,米糠20%,石膏粉1%,白糖1%。 生产中任选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利用我市丰富的棉籽壳资源,自1986年开始,我所进行了代料栽培黑木耳技术研究。多点示范表明,这种新技术模式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供试材料:菌株为沪耳1号,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90%,麸皮8%,石膏粉1%,糖1%,黑木耳生长素10克。二、试验设计:1.砂质床A与粘土床B栽培效果比较(A区设在本所院内栽培场,B区设在东港村)。 2.同为A床,开口数量不同出耳产量比较。 3.同为A床,装袋质量不同产量比较。三、栽培方法:1.培制栽培种:用17×33×0.006c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常压灭菌。A区7月13日接种,B区7月15日接种,遮光培养,定期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夏县黑木耳段木栽培已成为群众性的一项副业生产.为了广辟资源,解决育耳与毁林掠夺性生产的矛盾,进一步发展夏县木耳生产基地,我们进行了系列化代料栽培黑木耳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几年来多点试验的整玉米芯袋式栽培黑木耳技术简介如下:(一)制作菌袋菌株为沪耳1号,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转接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以棉子壳为主,按常规法制作各级菌种.培养料为当年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先将玉米芯用清水浸泡24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蛹虫草菌株的栽培料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麦粒30 g,蚕蛹粉5 g,硫酸镁0.15%,磷酸二氢钾0.3%,最适料液比为1∶1.5是比较适宜人工栽培的蛹虫草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16.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生产污染料为主料,添加麦草秸杆、尿素等辅料,经发酵处理,进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kg):污染料790 g,新鲜麦草秸秆150 g,生石灰20 g,过磷酸钙20 g,尿素10 g,种料10 g(其中,首次建堆种料为干制牛粪,其他批次为前一次发酵培养料),料水比1∶1.5,pH 7~8,用于鸡腿菇栽培,发菌成功率达90%~95%,出菇率达80%以上,生物学效率为43.5%~59.4%;试验期间,培养料建堆越晚,所需发酵时间也越短,鸡腿菇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7.
棉油渣作添加料效果好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摸索出用棉油渣作添加料,代替麸皮等精料栽培平菇,收到了良好效果。1增加产量几年来,我们分别采用稻草、麦秸、大豆杆、玉米芯等作主料栽培平菇,进行添加料的比较试验,凡添加棉油渣的比未添加的增产均10%~30%,...  相似文献   

18.
<正>"吉香1号"是2009年由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香菇新品种。该品种适宜栽培地区为东北地区,尤其适合在吉林地区栽培。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对香菇栽培料进行了优化,将原配方(颗粒状木屑77%、麸皮20%、石膏粉1%)中的木屑改用规格为0.5cm木片、添加0.3%的丰优素、2%的黄豆粉和磷酸二氢钾0.2%,使用连体常压蒸气锅进行灭菌、自制的装袋机进行装袋、在接种帐内利用空气净化器的环境进行接种。每个试验点的各个  相似文献   

19.
汉方浸膏4号药渣栽培榆黄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鲁 《食用菌》2010,32(5):41-41
以汉方浸膏4号药渣为原料采用熟料袋栽法栽培榆黄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料组分药渣含量的提高,榆黄菇菌丝发菌速度和鲜菇产量降低。当栽培料组成为药渣30%,棉子壳60%,尿素2%,过磷酸钙1%,玉米芯4%,玉米粉3%时,榆黄菇菌丝的生长速速、长势、鲜菇产量均高于纯棉子壳料,生物转化效率达106.7%。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木耳生长发育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不同处理的对比试验,获得了明确结果。一、木耳代用料栽培方式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菌种:黑6(Auricularia auricula),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我所菌种号 A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